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农场连粳12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22 08:16:47

大中农场连粳12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连粳12水稻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提高栽插质量、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连粳12;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大中农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017-01

连粳12是由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和连云港农业科学院于2009年育成,2014年审定通过,大中农场2016年引进试种,表现为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宜在本地区种植。连粳12机插秧栽培,采用定量栽培技术,实现大田基本苗的精确调控,量化了适宜群体起点,控制高峰苗,提高分蘖成穗数,培养高产群体,实现品质与产量的协调发展,达到高产优质。

1 主要特征特性

连粳12植株高度97~103 cm,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清秀,后期灌浆快,熟期转色好,全生育期154~155 d,叶片功能期长,成熟后仍有3张绿叶,干物质积累多,能形成高生物产量。2016年平均产量8 781 kg/hm2,高产田块达9 555 kg/hm2,穗粒结构好,籽粒紧实不易脱落,对收割迟有利,穗型较大,有效穗数270万~330万穗/hm2,每穗实粒数133~135粒,结实率90.3%,千粒重24 g左右,较淮稻5号增产10%左右。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培育壮秧

根据大麦、小麦的成熟时间,合理安排播期,大麦茬秧龄15~18 d,小麦茬秧龄13~15 d,栽插秧龄控制在3~4叶以内。大麦茬6月初栽插,小麦茬6月10日栽插,8月中下旬抽穗,此时气温高,阳光充沛,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夺取水稻高产。

坚持播前晒种,盐水选种,药剂浸种保健苗,培肥营养土,控制落谷用种量,每张硬盘秧苗控制在3 200~3 500苗。控制暗化的温、湿度,提高秧苗整齐度。暗化齐芽后,摆盘于整理好的秧池,摆盘后立即用立枯净水溶液浇湿补水,再在拱棚上盖膜或无纺布。早施断奶肥,排盘第1次过水后,每盘施复合肥5~6 g,秧苗现青过水后每盘施尿素2~3 g,保证秧苗提早得力,肥后不得保水。第2叶展平前后追施分蘖肥,每盘施尿素3 g;移栽前1~2 d巧施出嫁肥,每盘施尿素3 g,三元复合肥3 g。控水促壮苗,秧池水浆管理实行控水旱管,坚持不卷叶不上水,跑马水浸水时间不超过2 h,促进秧苗根系发育,控制秧苗高度,提高秧苗素质,以确保栽后及时活棵[1]。

2.2 提高栽插质量

一是提高平地质量,大田平整后高低落差不超过10 cm,及时框田筑埂,结合化除保水,确保高处不露墩。二是及时封闭化除,保水沉实3 d以上。三是提高栽插质量,加强栽插质量的全程跟踪检查,严防缺穴、漂秧、倒秧、深秧。起秧前调节秧盘水分,防止盘土过干或过烂,影响栽插质量。根据栽度,计算好秧苗用量,秧苗随插随起、随运输,严禁栽隔宿秧。四是控制栽插深度,栽插深度以浅插不漂为标准,防深秧僵苗不发。五是插足基本苗,栽插27万~30万穴/hm2,每穴4~5苗,基本苗90万~105万株/hm2。

2.3 肥水管理

构建高质量群体,争足穗、攻大穗、强根壮秆、增粒增重,是夺取水稻高产的有效途径。连粳12目标产量9 750~10 500 kg/hm2,一般需纯N 270~300 kg/hm2、P2O5 80.5 kg/hm2和K2O 80.5 kg/hm2。其中N肥中基肥∶蘖肥∶穗粒肥=3∶3∶4,磷、钾肥60%~70%用于基肥,30%~40%作为穗肥[2],基肥深施,抛施后耕翻,整个耕作层都有肥料分布,便于水稻吸收利用。这种安排可使产量显著增加,品质提高。水浆管理围绕促进早发展开,当达到预期穗数的90%时开始搁田,成穗率控制在85%左右。以轻搁、勤搁为主,协调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走“小群体”“壮个体”的栽培途径。控制高峰苗,推迟封行时间,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建立高产高光效群体结构,为夺取水稻高产打好基础。

水浆管理做到浅水栽秧,栽后2~3 d视天气情况灌跑马水保苗,早灌早排,减少保水时间,促进植株发根,苗活露田,浅水促蘖,苗足烤田,保水养花,干湿壮籽,养根护叶,达到增粒重、防倒伏的目的。收获前7 d左右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降低粒重[3]。

2.4 病虫草害防治

2.4.1 病虫害防治。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的发生逐年加重,两病危害损失较大,因此必须立足“早防早控”,水稻拔节期普防1遍纹枯病、稻瘟病,之后根据需要及时兼防纹枯病,穗期普防稻瘟病3遍,第1遍于水稻破口前5 d左右,第2遍于水稻破口5%前后,第3遍于水稻抽穗80%前后,如果抽穗期天气阴冷多雨,做好防第4遍的准备,如果防治时遇雨,雨后立即重防。破口期、齐穗期严防灰飞虱引发穗部黑霉病降低稻米品质;其他病虫按病虫防治意见要求,严格落实防治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病虫损失[4]。

2.4.2 草害防除。一是土壤封闭。“一封”即插前封闭,用50%丙草胺乳油900 mL/hm2+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0 g/hm2,在灭茬精平后进行喷雾封闭;“二封”即插后封闭,用50%丙草胺乳油900 mL/hm2+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0 g/hm2,在水稻插后10~15 d结合晒田上水后湿润封闭。二是茎叶处理。移栽后15 d左右,要进行茎叶化除。防除千金子用10%进口千金乳油1 200~1 350 mL/hm2;稗草、莎草或阔叶草等用2.5%稻杰油悬浮剂1 050~1 350 mL/hm2(不能与有机磷农药混用)防除;大龄稗草改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750~900 g/hm2防除;水稻分蘖末期用48%苯达松乳油2 700~3 000 mL/hm2防治莎草、阔叶草。茎叶化除要求排水施药,隔天复水,并在清水硬板的基础上保持3 cm以上水层3 d左右。

3 参考文献

[1] 张国平,于新民.大中农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7):86.

[2] 彭L青,李世峰,钱宗华,等.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75-2276.

[3] 薛亚光,杨建昌.水稻超高产生理特性与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9(6):8-12.

[4] 张耗,杜永,杨建昌.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7(8):136-140.

上一篇:蒙城县小麦越冬期苗情监测及田管措施 下一篇:可持续林业与森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