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有古风 传承大发展

时间:2022-06-21 06:29:21

赏石有古风 传承大发展

一、山西奇石赏玩历史源远流长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精卫衔木石填海”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蚩尤、炎帝(人文三祖)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并用石制做各种劳动工具。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周成王曾封弟叔虞于庸尧之地,史称“桐叶封弟”为唐,不久又改唐称晋。春秋时代,晋国为“春秋五霸”之一,自此山西省始有“晋”称。

《灵石县志》记载,“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北巡,傍汾(河)开道时发现一块天降铁陨石,为中国第二大陨石。因石奇灵瑞,故命建灵石县”。宋代杜绾所著《云林石谱》就记载了山西境内绛州、离石有石产出。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泽州有化石产出。清代《孔尚任诗文集》记载垣曲山涧的五色小石“陆离胜玑珠,温者或如玉”。《中国石玩石谱》记载山西平陆县黄河之侧的临汾、垣曲、保德、太原等多处出产化石。晋中市榆社县堪称三晋“化石之乡”,被地质学家贾兰坡誉为“哺乳动物化石宝库”和“远古历史的画廊”。

二、山西奇石资源及开发面而观

三晋大地,群山纵横,河谷无数,为天然奇石的形成、采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赏石之风再次兴起,三晋大地的爱石之人陆续发现了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观赏石石种。

(一)历山奇石

垣曲县老地层发育,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并存,境内分布着数十条大大小小的黄河支流水系,成就了历山奇石资源丰富的客观地质现状。历山奇石品种丰富,有梅花石、日月石、文字石、五彩石、珍珠石等多个品种,其中历山画面石、日月石、文字石品质优异:色彩绚丽,不同石种色彩各具特色,同一石种色彩变幻多端,奇石底色与图纹色对比鲜明,更有艳丽的缠丝状彩石:图纹奇妙,包罗万象,涉及人物、动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各种事物:质地坚硬,原岩产自于老地层变质石英岩和岩浆岩,硬度多集中在7度左右;意境深远,神韵俱佳,极具观赏与收藏价值。

历山观赏石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凭借自己的地方特色,为国内众多藏家乃至韩国、日本的爱石人士所钟爱。其中历山梅花石因其石质坚硬、傲骨高雅,已成为山西奇石第一品牌。历山现有家庭奇石馆数十家,历山石友多次代表山西组团参加全国各地的大型石文化博览会,累计获得各类大奖数百项。

(二)大寨观赏石

昔阳县的大寨观赏石,储量丰富,主要分布于大寨乡闫庄、南垴、虹桥关和大寨村一带的山间、坡地。特有的地质条件产生了各种象形状物的造型石,有峰峦、山岗、人物、动物等多种造型,也有抽象的雕塑和孔洞玲珑的各类景观,神韵颇佳,堪与灵璧石媲美。

大寨奇石从2001年面世以来,立即引起了众多爱石者的收藏热望,目前仅有虎头山上的“大寨奇石馆”和省城几家石馆有售。大寨奇石虽然资源储量丰富,但因产地山高沟深,交通不畅,当地石农开采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市场上精品奇石仍属供不应求。

(三)河曲黄河观赏石

黄河蜿蜒流经河曲全县70余里,境内大小河沟发育,汇入黄河。黄河上游支流及境内山沟里的大量砾石经雨季洪水冲入黄河,进而滚磨移动淤积到“娘娘滩”和“太子滩”等许多黄河滩头,成为河曲黄河卵石。河曲黄河石有质、色、形、纹俱佳的图纹画面石;有质地坚硬,光洁圆滑、体态精巧,非常适于手中把玩的卵石小品:有造型独特的象形石,其中一种石灰岩溶蚀型造型石犹如一艘艘古战船,桅杆林立,气势不凡。河曲黄河石一经问世,便多次在国内大展中获奖。藏品主要集中在河曲县的“静雅藏石馆”和“黄河奇石馆”。

(四)榆社古生物化石

榆社古生物化石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被中外学者考察发现,期间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挖掘,其中有300多件被美国纽约和法国巴黎的自然博物馆收藏。1961年国务院确定榆社为“全国脊椎动物化石保护区”,1983年榆社县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县级化石博物馆,馆内陈列有剑齿象牙齿、剑齿虎头骨、大唇犀牙床、三趾马头骨、长颈鹿头骨、羚羊头骨、陆龟等和古生植物类化石等100多种1000多件。该县14个乡镇的12个乡均有化石埋藏,资源丰富为省内之冠。

(五)大同市观赏石

大同地区盛产矿物晶体。灵丘县出产翠绿、黄绿色蛇纹石化大理岩。天镇县内含牡丹花状团块石英结核等。矿物晶体类有分布在灵丘、浑源县等地的无色透明、半透明、紫色、烟色、茶色或黑色呈宝塔状的晶簇体。浑源县白色、绿色及紫色半透明状萤石集合体,黄铁矿单晶体或多晶集合体。灵丘县金铜矿出产孔雀石。天镇县有橄榄石、玉髓、玛瑙和铅锌矿中结晶完好的方铅矿块状集合体。目前大同市的观赏石尚处于初期开发阶段,仅在大同市车城水族花卉市场有售。

(六)其他县市观赏石

除上述产地外,省内还有阳城县文字石、画面石、造型石;陵川县造型石;绛县的梅花石、藻类化石;交城县文峪河的画面石、造型石等。矿物晶体及彩石类除上述介绍之外,还有介休县的萤石,定襄县的冰洲石,繁峙县、左权县的蓝晶石,交城县、文水县和五台县的方解石,交城县的蓝柱石,分布在全省多地的水晶、绿柱石、电气石、天河石、玉髓等,尚需进一步开发。

三、赏石之风日趋兴盛,赏石活动日渐频繁

山西赏石之风早已有之。祖籍太原的自居易尤其好石,多有收藏研究,留有《太湖石》、《双石》等名篇佳作,其中“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和以石比德的赏评理念,对后世赏石产生了深远影响。祖籍山西河东解州的柳宗元遭贬后,借山水、奇石抒怀心志,率先提出了“形、质、色、声”四大欣赏要素。祖籍同是太原的米芾爱石成癖,留有“米芾拜石”的佳话,其“相石四法”提出了“瘦、皱、漏、透”的赏石观。米芾后人明代著名书法家、藏石家米万钟不惜重金求购奇石,装点私家园苑。及至明清,山西文人乔宇、赵敏、王冕玉等均热爱奇石并留有赞美奇石的多篇佳作。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赏石、藏石的浪潮中,在以侯桂林会长为首的山西省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的组织带领下,赏石活动日趋活跃、奇石店铺日渐增多,全省赏石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一)各级赏石组织成立,奇石市场星罗棋布。

在省内石友的积极推动下,1992年“山西省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筹备小组成立,1994年12月在省城太原正式挂牌。1998年至今,在全省广大石友的努力推动下,在省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的指导帮助下,全省各地先后成

立了中条山奇石协会、历山奇石协会、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奇石专业委员会、太原市观赏石协会等。赏石组织的成立,为推动山西赏石资源的开发和山西赏石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3年政府投资建立了三晋第一个化石博物馆――榆社化石博物馆。1999年在离石市建起第一个赏石艺术馆――“石州石馆”。之后,省内各种专营、兼营奇石的石馆、石店应运而生。省内其他市、县先后出现的众多家庭石馆主要以经营本地石种为主,而省城各大奇石馆的经营品种几乎包括了全国各地出产的名优石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国内奇石市场的不断升温,赏石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黎氏阁家具MALL广场里“三晋奇石一条街”藏品档次极高的二十余家石馆石店已经成为省内广大爱石人士休闲购石的主要去处。

(二)各类石展经久不息,展览展会鼓舞人心。

举办各种形式的赏石展览、展销、博览会是继承与弘扬赏石文化,进行石文化交流传播,扩大赏石文化队伍,激活赏石市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活动方式。

1999年12月,由山西省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策划的“山西省首届观赏石展览会”在省群众艺术馆拉开序幕,首次展示了山西人自己的石种。自此,各种展会层出不穷,包括与书法、诗词、民间艺术等艺术门类联合的展会、个人藏品展会、小品主题展会以及石种展会等。

在此同时,山西石友还走出山西,奔赴大江南北,开展各类赏石文化交流活动。在各类展会与展览中,山西石种获奖数百项,较好地宣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山西石种,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山西人的藏石、赏石热情。

四、理论研究成绩斐然,海纳百川多元发展。

山西省石文化艺术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在原会长侯桂林的带领下,石文化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斐然。已经出版的有宋玉岫的《奇石缘》,王庆华的《石韵诗情》、贾克映的《历史咏石诗歌选注》等。特别是侯佳林先生编著的《与石共语》一书的出版,更奠定了山西赏石文化的基础。侯桂林的一系列文章为宣传山西石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论观赏石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奇石艺术是人为艺术之母》等数十篇理论研讨文章,不仅为山西,更为全国的赏石文化艺术研究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王庆华的《中国古代赏石家》,马增荣的《奇石意境和神韵的构成实质、表现形式、审美特征以及在赏石活动中的应用》、《家居赏石与家居摆设的环境设计》,耿爱科的《奇石小品组合创作的感悟》,马长泰《发展石文化事业服务三个文明建设》,毕永晰的《科学引导家居赏石文化》,李德顺的《也谈奇石与家居文化》、《畅想家居赏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车仁杰的《为奇石增添文化含量的尝试》,杨瑞褒的《浅谈家居装饰造石之道》等一大批理论研究文章也先后在国内石界刊物上发表。

山西石友在收藏、赏玩山西奇石的过程中,还广泛感受和接纳全国各地的观赏石品种,在省城众多的奇石店铺和个人藏品中,全国各地的石种比比皆是。在赏石队伍不断扩大的同时,近年来山西出现了一批十分热爱奇石收藏的企业家,这些收藏者求购档次高、数量大,单笔购石动辄上百万,且秘而不宣。据了解2011年仅几位企业家和赏石爱好者从上海、内蒙、青海、四川等地购石,支出就接近千万元。

人类对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在《石道因缘》书中写到:“赏石活动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赏石家虽不能像艺术家那样创造美,却有可能从自然的石头中发现美。”正因为如此,才使无数的“石痴”对自然创造的神奇趋之若鹜,由此断言,正像国内其他省份一样,山西的藏石、赏石和石文化艺术研究,必将迎来一个更加活跃、更加美好的春天。

上一篇:奇石组合配件的使用因“石”而异 下一篇:主石到位配件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