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兰得气满园秀

时间:2022-06-21 10:35:13

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若能取中华文化之水,陶冶人性,定将折射中华文化之光辉。一所学校,如何找寻适宜的文化之“水”,将学校文化与学校教育、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让学校文化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呢?南康市逸夫小学这所年轻的学校做了有益的探索。如今,该校文化建设成绩斐然,人文之花在菁菁校园欣然绽放。

走进南康市逸夫小学,徜徉在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里,那一墙一砖、一草一木,都试图让人们领略她厚重的文化底蕴,解读她特有的校园人文密码。

“花儿香,红旗扬,逸夫小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清脆稚嫩的歌声伴着悦耳的琴声从舞台上传出。这是南康市逸夫小学一年一度“迎新年”才艺大赛的现场,一个小男孩正端坐在舞台中央的钢琴边自弹自唱。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神情一如歌声迷人。在场的观众无不为琴声所陶醉。一曲终了,男孩蹦蹦跳跳跑下舞台。望着他活泼可爱的身影,刚从那优美歌声中缓过来神的孩子妈妈已是热泪盈眶。

男孩名叫胡宗豪,是学校三(8)班的学生,是校园里人人称奇的音乐神童。而两年前刚入学的他却是一个特殊儿童,是一个被同学嘲笑的另类。他根本不会学习,课堂上要么自个儿玩耍,要么猛地喊出几句广告词,要么突然高歌几句……严重影响课堂秩序,他的考试成绩几乎为零,他的表现让老师、同学、家长叫苦不迭。而今小宗豪已今非昔比,他成了校园炙手可热的小明星。他的成长经历成了校园内外的传奇故事。

是谁,是什么力量使小宗豪从“另类”变成“神童”?

“虽然他让人头疼,但没有人想要放弃他。”

“我们发现小宗豪音乐天赋极高,节奏感和模仿力很强。我们就顺势引导他,并约定只要上课不捣蛋,课前就由他来带歌,还推荐他加入了学校的迎春花合唱团。学校里开展的各种文艺活动都给他提供展示的机会。”

“我们还建议家长把他送到专门培训机构进行音乐培训,小宗豪的音乐天赋得到了更好的开发,他对音乐特别敏感,很多乐曲只听一遍就能记住,且能谱写出来。拿到一首新乐曲,他也能立刻流畅地弹奏出来。”

……

人文之水,滴水穿石。宗豪的班主任梁官秀老师为记者解开了谜底。原来,是学校,是老师,是爱的力量,帮助小宗豪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蜕变!

多年来,逸夫小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爱为先”的办学理念,以“塑造挺直的脊梁”为办学宗旨,把“培养堂堂正正的人”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如今,“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等理念已然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小宗豪的成长,无疑得益于学校人性化、民主化的育人氛围,得益于一支胸怀大爱、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

胸怀大爱,于是那满载着理解、宽容、激励的人文之船扬帆启航,驶向教育成功的彼岸,驶向孩子们的心海深处。

然而,船儿航行大海,不可能全是风平浪静的,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这不,赖丹萍、李伟兰、谢秀娟等老师的船儿就遇到了波折……

六(2)班邱某,上学睡大觉,放学打流浪,赖丹萍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换来的是他的恶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3)班蒙某,智力发育迟缓,上五年级之前从不与老师对话。面对以往任课老师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蒙某“桃花依旧笑春风”。

六(7)班李某,成绩一流,却性格孤傲,内心脆弱,经不起一丁点挫折的击打。谢秀娟老师尝试以心换心,换来的却是李某“年年岁岁花相似”。

……

不是说“胸怀大爱一定会出奇制胜”吗?不是说“仁者无敌”吗?老师们迷惘了!

“教师的人文关怀是学生生命成长、人格形成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不仅要有人文关怀的理念,还要有人文关怀的能力,更要有人文关怀的艺术。做好班主任工作,仁爱要与智慧同行!”在为学校老师举办的“孔子、老子和我的教育观”讲座中,作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校长郭长林这几句话掷地有声,这让那些迷航的船儿重新找到了方向。

于是,赖丹萍、李伟兰、谢秀娟她们决心用爱心和智慧去炸平学生心海中的暗礁。

“邱某,谢谢你为同学们取来了作业本。”赖丹萍开始有意安排邱某做班务工作,并经常当众表扬他。

“蒙某,老师对你印象深刻,我记住你了!”开学第一课,李伟兰对一贯敌视老师的蒙某只说了一句话,彼此打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心理战。

“李某,这个问题难度很大,答错了很正常。”谢秀娟开始适度向李某提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并安排他做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使他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这几名学生都跟小宗豪一样阳光起来了,成长起来了。他们也跟小宗豪一样成了逸夫园里人文育人的一个个缩影。

爱心是船,智慧是帆,校长的叮咛载满舱。一艘艘人文之船驶入了孩子们的心海深处。爱,就这样流淌在逸夫园的每个角落。“关注全体学生,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走出办公室,记者还在回味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抬眼望去,学校前操场西侧那一排繁密苍劲的校树——天竺桂,在阳光的照耀下,慷慨地洒下斑驳的树荫,就像一位位老师,庇护着树下每一个游戏玩耍的孩子。

课堂是孩子们快乐学习、和谐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地方。逸夫小学的教师们立足课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努力克服学生对老师的盲从心理,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几把尺子衡量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老师真喜欢听你朗读!”“你的发言很精彩!”“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读书小博士!”……轻松愉悦的激励性评价语让学生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要塑造挺直的脊梁,培养学生做堂堂正正的人,除了课堂,活动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无法替代的。”大队辅导员肖丽媛边说边带着记者参观了队室。里面珍藏着的那些新的或有些泛黄的老照片,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曾经开展过的精彩纷呈的活动:感恩、励志、科技、环保、体育、合唱、舞蹈、书法、英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诗经》到《唐诗三百首》,在逸夫小学校园里,每天都可以听到学生们诵读经典的声音。

科研处的龚建平主任向记者介绍,学校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的熏陶。学校组织人员编写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校本教材,鼓励学生与经典为友,与书香为伴。充分利用好每天上午的10分钟经典诵读时间和每周阅读课时间,通过诵读经典名著、背诵经典诗词、欣赏经典名曲、传唱经典名歌、赏析经典名画、观看经典电影等形式,引领学生走近经典,在经典中丰厚底蕴,丰富内涵,以经典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努力掀起经典文化教育的新高潮。学校还广泛开展了“好书共分享”活动,坚持每学期评选一批“勤学星”“进步星”“读书小博士”,深入推进“书香校园”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人文的关怀,仁爱的思想,民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扬起幸福人生的风帆!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和温馨的语音提示,课间十分钟到了!孩子们的欢笑声立刻打破了校园的宁静。在逸夫小学“感恩楼”的走廊里、楼梯上,记者看到没有人吆喝孩子们靠右通行,这些公共场所却没有一个孩子逆向行走。抬眼望去,走廊上挂着的标语牌映入眼帘:“轻声慢语,静我校园”“上下楼梯靠右行”。原来这就是孩子们心中的规范,养成教育不用说教,孩子们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文化氛围中感受着尊重,享受着快乐,濡染着文明。

“环境育人,作为学校文化教育的隐性教育因素,主题突出的走廊文化、个性鲜明的人文景观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教育途径不可替代的。”郭校长告诉记者,“学校除了将老师、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在感恩楼、砺志楼、勤政楼等处的走廊予以展示外,还悬挂了名人名言和温馨提示标语,努力做到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

在逸夫小学,学校大队部每学期都会组织开展“展班级风采,树优良学风”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让各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用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记者信步走到位于砺志楼一楼的四(2)班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室外面的“班级文化名片”,那特色鲜明的“班级格言”,激励孩子们健康成长;那一个个“班级之星”的生活照片,是孩子们绽放的笑脸。走进教室,那个性化的墙面布置十分醒目,凸显出该班文化特色:黑板报主题鲜明,设计新颖;队角设计体现班级特色;图书角运行正常,书的品种、数量可观;教室整洁美观,颜色搭配和谐……站在一旁的辅导员老师激动地告诉记者:“不要小看这不起眼的墙壁,自从我们用心装扮了它,它就变得鲜活起来。它给学生们创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提供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创建人文校园,逸夫小学首先高起点抓好学校文化规划建设。为了使学校文化文本体系在师生心底留下深深的印记,学校在校门口主干道的两侧立起了红底金字的办学理念墙,分别镶嵌着四个大字——“以人为本”和“以爱为先”;在正对着大门的舞台后方立起了一座不锈钢的彩虹架,镶嵌着办学宗旨——“塑造挺直的脊梁”;在感恩楼上方的左右两侧,耸立着八个鲜红的大字,那就是校训“诚信尚礼,厚德博学”。在校门口和每栋教学楼正中悬挂着逸夫小学校徽,校徽内圆图案为大小两双手托起金色的太阳,大手代表老师,小手代表学生,太阳代表学校,象征学校的人文关怀如阳光般温暖每一位师生,而师生又共同努力着成就学校如旭日东升般辉煌。

为进一步拓宽德育阵地,真正做到“让每一堵墙说话”,学校在前操场东侧兴建了一条文化长廊,设“重德养德修心”“徜徉语文天地”“漫游数学乐园”“健康和谐发展”“关心国家大事”“知晓校务政务”六大栏目,丰富师生精神食粮;将校门口的综合楼命名为“勤政楼”,勉励全体行政人员勤勤恳恳,廉洁自律,不断创新;将老教学楼命名为“感恩楼”,倡导全体师生常怀感恩之心;将新建的综合楼命名为“砺志楼”,引领师生时刻磨砺意志,奉献血汗,实现理想并在其上大书学风“快乐学习,和谐发展”,为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指明方向;校门上则镶嵌着“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的标语,时刻唱响愉悦与平安之歌。

穿过感恩楼走向后操场,记者的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学校自筹资金兴建的塑胶运动场,孩子们在运动场上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踢毽子,跳绳……抬眼望去,后操场围墙上张贴着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喷绘标语,似乎在提醒大家要努力塑造时尚健康生活。

“学校最亮丽的风景线要数这一道‘八德故事墙’了,”一位低年级的老师笑呵呵地说,“一个个‘八德’故事引人入胜,感人至深。孩子们真是百看不厌啊!”

为了培养学生做堂堂正正人的基本道德,郭校长主编了《中华经典八德故事》,并在运动场西侧兴建了一条“八德故事”文化长廊,通过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德育故事,生动诠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内涵,积极弘扬传统美德。让全体师生从中受到感悟、启发,做好人,行好事,说好话,存好心,进而净化心灵,祥和社会。每个学期,学校都要评选一批“诚信小使者”和“礼仪小标兵”,把他们的事迹简介、照片粘贴在宣传橱窗里,同时通过学校广播站进行宣传。

在逸夫园环走一圈,记者倍感温馨,更有深深的感动:眼前的逸夫小学,绿树成荫,校花——迎春花怒放,书画增辉,一派诗情画意,一派勃勃生机,呈现出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绿色空间,散发出迷人的光彩。这里的一墙一砖有灵魂,一草一木会说话,每个角落能启智,每个场所能育人。这菁菁校园里的涓涓细流,点点滴滴,无不凝聚了逸夫小学人的智慧和心血。

正值上午放学,在4500多名学生的逸夫小学校园里,各班放学路队井然有序。望着一支支精神抖擞、步伐整齐的学生队伍,记者陷入了沉思:逸夫小学人离梦想的实现还会远吗?“他呵,是一滴水,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又一支路队出发了,同学们一边迈着步子,一边吟诵着颂雷锋的诗歌,这是逸夫小学独特的路队文化。那抑扬顿挫、昂扬激越的声音在空旷的校园里久久回荡。

当黄振斌老师第N次提到那个孩子第N次给他送一个鸡蛋时,台下的老师们都含着笑,但笑容中眼角泛湿。一个个不起眼的鸡蛋,传递的是一份浓浓的师生情啊!教师,多么幸福的职业!黄老师道出的是所有老师的欣慰。在这场主题为“爱心熔铸的师魂”事迹报告会上,感人的场景不断上演,幸福的热泪不时飞洒。真是心声共鸣,情暖人心!

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郭长林校长决计凭着自己的一身正气、一颗爱心,带着他的老师们一起完成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首先要让全体教职工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这是逸夫小学领导集体的共识。打造一支“享受工作,德才双馨”的教师队伍放在了首要位置。除了举办“爱心熔铸的师魂”事迹报告会外,“教育思想大讨论”和“让教育充满爱”等活动让所有教师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和光荣;“享受工作的快乐”演讲比赛,“铸就逸夫小学师魂”征文比赛,让教师体味着师爱的魅力;五一劳动节、教师节、元旦节日的教职工文体活动,让教职工品尝着职业生涯的快乐。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不断涌现,师德风范得到大力弘扬。“以德育人,重德养德修身”的良好氛围在逸夫园氤氲开来。

以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为引领,是逸夫小学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成功之举。学校倡导教职工增强三种意识:战胜自己,享受各方面的快乐;超越自己,争当逸夫小学模范教师;成就自己,每天记录自己的点滴成功。努力弘扬“五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

“学校没有校长,人人都是校长。”这是郭长林校长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学校提出的管理理念。教职工与校长一样,都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运作、发展,与每一位教职工息息相关,强调全程关注学校发展,全员参与学校管理;教职工与校长一样,都是学校大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强调每一位教职工都有尽情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教职工和校长是平等的,强调彼此真诚对待,用心灵联结心灵,用人格感召人格,用团结迸发力量,以力量促进发展。

“学校没有校长,人人都是校长。”郭长林校长也是这么做的。逸夫小学积极推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代会,虚心听取教职工的建议。重大决策均由学校行政会、教代会讨论后再做决定。对《星级教师评选方案》的否决,让老师们实实在在地感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就是学校的校长。在场的市教育局领导也对学校民主、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赞叹不已。

提起来就让周凌云老师激动不已的是两年前他妻子生病住院的事。当时,一纸重症诊断让他和家人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在这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面前,郭长林校长和其他校领导在第一时间赶到他家问候,叫他安心照顾家人,有什么困难学校帮助解决。为帮助周老师解决治病资金困难,学校发动教师捐款万余元,并争取到市总工会的一万元资助。领导和同事的倾力相助,使周凌云一家顺利渡过了难关。回校上班后的周老师工作更加勤勤恳恳,还当上了年级组长。“这一次,我真切地感受了一次逸夫大家庭的关怀。”周凌云怀着一颗感恩之心逢人便讲,“我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

以“构建最温暖的教工之家”为着眼点,学校坚持对教职工实施四项关怀:思想关怀、身体关怀、心理关怀、特殊关怀。这四项关怀也是校领导们身体力行的准则。几年来,像周凌云一样感受关怀的事例在逸夫小学俯拾皆是:帮助住房倒塌的谢惠敏老师重建家园,帮助失去亲人的陈海燕老师走出痛苦的阴霾,在每个教职工生日之际及时送上蛋糕和鲜花祝福……“学校领导时刻关注教师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及时送去学校的关怀。生活在逸夫大家园,我们觉得很温暖、很幸福!”这是老教师朱永香的由衷之言。

“学校不仅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也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家园。春蚕和蜡烛的比喻过于悲壮,我们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享受职业生涯的幸福。这样,学校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谈到教师的专业成长,郭长林信心十足。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郭长林最得意的是他的“四轮驱动”模式,即派出去、请进来、交流研讨、专业引领。

逸夫小学的年轻教师特别多,学校为此还推出了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互帮互学活动,以促进新老教师共同进步。“我太幸运了!”严来红老师向记者谈起了自己的经历。她2007年8月来到了逸夫小学。开学伊始,学校就安排董春兰老师做她的师傅。董老师是个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她手把手地指导严来红备课、上课,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她。严来红很快成长起来了,第二个学期,学校派她参加市里的“我与课改同成长”优质课竞赛,她不负众望,荣获了市级二等奖。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大大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速度,像严来红这样的“幸运儿”,在逸夫小学绝非一个两个,现任副校长吴明丽、数学中心教研组组长李继兰等均是在师傅们的帮助下成长进步的。

“虽然‘师徒结对’能有效地提高年轻教师的素质,但要得到大面积的‘丰收’,还得另有高招。”副校长郭丽华说出了自己的心得,“‘教研沙龙’就是我校很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方式。”

记者对逸夫小学的特色教研活动“教研沙龙”早有耳闻:以课例为载体,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入手,选择研讨主题,通过思维的碰撞促进每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让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教研沙龙的参与者、研究者、实践者与受益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它成为展示逸夫小学教师风采的一个窗口,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平台。采访当天是周二,下午恰好有数学“教研沙龙”活动。百闻不如一见,记者决定身临其境,于是走进了第二多媒体教室的活动现场。这次数学沙龙主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在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围绕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产生了许多共识,也有观点的分歧,甚至辩得面红耳赤。你一言,我一语,会场上迸发出了思维碰撞的火花。

从第二多媒体出来,沿着砺志楼前的台阶缓步而下,采访中的情景一幕一幕在记者的脑海中浮现:一张张精神饱满、阳光灿烂的笑脸,一声声斗志昂扬、幸福洋溢的话语……记者不禁感慨万端,由衷地感到民主创新、和谐发展的团队文化,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得以提升;阳光灿烂、幸福洋溢的园丁培养出的也必定是朝气蓬勃、身心健康的花朵。

六年级要召开家长会了,郭长林校长决定在会议前夕对学生进行一次调查。于是他走进六(8)班教室问:“希望开家长会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全班76名学生中,只有14名学生举了手。这有点出乎校长的意料:“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开家长会呢?”

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开完家长会,回去就有‘暴风雨’。”这是学生们的一致看法。可以想象,老师们准备了一肚子的牢骚,好不容易看到家长,恨不得把学生们所有的缺点都告诉家长。家长会的初衷是想让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互相了解孩子的表现,家校配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结果成了制造大多数孩子和家长之间隔阂的罪魁祸首。

调查让郭长林校长警醒:要让家长会真正成为沟通学校与家庭、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桥梁,就必须改变以往“告状会”的形式。

心动了就有行动,逸夫小学的家长会悄悄变样了。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郭长林校长要求家长会前,老师要用放大镜的眼光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开会时,教师要把孩子的优点和点滴进步说透。对于缺点多的孩子,要和家长单独面对面交流,并针对孩子的特点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请家庭教育好的家长介绍经验,请学生代表对家长表示感激,提出希望,争取让每位家长都是面带微笑离开。

这样的家长会果然深得人心。一个学生说:“家长会后,爸爸变了,我们有了朋友式的谈心,得到了他的鼓励和善意的批评。谢谢老师,谢谢家长,今夜没有暴风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教导处阳鸿兰主任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和照片,向记者谈起了家校工作:“我校是全市班额最大的学校,加上生源复杂,流动性大,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都有相当大的困难和压力。家校互动,形成合力,对我们就更具非凡的意义。”

4月29日,逸夫小学召开了每学年一次的“家长学校培训会暨优秀家长表彰活动”。这次培训会让人耳目一新,活动形式多样,有专家的报告,有上级领导的讲话,有优秀教师的发言,有优秀家长的经验介绍,有给优秀家长颁奖的仪式,为学生家长提供了一顿丰富精美的家教大餐。其中让人记忆犹新的是郭长林关于家校关系的阐述,他的观点十分鲜明:“家校是一种合作关系。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项目不是生产统一的商品,而是培养个性鲜明、和谐发展的阳光孩子!”

从家长会的改变和校长的家校关系新观点可以看出,逸夫小学在努力把人文思想融入到“加强家校联系,实现家校互动”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正在努力进行积极、有效的家校互动新机制的探索。

——虽然有关部门编写了家长学校教材,但是考虑到学校和家长的实际,为提高培训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逸夫小学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一套家长学校培训教材免费印发给家长,增强了对家长学校的认同感,提高了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该校率先引入校讯通家校互动平台,并得到了教师及家长的广泛运用,每天的作业布置、学生的在校表现、每次的考试情况、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在家、校双方之间进行了很好的互动。

——积极创新家访形式,针对家长的工作特点、家庭地址偏远难找或经常搬迁等问题,老师们现在的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以信件访、QQ访、电子邮件访和电话访等为辅。

——加强亲子共读的指导。结合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

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人文、高效、互动的沟通方式拉近了家校距离,平等、交流、合作的氛围在家校之间逐渐形成。许多家长和老师成了朋友,他们给老师出谋划策,与老师共同分享对教育的感悟。在逸夫小学,有许多事情让人眼睛湿润。校长常常为师生们的辛勤努力而感动,老师时时为家长们的全情投入而感动,群众为学校出色的工作成绩而欣喜,家长们为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而欣慰……

公共汽车停下,一群人蜂拥而上,争抢座位,唧唧喳喳,最后上来几个身穿“逸夫小学”校服的孩子,静静地站在一旁,乘客说:“逸夫小学的细伢子蛮有礼貌!”

特大火灾,五个逸夫小学学生用水浇湿门,浇湿衣袖,捂住口鼻,等待救援,结果无一伤亡,大家说:“逸夫小学的学生蛮够劲!”

课外活动,班主任摸摸一个埋头计算的学生的头:“累不累?”“不累,终于做出来了,欧耶!”“你能干大事!”班主任竖起了大拇指。

民主评议基层站所,逸夫小学连续几年第一名……

如果说人文是逸夫小学的基石,数字化则是她的发展方向。逸夫小学在努力创建人文校园的同时,积极推进学校的数字化进程,向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迈进。采访中,记者参观了标准的电脑教室、设备齐全的两个多媒体报告厅、音乐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学校为每个办公室至少配备了两台电脑,并做好了人手一台电脑的规划。所有电脑都联网,开通了校园内部办公系统,引入了校讯通家校互动平台。方便了教学资料的积累查询、多媒体课件的共享、学科成绩的管理分析、各类活动信息的,提高了部门之间、领导老师之间、老师家长之间交流的时效性。在教育教学、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智能排课、随机编号等方面,数字化校园发挥了极大的服务功能。如今的逸夫小学,正展开人文、数字这对翅膀,向着辽远的天际越飞越高。

几许辛苦几许甜。逸夫小学的办学业绩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学校荣誉室里,大大小小的奖牌、证书让记者眼花缭乱:赣州市文明单位、红领巾示范学校、创新教学改革实验示范学校”,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庭院、安全文明校园、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师训计划优秀实验基地……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思潮起伏:15年栉风沐雨,15年卧薪尝胆,15年剑锋磨砺,15年一路高歌,逸夫小学成熟了!一座特色鲜明的人文校园散发出迷人的光彩。教育,是南康的一张名片,人文逸夫小学为这张名片添上了亮丽的一笔!“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人文逸夫小学春满园,四季唱响幸福歌!

E-mail:

上一篇: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走进智慧的科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