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帝崇拜与民众历史的全方位清理

时间:2022-06-21 10:25:13

圣帝崇拜与民众历史的全方位清理

【摘要】梅莉的《明清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研究》不仅通过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对武当山朝圣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还运用历史文化地理的方法还原了明清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的原貌。

【关键词】梅莉;朝山进香;文化

朝山进香,是指善男信女亲诣圣地烧香敬神、祈福还愿的习俗,这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俗信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关于朝山进香的研究,以顾颉刚为首的一批学者对妙峰山的进香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开创了我国民俗学田野调查研究的先河。但武当山的朝香活动却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关于武当山朝山进香的研究,在整个武当文化研究的学术史上还是十分薄弱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初步阶段,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多,对武当山朝山进香的历史目前尚无系统的研究。最早从学术层面关注武当朝香的是海外学者,日本学者泽田瑞穗与法国学者劳格文分别对武当山朝香进行了研究。近些年来,我国学者梅莉先生采众家之所长,以及身体力行深入进行田野调查,先后推出了《明清时期的真武信仰与武当山朝山进香》、《明清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研究》两部专著。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研究》一书中,作者本着从民众集团内部来了解民间社会思想信仰的真实面貌的理念,开启了以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历史文化地理的方法来对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进行全方位系统梳理的“眼睛向下看”的研究先河。

真武信仰是民众信仰之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故而它与当时的社会组织、政治行为等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梅莉将自己的理念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民间社会的秩序和民众观念的内在理性从民众集团的内部来了解他们的思想信仰的真实面貌,以此来说明他们风俗的含义,开启了关于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的民众历史的全方位清理。作者以此理念贯穿全书,对与真武信仰相关的民众社会组织即香会组织进行了阐述,填补了历来关于武当山香会组织研究的空白。正如梅莉在此书中所说,缺乏了香会的记叙,会使我们对武当山香会的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对香会组织内部的运作和活动难以清晰地勾勒,更无法对香会组织在当地社会中的作用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否则,乃遗憾之事。另外,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作者阐述了社会风气的逐渐开放是促使真武信仰在民众中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普通民众和工商业者这些下层群体中间。恰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宋代是一个市民社会,宗教旅游活动更加深入人心,呈现出广泛的民众性。明代社会控制逐渐松弛,国家承平日久,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在这种社会局面下,普通民众热衷于能使他们祈求平安的心理得以满足,又能给他们的辛苦平淡的生活以色彩和乐趣的朝山进香活动,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特点的。虽然到清代,武当山朝山进香风俗不见昔日风采,少了皇亲国戚的光顾,可在基层社会,真武神仍有很大影响,民间仍盛行朝武当的风俗。

本书采用相互联系的整体史观,通过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对武当山朝圣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梅莉通过历时性地比较展示武当朝香习俗的演变,更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演变的缘由,揭示出武当山朝香风俗的历史与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化、道教真武神信仰的兴衰、武当道教的影响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时,本书概括出香客群体构成状况,有皇室成员、皇帝使臣及各级官员,也有文人士大夫、商人和普通百姓,还包括各地的道士和僧人等,覆盖了社会各个层面。同时对进香目的进行了横向比较,也进一步探讨了诸种目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向我们展示了由朝香民俗而引发的文化现象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的面貌:皇室成员兴建庙宇,供奉神像,祈福国家太平,为武当增添了帝王的神秘与威严;文人士大夫舞文弄墨,游览山川借景抒情,撰写诗赋游记传世,为武当增添了书卷气息;道士与僧人或静修或传法,壮大了武当山教团的势力,促进了道释的合流,增添一份神圣;庶民为了祈寿求子或筹资兴建寺庙,或举行盛大的节日庆祝,或以道教命名地名等使武当文化得以顽强的延续下来,如此种种见证了武当朝香民俗自上而下的繁盛。通过对整个香客构成和朝拜心态的研究,梅莉以此来审视国家与民众对民间信仰状态的异同,达到剖析中国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的目的。同时,本书史料的运用,除传世文献中的正史、地方志、文人文集、笔记和小说中的资料外,主要是实地考察所收集到的碑铭与摩崖石刻。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的有机结合,使得历史学与人类学在本书中实现融会贯通。

这本书还运用了历史文化地理的方法还原了明清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的原貌。梅莉通过文学作品诸如醒世姻缘传等透视出武当山朝山进香之于妇女的影响,恰如妇女们穿插在进香队伍里一样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梅莉以其女性的视角抓住了其他学者所忽视的现象,为武当文化的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作者在利用碑刻材料指出香客的涵盖面,并分析不同群体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从中透视出了中国古代民俗文化、政治文化的异动。本书有关香客的地理分布以及神道的分布及其变迁均是作者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化地理的手段得以展示给读者的。在作者看来,香客的地理分布不仅与交通便捷有关,这与真武信仰在民众中的影响大小也有莫大的关系。神道的修建、兴废情况以及神道在朝香的香客中形成的地位,实际上也反映了武当宗教文化自身的异动,由此也造就了以吕家河民歌村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由神道变迁透视出经济、文化的异动,对于武当文化的进一步研究颇具借鉴和启发的意义。

当然,本书仍有需要弥补的不足之处,譬如本书某些文章段落有游离于一章主题之外的嫌疑,如“明代的武当山与五岳”更多地对“五岳”加以阐述,而少两者比较,虽然增加了文化内容,仍给人以突兀之感。同时,第一章“武当山朝香民俗的历史”最末,以阐述武当山朝山进香的时间为结尾,与本章脱节。同时本书在文字编辑时也有一些编辑失误,如第四十八页“引进官员的注意”应该为“引起官员的注意”。以上意见和建议未必都对,仅供参考。

作者简介:

罗媛(1985-),女, 湖北省恩施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09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上一篇:论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 下一篇:如何改进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