让“随文识字”趣味横生

时间:2022-06-22 08:25:28

让“随文识字”趣味横生

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谜,所以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的课文又是识字教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是把识字的语言环境扩大了而已。但是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给老师火热的心降了一回温,使我们不得不进行理性的思考。这种矛盾之一是识字量与课时的矛盾。小学低年级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矛盾之二是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矛盾。学生识字难度大,记得快,忘得也快。矛盾之三是识字方法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矛盾。

看来,低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仍然是语文教学的“瓶颈”。那么,怎样才能让师生有滋有味地上好以识字为重点的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呢?经过实践,本人认为扎实、朴实、平实地运用“随文识字”教学方法,必将让课堂趣味横生。下面以《画风》教学片断为例,阐述如何运用随文识字教学法,创设扎实、朴实又充满童趣的课堂。

一、童趣来自朴实的设计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和生活中,趣味是只嫌少不嫌多的伴侣。哪里有趣味,哪里就会有愉快的劳动和创造;哪里有趣味,哪里就会有人生的一分乐趣和温暖。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画风》一课中,生字多为孩子们的姓氏。我先引入三个孩子的名字来整体识字,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以激起他们的识字兴趣。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他们吗?(出示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宋涛、陈丹、赵小艺。宋、涛、陈、丹、赵、艺均为生字)

生打招呼读词。(注意引导学生有礼貌)

师:看,屏幕发生了什么变化?(拼音没了)还认识吗?(男女生分开读)

师:老师还把他们的名字分开了,我们开火车读。

师出示“宋”:你还在哪儿见过这个字?(宋代)

师:你知道的宋代诗人有谁?(生自由答,略)

师:前些天,我们学习了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还记得吗?(生齐背)

生:我在电视上见过“宋丹丹”。

师:看电视也能学到知识,生活处处皆学问呀!

师出示“陈”:我们班有姓陈的同学吗?

师出示“丹”:“丹”字和哪个字很相似?(舟)

师出示“涛”:看到三点水旁你想到了什么词?(波涛、浪涛、海涛、惊涛骇浪等)

师出示“赵”:古时候,有个国家叫赵国。(出示战国七雄图。教师简单介绍赵国。生齐读)

师出示“艺”:你能给“艺”找个朋友吗?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艺”,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生略)

师:老师就按大家的提示写一写。(强调横要略长,折弯朝左钩朝上。生按提示写两个漂亮的“艺”)

师出示“忽然”:认识吗?读出来。谁能用“忽然”说句话呢?(生略)

师出示“显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显”吗?

生:日加业等于显。

师:你采用了加一加的办法。

生:湿去掉三点水旁等于显。

师:你采用了减一减的办法。

生:在太阳底下写作业显得很刺眼。

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真不错。谁能用显得说句话呢?(生自由答)

二、童趣来自扎实的认读

“寓识于读,以识促读”,是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借助课文注有拼音的优势,直面文本,珍视文本,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地读,实实在在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力求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识生字,充分发挥学生整体认知事物的能力,使其在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中感知和认识这些生字,扎扎实实过好“认读”关。

三、童趣来自平实的写字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学生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当生字从文本中分离出来后,“写”是一种很有效、实在的认字方法。让学生有充足的写字时间是很重要的,但这过程非常枯燥,要把它变得有情有趣,就要“还”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一双自主的小手、一个赏识的嘴巴,真正诱发他们浓浓的学习兴趣。

如在《画风》一课中学习生字“艺”时,我让学生先给“艺”找朋友组词,然后让大家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艺”,看看要写好这个字,哪一笔需要特别提醒大家?学生观察、回答后,我根据学生的提示来写这个字,并激励大家:“你们想不想写一个漂亮的‘艺’呢?学生写得十分认真。加上我适时的夸奖与评价,学生的写字兴趣大大提高了。

由此看来,要让课堂充满童趣,必须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利用学生个性的特点为切入口,采取扎实、朴实、平实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他们学得主动,读得畅快,练得自觉,语文素养自然提高很快。

上一篇:Flash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把预习后的数学课上成研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