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分析

时间:2022-06-21 11:51:08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分析

摘 要 目的 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PET/CT表现。方法 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察,对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灶PET/CT影像多呈不规则形状,信号不均匀。SUVmax值8,最小为1.7,平均值4.35,10例患者中9例发生复发或转移,PET/CT发现肺转移8例,软组织转移6例,脑转移1例,局部淋巴结转移6例,骨转移5例。而相应的CT检查仅发现肺转移5例,骨转移2例,软组织转移均没有发现。结论 18F-FDG PET/CT有助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分期,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PET/CT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最早由Christopherson于1952年命名,是一种形态学和临床具有显著特征的软组织肉瘤[1]。本病发生率极低,约占软组织肉瘤的0.5%~1.0%[2],容易复发和转移,但目前仍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3]。ASPS的准确分期及转移灶的精确定位对制订临床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10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18F-FDG PET/ CT表现,探讨18F-FDG PET/ CT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2011年4月于北京二炮总医院PET检查中心接受术前18F-FDG PET/ 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患者10例。8例患者为术后复发,2例为原发。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2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时间最长为24个月,最短为6个月,平均14个月。原发灶位于头面部1例,其余9例位于下肢,其中臀部2例,大腿4例,小腿2例,足1例。

1.2 18F-FDG PET/ CT显像

采用 GE Discovery STE PET/ CT。18F-FDG放化纯

> 90%。患者空腹6 h以上, 静脉注射18F-FDG 3.8~5.5 MBq/ kg, 饮水1000mL, 静息60min,排尿后行数据采集。

显像包括CT扫描和PET发射扫描。全身扫描从头部到踝部。CT 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并根据扫描部位厚度及密度进行管电流实时动态自动调节,将PET和CT图像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

1.3 图像分析

以LOR法重建PET图像,经工作站融合软件处理,同时得到PET,PET/CT,CT图像,选取病灶放射性浓聚程度最高的层面勾画出兴趣区,工作软件自动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max),采用SUVmax≥2.5作为阳性标准,所有图像均由3 位从事PET / CT影像工作的高年资医师共同判读。对发病时间、原发病灶PET/CT影像特点、SUVmax值、软组织转移、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周围淋巴结转移等指标进行分析。左大腿腺泡软组织肉瘤术后,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CT及PET/CT 相见图1,左大腿腺泡软组织肉瘤术后,左腘窝淋巴结转移CT及PET/CT 相见图2。

2 结果

入组患者病灶最大7.5×4.5cm,最小3.0×4.0cm。所有病例原发灶均位于深部,瘤体呈不规则形状,伴有分叶,和周围组织边界不清,肿瘤周围有不完整包膜,包膜缺损处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紧密。原发病灶CT表现多为形状不规则肿块,部分密度不均,可伴有钙化,CT值多在30~50Hu,部分患者可伴有骨破坏。原发灶PET/CT表现为FDG异常摄取包块,其SUVmax值最大值 8.0,最小为1.7,平均值4.3,不同部位转移灶可表现异常SUVmax值,其中肺转移灶多呈现FDG轻度摄取,SUV多在2.5以下,而转移淋巴结和骨浸润区多呈高FDG摄取,SUV多高于4.5。

本组患者的术后复发和转移率很高,10例患者中9例发生复发或转移,PET/CT发现肺转移5例,软组织转移7例,脑转移1例,局部淋巴结转移1例,骨转移5例。而相应的CT检查仅发现肺转移5例,骨转移2例,软组织转移均没有发现。PET发现9例有复发和转移病人的SUVmax平均值(4.6)高于1例无复发和转移病人(1.7),与病灶大小无关。

3 讨论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多见于青年,峰值年龄通常在15~35岁[4],女性显著多于男性,特别是25岁以下的患者[5]。临床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物,几乎从不引起功能障碍[6]。由于缺乏相关症状,肿瘤常被忽视,很多患者以肿瘤的脑、肺、骨转移为首发症状。肿瘤血运丰富,常有搏动感,外科手术时常可发生大出血,血管造影及CT扫描可证实肿瘤血管丰富,MRI显示肿瘤T2和T1加权像信号强度显著增高[7]。

ASPS在临床上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转移速度,Salvati[8]等学者认为脑转移是该病最常见的特征之一。瘤体和正常组织之间没有包膜,二者边界不清、组织质软、易碎,常伴有大面积坏死和出血。通常肿瘤周围可见大量管径较粗的扭曲血管,脉管浸润常见,可能是肿瘤容易发生早期转移的原因。

ASPS镜下表现差异较小,其一致性也是肿瘤的特征之一。低倍镜下可见肿瘤由排列呈“器官样”或“腺泡状的”的癌细胞巢组成,细胞之间可见纤维间隔,腺泡之间可见裂隙样或血窦样毛细血管网[9]。高倍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形态大小较为一致,呈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边界清晰,PAS染色证实肿瘤具有不等量的细胞内糖原,显示出PAS阳性、耐受淀粉酶的菱形或棒状结晶。免疫组化染色对确诊作用意义重大。Masson等最早发现肿瘤细胞内的这种结晶,并将其作为诊断特征之一[10]。细胞通常不表达细胞角蛋白、EMA、神经微丝、GFAP,偶尔S-100表达阳性,但这些标志物均不具有诊断价值。

在影像学检查方面,张海栋等认为MRI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ASP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MRI上表现为中等 T1、长T2的软组织肿块,肿瘤较大时易发生出血坏死[7]。MRI影像上肿瘤的边界反映该肿瘤的浸润性[11,12]。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26岁,男女比例没有明显差别。原发部位以下肢居多(9/10),臀部和大腿是好发部位(6/10),屈侧和伸侧各5例,无明显差别,符合国外学者的报道[5]。对ASPS的18F-FDG PET/ CT影像特点,国内外多为个案报道。关建中等报道一例20岁左大腿ASPS并多发转移的女性患者,经PET/CT确诊该患者原发灶位于左,合并双肺及胸膜转移,多发骨转移,SUVmax为6.4>2.5,延迟后上升至9.4,滞留指数(RI)47%>10%,作者认为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及准确定位[13]。Montgomery对ASPS的18F-FDG PET/ CT进行个案报道,他描述一个17岁女性患者,表现为右腹股沟及盆腔巨大肿物,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症状,PET分期检查提示有腹股沟肿块和双肺多发结节呈18FDG高代谢信号,作者指出PET/CT 有助于确定ASPS原发灶部位,指导穿刺活检检查和评估肿瘤病灶的分布和患者的临床分期[14]。本组患者的18F-FDG PET/ CT表现为原发灶的高代谢信号,影像表面不规则,和正常组织之间没有明确分界,多呈分叶状或生姜状,在骨转移灶表现更加明显,受侵骨骼冠状面多呈“C”型高信号影像,边界不清,周围可见异常软组织影。巨大病灶周围可见区域淋巴结呈高代谢信号,形状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较清。肺转移灶也呈圆形或卵圆形,侵犯胸膜时形状不规则,临近结节可互相融合呈不规则形状,SUVmax值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软组织肉瘤。入组病例的腹膜后区域和双肺门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具体原因不明,可能和本病的病理特点,如肿瘤血窦丰富、容易侵犯血管造成早期血行播散转移而不是淋巴结转移等特点有关。本组患者只有1例发生脑转移,这与相关文献不符合[8],可能和本组样本数量较少有关。

需要和ASPS鉴别的是主要是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副神经节瘤以及颗粒细胞瘤。无论是转移或原发肾透明细胞癌都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非常相似,但通常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具有影像学可以证实的腹膜后肿物,本组10例患者虽然有多发的软组织转移,但均没有腹膜后肿物,而且肾透明细胞癌主要见于40岁以上患者。

尽管本病生长相对缓慢,但患者的最终预后通常较差[2,15], IV期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0个月,5年生存率

本组患者经18F-FDG PET/ CT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和重要脏器的转移,即使是病程较短的患者。对于有无明显症状的软组织包块的年轻患者,均需要考虑ASPS的可能性,一旦发现有多发软组织高代谢灶、伴肺、脑、骨等部位转移,肿瘤边界不清,周围可见大量扭曲血管,排除腹膜后肾区肿物的年轻患者,则首选要考虑患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可能。这种细胞水平的功能影像不仅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有助于临床分期和分级。

参考文献

[1] Christopherson WM, Foote Jr FW, Stewart FW. Alveolar soft-part sarcomas. Structurally characteristic tumors of uncertain histogenesis[J]. Cancer. 1952,5(1):100-111.

[2] 孙馨, 郭卫, 杨荣利, 等. 15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09,19(10):784-787.

[3] Neda Zarrin-Khameh, MD, MPH; Kim S. Kaye M. Alveolar soft-part sarcoma[J]. Arch Pathol Lab Med. 2007,131(3): 488-491.

[4] Ukihide Tateishi, MD Umio Yamaguchi, MD Takashi Terauchi M et al. 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 clinical course and patterns of metastasis in 70 patients treated at a single institution[J]. Cancer. 2001,91(3):585-91.

[5] Ordó?ez N. 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 a review and update[J]. Advances in anatomic pathology. 1999,6(3):125-139.

[6] 罗华荣, 张新华, 周航波, 等. 5例罕见部位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临床病理分析[J]. 肿瘤学杂志. 2009,15(10):956-957.

[7] 张海栋, 王仁法, 万捷, 等.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MRI表现[J]. 放射学实践. 2009,24(9):1033-1036.

[8] Salvati M, Cervoni L, Caruso R, Gagliardi FM, Delfini R. Sarcoma metastatic to the brain: a series of 15 cases. Surgical neurology[J]. 1998,49(4):441-444.

[9] 胡培安, 周正荣, 王坚, 等.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J]. 中国癌症杂志. 2009,19(1):12-16.

[10] Masson P. Tumeurs humaines: Histologie. Diagnostics et techniques[J]. Lib. Moloine. 1956.

[11] Moulton JS, Blebea JS, Dunco DM, et al. MR imaging of soft-tissue masses: diagnostic efficacy and value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1995,164(5):1191-1199.

[12] Moulton J, Blebea J. MR imaging of soft-tissue masses: diagnostic efficacy and value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J]. AJR, 1995,164:1191-1199.

[13] 关建中, 李伟, 谢立旗, 等. 左大腿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并多发转移的 18F-FDG PET / CT表现一例[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30(1):43-44.

[14] Montgomery JR, Conrad GR, Sinha P, Absher K. I NTERESTING I MAGE FDG PET of 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 [J]. 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2010,35(10):827-829.

[15] Ogose A, Yazawa Y, Ueda T, Hotta T e. al. 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 in Japan: multi-institutional study of 57 patients from the Japanese[J]. Musculoskeletal Oncology Group. 2003:7-13.

上一篇:SiO 2钝化膜中钠离子的二次离子质谱分析 下一篇:小型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系统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