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与丙咪嗪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时间:2022-06-21 08:26:14

西酞普兰与丙咪嗪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丙咪嗪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与丙咪嗪治疗,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疗程6周。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8.9%,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方面西酞普兰组TESS分显著低于丙咪嗪组(P

【关键词】关键词;抑郁症;西酞普兰;丙咪嗪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4-0512-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西酞普兰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由于它系选择性提高突触间隙5-HT浓度,所以对其它神经递质影响较小,药物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1]。丙咪嗪是一个经典的、有效的三环类抗抑郁药,曾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在老年抑郁病人中选用该两药进行对照,以期对其更深入地认识。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门诊治疗并能定期随访和住院治疗的老年抑郁症病人,符合CCMD-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AHMD)前17项≥18分,排除有脑器质性疾病和严重躯体疾病、没有药物依赖和滥用史者。入组病例35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A组)和丙咪嗪治疗组(B组)。A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60~74岁,平均(67.6±5.4)岁,病程平均(6.8±5.6)个月。B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60~72岁,平均(66.9±4.7)岁,病程平均(6.2±6.1)个月。两组在上述变量及婚姻、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按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用西酞普为每日10~40 mg,B组用丙咪嗪每日50~200 mg。临床疗效根据HAMD减分率来确定。痊愈:HAMD总分≤7分,显效:减分率≥75%,有效: 减分率≥50%。疗效评定由不知分组情况的医生用HAMD在治疗前、治疗后2、4、6周末进行评定,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作评定,并查血、尿常规及心电图,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查肝功各1次。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比较。

2结果

2.1临床疗效:A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B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8.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各周HAMD评分见表1。

2.2不良反应:见表2。

随治疗剂量增加及用药时间延长,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的频率也明显不同, A组的不良反应依次为:多汗4例次,头晕3例次,无力感3例次,恶心、厌食3例次,口干、便秘各1例次。而B组的不良反应则以抗胆碱能及心血管不良反应为著,如视力模糊14例次,口干17例次,便秘15例次,头晕10例次,窦性心动过速6例次,排尿困难6例次,QT间期延长3例次,T波改变2例次。两组均无肝、肾功能及血象之异常发现。

3讨论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它是造成老年人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潜在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我们在老年抑郁病人中分别采用西酞普兰与丙咪嗪治疗,结果显示,两药临床治疗效果相似,但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明显比丙咪嗪低。丙咪嗪在老年抑郁症病人的使用中,主要出现明显胆碱能阻断作用和心脏毒性,故不适合老年人的治疗。西酞普兰是N-邻苯二甲酸衍生物,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由于对其他递质的受体(Ach、NE、DA、AMO和组胺)影响较小,因此,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2]。通过观察,西酞普兰使用中仅有轻度头晕、多汗、恶心、烦躁等不良反应,病人常能耐受,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我们认为西酞普兰可以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之一。

收稿日期:2006-10-17

上一篇:格拉司琼复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 下一篇:28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