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含文蕴 衣帽出戏情

时间:2022-06-21 06:55:00

剧装作为专供演员在舞台上用的“戏衣”和“装饰”,一般都要专门设计。设计者首先需根据剧情内容和舞台演出效果,再根据剧中人物来设计样稿,就是同一人物,也随身份的变化,场景的不同有所差异。设计完成后,经剪裁、绘画,刺绣、合成,最后经加工整理方告完成。戏衣店完成设计,裁剪、合成和销售,绘画由画花作坊绘制,刺绣送乡间外发绣工完成。苏州剧装戏衣结合苏绣的装饰,故别具特色。

苏州是历史上制作剧装戏具的起源地和最主要的制作基地,也是剧装戏具的集散市场。苏州的剧装戏具制作可上溯至明代中叶,与当时南戏北调中最为典雅优美的“昆曲”相伴而生。从演戏需要“行头”,到剧装戏具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与戏曲结下了近500年的不解之缘。

明末清初是苏州剧装戏具行业最为鼎盛时期,苏州阊门内西中市、专诸巷、吴趋坊沿街,鳞次栉比地集聚了六七十家“行头”、“盔头”和靴鞋作坊。这些作坊在当时生产和供应了几乎遍及全国戏班子的剧装戏具。19世纪初,苏州就有作坊派人去北京开分号,这些最早开设在北京的分号和稍后于19世纪20年代开设在上海的分号,除扩大业务外,更起到融合采纳各地方剧种不同风格、不同文化元素的作用。这些交流为19世纪30年代中国戏剧服装的改良和个性化的剧装流派的产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中国京剧界最负盛名的梅兰芳、程艳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名旦的全部剧装均在苏州定制。

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沿袭了几百年的历史变革,戏装基本款式以明代服装为依据,部份式样掺合清代、民国初年的特征。剧装戏具是传统手工艺品,品种繁多、工艺复杂、制作精良,而苏州作为剧装戏具的发源地,其精湛技艺是通过几十代人的创造积累起来,具有独特的工艺和文化艺术特征:

一是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现全国仅有苏州剧装戏具制作保留了服装、盔帽、靴鞋、刀抢、口面、头饰六大类的全部门类,其中戏衣类378种,戏帽类276种、戏靴类41种、髯口头面类79种、刀枪类276种,头饰光片类23种。

二是工艺细致,制作精良:苏州剧装戏具基本上是手工制作,每件制品从开料,绘画开始仍是一件一制,而刺绣、成合、缝制由于色彩、规格不一,每件都是独立制作,工艺上道道把关,上下衔接。

三是图案独特、色彩雅丽:其图案选用沿袭了传统历史表现手法和文化元素,而刺绣色彩上更具苏州水乡淡雅秀丽的艺术特色。

1956年公私合作化高潮中,将生产戏衣、戏具、刀枪、靴鞋、髯口、盔帽等产品的作坊,以及部份绣庄共计60多家店铺合并,成立苏州剧装戏具厂。在经历了40多年的运转后,工厂终因不适合市场经济而改制为苏州剧装戏具合作公司(股份合作制),除戏曲服装外,还生产民族服装、仿古历史服饰,产品在全国和东南亚,港澳台地区有着相当影响,“金龙牌”商标在国内外的市场上享有众多的声誉。

上一篇:清代税收印花及印花税票(下) 下一篇:在迷人与敬畏之间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