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215区块堵漏技术研究

时间:2022-06-21 06:37:44

乾215区块堵漏技术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乾215区块钻井中出现的井漏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该区块的井漏特点研究了相应的堵漏方法,并开展室内试验对物理堵漏效果进行了评价,明确了物理堵漏剂的使用方法。根据对井漏,井塌,卡钻的原因分析,在室内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配套的技术措施,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

【关键词】 乾215区块 区块特点 堵漏 配套措施

1 乾215区块基本概况

乾215区块位于吉林省乾安县,该区块存在天然裂缝,上部流砂层发育易坍塌。大庆钻井一公司30104钻井队在该区块钻井四口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井漏。

2 乾215区块井漏特点

(1)井漏比例高,就我公司钻这四口井来看,每口井都发生不同程度的井漏。漏失层位一般在青三段。(2)漏失明显,在钻到漏失层位时都无返出,无憋压现象发生,在静止时井筒内液面下降,这说明地层存在着天然裂缝。(3)发生井漏时,漏速一般在30-60m3/h,为中等裂缝性漏失。(4)漏失后易发生坍塌卡钻。井壁坍塌是由于发生井漏后井筒内钻井液液面下降使井壁造成井壁失稳坍塌,根据处理过程中返出的岩屑判断,坍塌的井壁是上部的流砂层。(5)防漏效果明显,在乾215-2-3和乾215-2-1井,采用了提前加入堵漏剂的方法,在钻到漏失层位时虽也有漏失但有返出。

3 乾215区块堵漏技术研究

针对该区块的情况,堵漏技术主要开展了物理堵漏效果的评价研究,以解决乾215区块天然裂缝的漏失。物理堵漏效果评价是在室内对现有的几种堵漏材料进行了评价和对堵漏方法进行了优选。

实验选取现场应用的阳离子钻井液体系为基浆,同时选取现场常用的三种堵漏剂(801堵漏剂,复合堵漏剂,液体套管)分别以8%、10%、12%、15%的加量加入阳离子钻井液中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试验。实验结果如(图1、2)。

通过上述实验,取得以下认识:

(1)对于不规则裂缝,缝宽在0.5-3mm的裂缝,复合型堵漏剂能够进行有效的封堵,加量为10%-12%。

(2)对于规则裂缝,801堵漏剂只对微小裂缝封堵有效:液体套管堵漏剂对3mm以下的裂缝封堵有效。

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情况分析总结出物理堵漏剂配方:12%复合堵漏剂+8%801随钻堵漏剂+8%液体套管

4 乾215区块防卡,防漏,堵漏配套技术措施

根据乾215区块井漏的特点分析,室内物理堵漏效果的评价,制定了如下防卡,防漏,堵漏综合配套技术措施。

(1)多下表层套管,封住流砂层。(2)钻进过程中必须保证钻井液处理剂加量,以保证钻井液体系的抑制性和防塌能力。(3)在发生井漏后在钻井液中加入堵漏剂,并关闭振动筛,让钻井液不经过振动筛,这样堵漏剂不会被筛出,待漏层打穿,井口钻井液返出正常后使用振动筛。(4)发现井漏后,要不间断灌入钻井液。(5)在钻遇漏失层段时,调整钻井液性能,降低密度,提高粘度,切力和摩擦系数。(6)每次下钻到底开泵时排量要降到最低,待循环正常后缓慢提高排量,并要在中间安全层位循环一次。

5 乾215区块堵防卡,防漏,堵漏配套技术措施现场验证效果

按照以上技术措施在乾215-2-3和乾215-2-3井施工中见到了很好的效果(表1)。

乾215-2-5和乾215-斜3井未采用上述技术措施,乾215-2-5井出现了严重的井漏并有卡钻现象发生。

乾215-2-3井钻进至1418米时发生井漏,井漏时井口无返出,漏速较快35m3/h,采用液体套管,801随钻堵漏剂,复合堵漏剂配制堵漏钻井液注入井内后起钻,起钻过程中无挂卡现象发生,静止5小时后井筒内钻井液液面不下降,下钻,开泵返出,排量正常后恢复钻进,井下正常。

乾215-2-1钻进至1430米时发生井漏,井漏时井口无返出,漏速较快31m3,采用液体套管,801随钻堵漏剂,复合堵漏剂配制堵漏钻井液注入井内后起钻,起钻过程中无挂卡现象发生,静止3小时后井筒内钻井液液面不下降,下钻,开泵返出,排量正常后恢复钻进,井下正常。

6 结语

乾215区块存在天然裂缝,漏失为裂缝性漏失,采用液体套管,801随钻堵漏剂,复合堵漏剂混合使用堵漏效果很好。乾215区块井塌的主要原因是井漏后井筒内钻井液液面下降,上部松散的流砂层坍塌所致。通过多下表层套管,封住流砂层,不间断灌入钻井液等技术措施可预防井塌,卡钻。该区块堵漏剂配方:12%复合堵漏剂+8%801随钻堵漏剂+8%液体套管。

参考文献:

[1]王业众,康毅力,游利军等.裂缝性储层漏失机理及控制技术进展.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4):74-77.

[2]孙庆仁,李国彬等.英台地区垂直裂缝防漏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庆油田井筒技术文集,2002-2003:102-113.

[3]王定峰,吴学升,楚美娟等.长庆油田子洲气田井漏现状及堵漏方法.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5):80-82.

上一篇:制度建设:走进教师话题的核心词 下一篇:城市道路改造规划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