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义近字辨析(七)

时间:2022-06-21 10:07:58

“至”和“致”的异同

——谈“至”与“致”

这是从“人民网”报系搜索中找到的几个用例,它们的问题是“至”“致”误用。

①工作上无微不致地关心他们。(《华东新闻》2000.12.27)

②何以致此?首先缘于其作品人物形象的内在魅力。(《人民日报》2007.01.21)

③屈原在他那个时代无名望无影响,以至《战国策》只能用“有人”来称他。[《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6.15]

④腐败现象大面积蔓延,道德失范,铜臭泛滥,以致人文精神滑坡,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7.12]

为了分析这些句子中的误用,我们先对“至”与“致”的含义及用法作一点简要了解。

“至”是指事字,本义为远处的箭落到眼前的地上,字的上方一横象征顶端,下部是箭的象形。该字的引申义有:1.用作动词,泛指到达,如“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用于抽象意义,指及、到,如“上至领导,下至群众”。2.用作形容词,指达到极点的、最好的,如:至交、至理名言、如获至宝。3.用作名词,指极点,如:冬至、夏至、光荣之至。4.用作副词,表示达到最高程度,相当于“极、最”,如:至诚、至少、至晚、至高无上。

“致”是会意兼形声字,表示人送达之意;字中“至”既表声亦表义。它的引申义有:1.用作动词:①送达;给予,如:致电、致函。②表达(情意等),如:致意、致谢、致敬。③招致;使达到,如:致病、以致、学以致用、勤劳致富。④竭尽(精力);集中(意志),如:专心致志。2.用作名词,指意态;情趣,如:兴致、情致、曲折有致。3.用作形容词,指周密;精密,如:细致、精致、致密。(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686页)

由此可知,用作动词,“至”有到达义,“致”有送达、送到义,在这个意义上二者比较接近,可视为音同义近。正因为此,二者容易出现误用,特别是由它们构成的一些词,如“以至”和“以致”、“招至”和“招致”等。上述各例毛病就出在未弄清“至”与“致”的区别:例①“无微不至”是一个成语,指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因此应用“至”而不能用“致”。例②“至此”是指到了这个时间、地点、状态,只能用“至”,况且也没有“致此”这个词。例③、例④涉及到“以至”与“以致”的用法:两个词都是连词,“以至”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产生的结果,含“甚至”的意味,所连接的结果多是上面词语或分句所说情况的延续或程度的加深,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以致”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含“致使”的意味,所连接的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以此分析,例③“以至”应改用“以致”,例④“以致”应改用“以至”。

上一篇:推进中职课程改革 提高中职办学效益 下一篇: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状况调查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