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教学衔接的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06-21 12:50:54

新课程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教学衔接的有效性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以前的化学教材相比,在高一阶段学生就接触到有机化学的知识,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高一学生刚刚进行半年的学习,无机化学基础还不是很牢固,又要涉及有机化学,大多数学生难以适应。在高一阶段,学生认为在数理化中最难学习的不是数学或物理,而是化学。鉴于这种情况,结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教学有效衔接进行探讨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研究过程及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及时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听课请教,真实获取了第一手资料;通过读书、查阅资料,认真学习,提高了理论基础并以此来指导实践;在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又不断总结思考,积累了大量经检。经过一年的研究工作,现将研究过程和成果总结如下:

1.找到一个好的抓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由个别到一般,让学生“有法可依”。

无机化学教学中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体会到这种思想,这让各类有机物的学习“有法可依”。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这个“法”,就是我们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始终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在有机化学入门学习阶段,教师要及时给与学生学法指导:①记忆一些基本概念、规则和事实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应用这些知识。要特别注意细节,如化学方程式中不用“等号”而用“箭头”,并注明反应条件;用结构简式表示物质的组成。②对照比较,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促进新知识的获得。③学生必须对已学习的知识加以组织和精加工,在零散的知识中找出其内在规律,从而结串成网。④变式练习,举一反三,促进学生知识地迁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用生活素材创设学习情境,从生活中走进有机化学。

在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传说在古代的中国,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率族移居现江苏省镇江。在那里,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极佳,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就是‘酉’加‘二十一日’——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有机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我们知道性质决定于结构。下面我们来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这样引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并将前一课时的内容与本节课的知识建立了联系。对于一些常见药品,教师可事先让学生查阅它的说明书,从商品名、俗名、化学名、分子式、结构式及物质的类别对身边的常见药品进行分析,讨论常用药品中的有机成分,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3.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使教学衔接工作事半功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实验授课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对教学大有裨益。如在学习Na和乙醇的反应时,可以先作一个对比实验——Na放在煤油中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强化了烃的性质,而且自然得出乙醇和Na反应的实质。这样就充分利用实验研究了物质的性质与反应,从结构角度深化了认识。

4.利用电教技术,活化教学衔接。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被引入课堂教学领域,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使用微观模拟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跨越宏观和微观的思维障碍。如在回忆复习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时,通过计算机课件展示甲烷、乙烯的立体结构模型;通过实验录像再现甲烷、乙烯的燃烧,以及它们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过渡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上。多媒体等网络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加了教学资源,扩大了课堂容量,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有机结合,扬长补短,相得益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5.积极开展校本课程,通过研究性学习,联系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校本课程的开展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学生联系课堂的知识去拓展,又可以应用于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以研究过程的体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无机化学教学相类似,多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STS教育,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直接体验。如学生就结合学习工具——修正液,提出了这样的课题,“修正液的成分分析及利弊探讨”,在这样的研究实践中,学生不仅兴致高涨,充满热情,而且综合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结论与思考

总之,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灵活的授课方式,同时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有的放矢地抓好衔接。切实加快高中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让学生愉悦、充满兴趣地学习,使高中有机化学教学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使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陕西省高新一中国际部)

上一篇:课内“经典美文” 下一篇:阅读理解的五种分类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