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泵站运行的科学化管理

时间:2022-06-21 09:10:58

刍议泵站运行的科学化管理

【摘 要】笔者基于多年从事泵站运行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简要探讨了泵站科学化管理的思路,并提出了泵站的自动化控制和标准化管理方法。

【关键词】泵站运行;科学化管理;标准化;控制

引言

建国以来,我国相继开工建设和改造了一大批调水工程,其中泵站建设规模和投资都较大,运行管理技术复杂。可以说,泵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运行效益的发挥。下文基于泵站运行的科学化管理进行主要分析,为我国新建泵站工程提供决策依据。

1 加强泵站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1.1 有计划的维修管理制度

根据泵站的不同性质功能,进行有计划的检查和维护,解决运行中已出现并可修复的或尚未出现的问题,是为避免让小缺陷变成大缺陷,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为延长机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完好率、节约能源创造条件,必须认真地、有计划地进行。

1.2 设备大中修管理制度

每年汛期过后,泵站管理单位会同生产计划部门对所有机组设备进行彻底的检查,结合设备运行的总时间、设备维修周期、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资金情况和本年度的生产任务,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哪些设备需要进行大中修,制定出本年度大中修及专项维护改造计划。进行全面的检查、清扫和修理,消除设备缺陷,按技术标准进行相关的试验。对设备的大中修做好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并对设备的检修记录、实验报告、试运行报告和技术总结等技术资料,做详细的记录及时整理归档保存。

1.3 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保证运行正常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对设备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要严格遵守规定,加强对机组设备的巡视,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做到预防为主,坚持日常保养与科学计划维修相结合。严格按照《泵站操作规程》运行水泵,掌握水泵日常运行现状,对设备的运行情况按照要求做好设备运行情况记录,查清存在问题,把一切问题消灭在萌芽状况,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

1.4 做好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

严格遵守泵站的管理规定,对泵站机组设备的运行检修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并根据类别进行编排、归档,每个月按时上报管理单位各种记录表格,以便管理单位掌握泵站运行检修的情况,并定期进行数据分析,进行成本核算,及时对费用异常的泵站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各种技术资料要记录的详细、真实,各项维修维护工作从开工到验收,均要有详细的资料,对泵站运行中

设备出现的故障,如何发现如何处理,处理后运行的情况都要做详细的记录,并要有相关人员的签字确认,为泵站改造和科学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2 泵站的自动化控制

泵站作为重要水利设施,担负着灌溉排涝重要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我国泵站自动化监控技术逐步发展起来,利用信息自动化系统对泵站的安全运行、科学调度和采用先进的操控系统是必然趋势。目前泵站流行的管理方式,一站一管的方式将会逐步被区域管理、无人值守模式所取代,泵站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达到减员增效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泵站机组容量不断增大、泵站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不断提高,对运行工况的监视和操作控制要求越发严格,需要监视的变量和操控记录的数据越来越多,而采用计算机监控是最有效的途径。泵站建立独立的、功能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集中监测和控制室,实现泵站的自动化运行控制,可以提高泵站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泵站运行和管理的科学性,充分发挥泵站的效益,促进泵站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均由泵站就地控制系统直接控制,泵站就地控制系统是根据液位等泵站运行工况来进行控制的。如果能够根据实际工作条件的改变,采用适宜的控制算法由计算机上实现,随时调整泵站的运行方式,无疑将使泵站高效运行,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结合泵站的实际情况,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泵站设备集中,可利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装置,按照预定的程序,对泵站中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对运行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预防工作。通过微机监控,一方面能避免了泵站重要运行参数人工巡视的不便和可能带来的疏忽,保证动作及时准确,为运行人员全面掌握设备状况、参数变化,及时处理事故、故障提供了保障,减少人工,延长机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计算机记录存储功能使运行人员对设备的技术状态了如指掌,能够及时对不符合运行要求的机组设备进行调整和维修,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因此,自动化监控是实现泵站经济运行的有效方法。计算机监控系统不仅可对变压器、泵站主机等主要设备进行控制和保护,而且可以对相应的辅助设备进行控制,以及对水情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实现主控室内集中数据显示、分析、处理,现场分散控制和保护;取消常规显示仪表和报警光字牌,并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泵站运行数据和状态实时、真实地展示在各级管理人员面前。

自动化控制应用要根据泵站的工作条件、运行要求,选择长运行泵站,自动化系统的长期闲置和缺乏维护既是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电子线路、集成模块的老化。适用于城市泵站的远程监控及管理。泵站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通信平台、泵站远程测控终端、计量测量及摄像设备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监测功能、远程控制功能、报警功能、数据存储、信息查询等。可以实现随时远距离操控水泵和设备,减少人员工作量和效率,实现经济运行目的。

自动化应用的优势如下:

(1)提高泵站运行的可靠性。泵站实现计算机监控以后,就能通过各种监测装置快速、准确和及时的进行检测并传送到数据库,一旦出现异常马上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故障。

(2)节省电能。在泵站运行过程中,通过检测泵站进水量控制调节水泵开停,是进水池保持合理水位,使水泵在高效区工作,提高水泵效率达到节电目的。

(3)提高劳动生产率。泵站的运行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可逐步实现无人值守,降低生活设施的消耗,节约了泵站的投资。

3 泵站运行管理的标准化

标准化工作是向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迈进的重要步骤,要实现泵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体现规范化服务,就必须推行泵站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检修的标准化建设。要从形式和内容上全面、逐步的建立和完善管理标准、规范制度,根据“全面成套,层次恰当,划分明确”的原则,逐步建立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三大标准体系,实现从软件到硬件配备、人员、安全作业、运行全面的标准化,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工作在生产、经营以及科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使泵站管理更有效的适应不断发展的高科技和新技术的发展与引进,为实现泵站的统一管理、提高泵站管理的科技含量创造良好的环境,也有助于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是泵站的运行管理处于达到国内一流泵站的管理目标。

上一篇:雷鸣低音炮 坚持品质如坚 下一篇:行云流水的驾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