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觉艺术的相互转化与融合

时间:2022-09-01 09:39:40

视\听觉艺术的相互转化与融合

【摘要】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个体,但同归于艺术的属性又决定了其两者在基本构成,本质实体,发展过程,情感体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本文以平面艺术和音乐艺术为例,对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相互转化和融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转化;融合

顾名思义视觉艺术是建立在视觉生理之上的一门艺术,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平面艺术的总称,其通过平面的点,线,面,色彩,光影,肌理等来传达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视觉艺术相对应的是听觉艺术,其通过变化的节奏,声调和旋律来传达美。狭义的听觉艺术就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和平面艺术看似毫不相干,但在基本构成,本体实质,发展过程,情感体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也就是说其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相互转化融合的。

一、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相通性

1.基本构成的相通性

无论是绘画,还是其他的平面艺术,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光影,肌理等来构成可视形象的。以音乐为主的听觉艺术通过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元素,并结合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等形式要素构成完整的听觉艺

(下转第239页)

术。平面艺术中的“点”在音乐艺术中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而已。如打击乐中的“鼓点”,“锣点”等,其都类似于平面艺术中的“点”。相应的“线,面”在音乐艺术中也是存在的,如管弦乐就恰如“线”,它的丝丝缠绵,激昂不止,时断时续就像曲线,折线,虚线。与此同时,交响乐的纵横齐鸣就如同是一个“面”,赋予听者一个可听的载体。

2.本体实质的相通性

所有艺术都是人类追求审美的产物,也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产物。所以在本体实质方面,不论是平面艺术还是音乐艺术,两者都是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因此在本质上其两者是相通的。平面艺术以视觉刺激来表达和传达情感,而音乐艺术以听觉刺激来表示和传达情感,除了媒介形式不同外,其情感完全可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同一种情感可以分别或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媒介形式来传达。如“哭”,可以分别或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形式载体进行表现。

3.发展历程的相通性

音乐艺术与平面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伴相随,形影不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平面艺术就会同时存在什么样的音乐艺术。同时,不同的艺术流派,艺术思想,艺术思潮也在音乐艺术与平面艺术中并行存在和发展着,如浪漫主义、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先锋派等。音乐艺术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平面艺术的发展,其两者共同被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影响着。

4.情感体验的相通性

平面艺术和音乐艺术都是情感表现的形式,在整个情感体验过程中其两者具有很大的相通性。情感体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简单的可以理解为“感知――想象――共鸣――认知”。在以上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平面艺术,还是音乐艺术,其都大体遵循着这个规律,只不过在“感知”这个环节有所不同了,平面艺术通过视觉来感知,而音乐艺术则是通过听觉来感知。整个艺术的情感体验过程都是大同小异的,只不过在具体的过程中会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是无法阻断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相通性的。

二、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转化融合的方式途径

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诸多相通性决定了其两者存在相互转化融合的可能,但具体的转化融合依据和途径又是什么呢?关于此问题最好的解释是“通感”,而最准确的解释是“想象”。通感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其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为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转化提供了间接的可能性,它使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联系了起来。“想象”是“通感”的实质,所有通感的内容都是通过人的想象来完成的,因此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能够转化和融合的最本质因素在于“想象”,其是最直接的因素。

三、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转化和融合

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转化和融合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转化,另一方面是融合。同时转化又包括平面艺术的音乐化和音乐艺术的平面化两方面。

1.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转化

(1)平面艺术的音乐化是由有形的平面艺术向着无形的音乐艺术的转化,其听似荒谬,但实际上并不如此。在平面艺术和音乐艺术中都讲到 “节奏”,它是一种连续变化的趋势,在平面艺术中它是基调,决定了艺术的感染力,而在音乐中,它传达了音乐的主体。由此可知平面艺术的音乐化只是一种形式的改变罢了,真正的基调主体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例,其在水平的构图中利用人物的不同神态变化,使原本单调的画面丰富起来,同时对于特殊人物的位置及其形象的安排也使这幅画增添了更多的玄机。有人从这一系列的玄机和变化中悟出了一段音乐。在这段并不悦耳的音乐中,旋律变化激荡不止恰好透露出那种被人出卖的无奈和伤感,而这正好与这幅画的主题相同。

(2)音乐艺术的平面化是由无形的音乐艺术向着有形的平面艺术的转化。这种转化是一个由无形到有形的过程,因此区别于平面艺术音乐化的。在平面艺术音乐化的过程中,它是一种主体的提炼,但在音乐艺术的平面化中,它是场景的再现。催眠曲是众所周知的音乐,但当一个画家试图用绘画去转化这段音乐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场景。最常见的是绘制一幅母亲摇着摇篮哄孩子睡觉的场景,但也有很多是抱着孩子踱步或抱着孩子坐在床上的场景。音乐艺术的平面化,往往为平面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灵感,而很多绘画家也正是集画家与音乐家于一生的。如达芬奇对于音乐的爱好丝毫不亚于其对于绘画的喜爱,也正是兼音乐艺术家与平面艺术家于一身的特点铸造了他的伟大和不可超越。

2.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融合

融合是一种共融与和谐,而平面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融合则是一种交叉艺术发展的最高层次。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融合形成了视听觉艺术,在科技发展的促进下,视听觉艺术已经萌生出了许多新的艺术种类,如电影,MTV,Flah等。而且值得肯定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视听融合艺术还会相继出现并将向人们展现出新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于炜 刘晨澍. 略论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相似性. 新美术.2004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作者简介:

王小卫(1986.1--),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设计形态构成

刘雪(1983.11--),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设计形态构成

陈娜(1983.9--),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所,硕士,研究方向:近代文学

上一篇:老子“无为”思想杂谈 下一篇:原始意象是荣格基本理论与文学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