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庶虫)虫丸”新用途

时间:2022-06-21 12:19:28

沿用了1700多年的中成药“大黄(庶虫)虫丸”,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可能还较为陌生。但它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已延伸到10多种恙疾,在对高粘滞血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等的治疗中有着广阔前景。

大黄(庶虫)虫丸为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奠基人、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创,为历代中医家所袭用,历经了时间的考验。在现代医药学已进入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的今天,大黄(庶虫)虫丸又有了新的应用,使古老的成方焕发了新的生机。

大黄(庶虫)虫丸由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干漆、桃仁、杏仁、黄芩、生地、白芍、甘草等12味中药配伍组成。诸药共奏通经活血、化滞消瘀之功。主治血瘀引起的症瘕结块、肌肤干燥如鳞、潮热、消瘦及妇女血滞经闭等症。目前研究认为,大黄(庶虫)虫丸中的大黄活血功能较强,通过其渗透效应,促使组织液向血管内转移,红细胞比积和血液粘稠度下降,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胆固醇。水蛭能阻碍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从而降低血管内血液的凝结,缓解动脉管壁痉挛,减轻高血压症状,防止心肌缺血,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溶解血栓,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消退作用。土鳖虫抗血凝,溶纤,抑制血小板释放和聚集,调节血脂和改善心肌氧供。虻虫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溶纤,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保护缺血心肌。桃仁消炎,扩张血管,改善血流,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干漆抗凝。伍以蛴螬、杏仁、黄芩、生地、白芍、甘草使其共同抗凝、降脂、溶纤、消瘀,保持血管通畅,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活血而不伤血,消瘀而不伤正。

(1)用于高粘滞血症。高粘滞血症属于中医学“血瘀证”范畴。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50%以上有程度不等的血粘度增高状态,尤其是心脑血管恙疾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处于高粘滞状态,极易产生血栓,给健康带来危害。由于老年人血管壁老化现象日趋加重,血管内皮损害;血循环中血小板易于激活,聚集物质增加,肾上腺受体增多等促使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凝血功能亢进,纤维蛋白原代偿性增多,AT-Ⅲ的降低,使凝血一抗凝血系统失去平衡;纤溶一抗纤溶系统改变,纤溶亢进,血浆纤溶酶原减少,纤维蛋白降解物增多,形成慢性血管内凝血;血液流变学改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增高,在低切速率条件下,红细胞易聚集,血浆脂质改变;酮水平降低,雌二醇进行性增高,从而使血小板增加,加上激活物质反应性增高,又使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增多;老年人多好静少动,引起某些部位血流缓慢,甚至停滞,及多种基础疾病病理改变。现代医学对血粘度增高,除补液稀释及发生栓塞后进行溶栓外,治疗方法不太多,且长期补液也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大黄(庶虫)虫丸用于高粘滞血症服法:水(庶虫)丸每次3-6克,1日3次,食后服用,连服3个月,血粘度正常后改维持量每次3克,1日2次,分早、晚服用。

(2)用于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中“浊阻”、“痰湿”、“肥胖”等范畴。由于患者体内脂肪代谢或脂肪转运异常,致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时称之为高脂血症。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好坐好静活动少、七情劳伤、湿浊内生痰浊阻遏经络、湿从“内受”――生湿、生痰、生热、生风等所致。大黄(庶虫)虫丸服法:每次3-6克,1日3次,黄酒为引加入温开水送服水(庶虫)丸,每次黄酒用量为15毫升。3个月为1疗程。除药物治疗外,还应病因治疗,饮食治疗,戒烟,戒烈性酒,增加体育活动,减轻体重。否则,任何降脂药物都无济于事。

(3)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大黄(庶虫)虫丸服法:小(庶虫)丸每次3-6克,1日3次,温开水送服,1-3月为1疗程。出血性疾病(包括脑出血)不宜服用。

需要指出的是,大黄(庶虫)虫丸有4种虫类成分,个别患者对虫类药物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现象,一旦发生异常,应及时停药观察,采取对症治疗。孕妇禁用。

上一篇:卵巢被误切 七年病缠身 下一篇:患癌之后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