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22 07:00:29

大数据在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提要]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在财务管理全链条全覆盖的实现数据信息化,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挖掘各类数据资源,使财务信息得到集成和整合,从而协同其他信息化模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单位经济效益的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仅要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还要通过信息化重构工作流程,进行“流程再造”,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来增加效益。本文对大数据下的医院财务信息建设进行展望。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管理信息化;公立医院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8日

一、医院财务信息化现状

医院信息化起步于会计电算化,目前基本上仍处于财务核算系统建设阶段,距离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系统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运营财务管理职能的不断深入,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经营管理的需要。医院信息化之所以逐渐与提供医院运营管理水平之间形成相互制约,一方面因为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资金需要由医院自筹,如果医院运营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财务信息化建设就会因缺乏资金无法开展;另一方面医院运营管理需要财务信息化在科学决策方面提供支持,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滞后会阻碍医院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医院运营管理施加反作用。

2013年4月至12月,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为了解我国公立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对湖北省、山西省、安徽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等地区的30家公立医院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从四个方面分析,现状如下:

(一)制度方面。在被调研的医院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和整体规划方面,有62%的医院有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但存在有制度而执行力不力的情况。有29%的医院有财务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并按照规划开展建设工作,其余医院只是在业务需求增加时由相关业务部门自行联系软件公司开发新的业务系统。

(二)硬件方面。被调研医院的财务部门都没有建设财务专用机房。有81%的医院有财务专用服务器,这些服务器由医院机房统一管理维护,有19%的医院财务信息系统运行在置于财务部门的PC机上。有38%的医院通过数据库备份、网络安全监测防护系统、网络管理软件、上网行为管理设备等信息安全措施保障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软件方面。随着医院自身业务需求不断增加,各医院主要围绕HIS系统的功能拓展开展了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来推进医院“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的精细化运营管理工作。为了提高财务对业务的实时监控,有14%的医院建设了医院资源计划系统,实现采购支出与物资流向管控,提升业务流程运作效率,减低流程管控成本。

由于各医院的信息化水平高低不一,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的七大类系统包括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物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公立医院建设的比例分别为100%、19%、52%、48%、29%、24%和19%。其中,医院普遍重视且首先开展建设工作的信息系统主要是: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和物流管理三个系统。在财务信息系统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互联方面,有33%的医院实现了财务信息系统与包括HIS在内的其他信息系统间接口互联,其余医院未能建立有效互联,数据交换仍需手工导入。

(四)人力资源方面。在医院财务信息化人力资源保障方面,有10%的医院信息中心拥有软件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医院主要的信息系统,其余医院系统开发商依赖于软件公司。所有医院的财务部门都没有配置专职信息技术团队,系统维护大多由业务人员兼职承担。

医院以往的财务管理局限于简单的经费收支管理,没有系统的上升为财务分析、预测、决策的管理高度,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没有集成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无法系统的搜集、归纳和分析财务相关数据,管理水平差。而大数据时代下,面对庞大的财务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传统的处理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医院不得不面临着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更新换代,这为医院财务管理的硬件设施带来了机遇。

二、大数据在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展望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的经济活动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卫生改革政策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变化,医院需要不断变革和持续发展,这就要求财务部门能够提供更加及时、统一、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决策支持。大数据的出现让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持。

大数据概念在2001年Gartner一份研究报告中首次出现,主要由4V组成:数据大量性、计算高速性、信息多样性和挖掘价值性。大数据在医院财务信息化中未来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变化、信息挖掘和过程监管,对于提高当前医院整体运营工作效率、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与运营风险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从医院信息化发展来看,医院各部门信息相对独立,存在“信息孤岛”。大数据云计算可以对医院日常财务工作进行整合,将财务、决策管理、办公、采购等不同部门的工作进行整合,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交互,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容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的海量数据加以挖掘、整合和分析,可以有效增进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效益,提升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决策水平,促进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创新。

(一)有效增进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效益。通过加强医疗业务海量数据的收集和挖掘,更清晰地发现隐藏在背后的本质性、内源性问题,为加强和改进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明晰变革方向,提供数据支撑。这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数据驱动、数据支持的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转变管理方式。

(二)提升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决策水平。拓宽数据收集渠道,广泛收集卫生医疗领域的业务数据、病种数据和环境数据等各类信息,运用科学创新的分析方法,将其与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数据进行嵌套分析、交叉对比,可以研究发现医院财务信息化运行与发展相互之间的深层次规律,及时把握宏观经济走向和管理发展趋势,从而做到准确判断、科学决策,更好地发挥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服务于医疗转型升级的作用。

(三)促进医院卫生信息化管理创新。通过挖掘分析隐藏在数据背后影响卫生经济活动的因素,有利于创新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方法。通过整合卫生经济业务系统数据资源,稳妥推进卫生经济数据公开,可有效提升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放透明程度与效率。未来在大数据技术深度运用后,可以将同层次大范围的医疗业务信息集中整合,实现广域的经济指标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相结合的流程控制,推动卫生行业体制机制创新。

三、建立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

大数据时代的医院财务信息化数据挖掘工作是一项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各个环节正规有序,实现资源整合,做好顶层设计。

(一)数据标准化制度。统一业务数据规范,定义元数据,目标是消灭“信息孤岛”,实现信息时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建立面向不同应用主题、覆盖卫生经济管理各个环节、不断动态更新的医院财务信息化数据挖掘标准规范,为实现各级各类医疗信息系统的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二)数据收集制度。不同于物质性资源的排他性,数据资源更容易实现共享,使用的人越多,价值越大。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数据收集,明确数据收集范围,完善数据衔接机制,强化数据收集手段。

(三)数据分析应用制度。大数据时代要具备更高的战略眼光,创造性地运用新技术,让“数据说话”,更多、更快、更好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用挖掘出的知识促进管理。

四、结束语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正在探索中大步前进着,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阻力,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随着国家的发展,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医院只有把握大数据的时代特征,才能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方培元,祝振宇.基于大数据的卫生经济管理数据挖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

[2]段春阳.数字化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

[3]郭琳琳,游茂.我国公立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数字医学,2014.

[4]武敏,徐孝仕.医院资源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4.

[5]王晓飞,韦健,蔡晓峰.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一体化策略研究与应用探讨[J].经济管理,2012.

[6]沙红琴.基于云计算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探讨[J].财税统计,2012.

上一篇:地方财政支持社会保障建设情况调查 下一篇: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的拖航与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