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多巴胺及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

时间:2022-06-21 04:48:22

摘 要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及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作用及效果。方法:83例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和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血清CK-MB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及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有积极、确切的治疗作用,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损伤心肌恢复,保护心脏功能。

关键词 多巴胺 1,6-二磷酸果糖(FDP) 新生儿窒息 心肌损害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3

新生儿窒息后因缺氧缺血可导致多脏器损害,其心脑并发症的存在对预后有重大影响。我科于2006年2月~2008年6月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和FDP治疗42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83例住院新生儿作为治疗对象:①有重度窒息史,Apgar评分,1分≤3分或5分≤5分,入院前未经正规治疗;②有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哭声弱,呼吸增快,面色苍白或紫绀,心音低钝,心率增快(160~180次/分)或减慢(波动于80~108次/分),肝脏肿大,四肢冰凉;③心肌酶谱各项均明显增高,其中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显著增高(36~118IU/L);④除外宫内感染、先天心脏及畸形。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日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采用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利尿,供给能量合剂,维生素C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前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和FDP治疗。方法:多巴胺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以3~5μg/(kg・分钟)持续泵注,待面色好转,心率正常,心音有力后停用,一般维持3~4天。FDP 200~250mg/(kg・次)静滴,1次/日,连用5~7天。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CK-MB均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CK-MB降低,但未恢复正常;③无效:上述各项均无明显改善。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68.3%。两组总有效率间差异显著(X2=5.13,P<0.05)。

血清肌酸激酶恢复时间比较:治疗组5.6±2.3天,对照组7.5±2.4天,其差异有显效意义(t=2.741,P<0.05)。

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新生儿窒息发生后,可致多脏器缺氧缺血性损害,由于心肌细胞对缺氧的易感性高,心肌极易受累,心肌缺氧缺血使心肌有氧代谢受阻,无氧代谢增加,细胞能量代谢障碍,ATP生成减少导致心肌损害[1],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使代谢过程中许多酶类活性降低,钙泵转运障碍,线粒体严重受损,ATP生成更少。同时,由于胞浆内H+浓度增高,与Ca2+竞争结合肌钙蛋白,破坏了兴奋-收缩藕联机制;缺氧造成了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的损伤以及氧自由基的产生,直接加重了心肌细胞的损害,抑制了心肌收缩功能,最终发生心力衰竭[2]。显然,在此过程中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肌酸激酶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转运、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其中CK-MB对心肌损害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诊断和评估心肌损害的程度有很高的敏感性,观察其恢复快慢对于判断心功能的恢复状况亦有重要意义。

小剂量多巴胺[3~5μg/(kg・分钟)]不仅能改善患儿微循环,而且有利于心肌损害的恢复。它能选择性扩张肾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促进利尿,改善心功能,保护肾功能;能兴奋心脏β-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有利于心肌损害的恢复。FDP是心肌细胞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具有调节多种酶活性的功能,对改善能量代谢有促进作用。外源性FDP是目前推荐的新型人工合成心肌代谢赋活剂[3]。临床研究证实,应用外源性FDP后能促进细胞FDP成倍增加,从分子水平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能激活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促进糖的代谢和钾离子内流,增加ATP的生成量;能稳定细胞溶酶体膜,保持其完整性,抑制氧自由基和组织胺的释放;还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缺血缺氧损伤情况下的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缩小损伤范围,促进修复,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改善心肌功能[4]。

综上所述,小剂量多巴胺及FDP用于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具有确切、显著的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它对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心肌缺氧缺血损伤的恢复,保护心脏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自励.新生儿窒息的现代概念和诊断治疗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5(1):308-309.

2 白希莲,韩玉昆,张长新.足月新生儿窒息后心功能的早期评价.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9(2):94-95.

3 贲云.1,6-二磷酸果糖治疗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4):374.

4 张乾忠.应用心肌代谢赋活药治病心力衰竭的基础与临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10):11.

上一篇: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下一篇:导致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