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时间:2022-06-21 01:48:55

谈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等。许多概念的形成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借助于化学实验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 观察能力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则是教师应当考虑的一项重要工作。化学实验观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积累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我认为做演示实验时,要指导学生对以下三点进行重点观察。

1、对实验装置的观察

对于一个实验首先应做的是选择合理的实验仪器以及由这些仪器组成的实验装置。因此可遵循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从外部到内部的原则进行,以培养观察的整体性。从“整体到部分”就是对某套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先有整体轮廓的了解;从“部分到整体”就是这几部分是由哪些仪器组成的,又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从“外部到内部”就是要了解每件仪器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由反应器(大试管),注入酸的填加器(长颈漏斗)和气体收集器(集气瓶)三部分组成,这就是从整体到部分。双孔橡皮塞把长颈漏斗、导气管和集气瓶连接在一起,反应器固定在铁架台上,这就是从部分到整体。长颈漏斗下端浸入液面以下,导气管插入集气瓶底部,进入试管内的导管稍露出橡皮塞,这就是从外部到内部。

2、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观察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操作过程上来,同时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和阐述其必要性,这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对实验操作的观察包括对单项操作的观察,也包括对实验步骤的观察。单项操作包括仪器的安装、连接、气密性的检查,试剂的填加方法和数量的选用等。操作步骤最为重要,有的甚至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除使用的氢气必须要纯以外,更重要的是整个操作过程中顺序的严密性。观察后可总结出如下顺口溜“试管口略下倾,导管伸底靠上层,先通气、后加热,降温撤灯再停氢”。又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整个实验过程可用七个字概括为:检、装、夹、点、收、移、熄。

3、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有些明显的现象并不是该实验的主要观察对象,而有些不太明显的现象却是需要学生认识理解的。如做初中化学课本中镁带燃烧的实验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观察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光这一现象,镁带一燃烧完,学生们便过早地下实验结论,这一点教师应当早预想到,提前告诉学生,观察的目的是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认识化学变化中的各种现象,观察的重点是镁带燃烧前后物质的色态变化,这样学生就不会主次不分或观察不全面、不细致、只看到“白色眩目的光辉”而忽略随着燃烧向上升起的一缕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和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所以,每一次实验都应防止学生忽视重点观察对象而作出不正确结论,以致造成学习上的错觉。实验后应由学生下实验结论。实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掌握知识,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鲜明突出便于学生观察,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对知识加深认识和产生求知欲。突出实验现象的方法很多,①可以用试剂最佳配量来突出实验现象:如初中化学中做物质溶解过程中温度升高还是降低的实验时,如把40毫升浓硫酸溶于100毫升水中,改为53.3毫升浓硫酸溶于180毫升水中,可使温度升到810C。通过改变剂量配比,达到了温度变化现象更为鲜明突出的好效果。②充分利用外界条件来突出实验现象,众所周知黑底绘制红色图案总不如白底绘制效果醒目,白底绘制白色图案便难以辨认真象,因此,如何处理现象的背景,也是突出实验现象的一种方法。象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中液体显红色的现象时,就应尽量不以黑板等黑色物体为背景,可以让学生走近实验桌,用白纸靠在被观察物的背面让学生观察,若教师身穿白色衣服上课,也可用衣袖放在被观察物的背面让学生观察,这样观察实验现象就会非常明显。但象高中教材中鉴别溶液中Cl-的实验时,观察氯化银沉淀时,若教师身穿白色衣服,则不要让学生在自己正前方或靠近衣服观察,而是把拿试管的手往身体外侧伸出,这样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反而更明显。

2、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时间

整个实验过程所需时间一定在教学方案中安排妥当才能使实验教学按程序进行,特别是实验时要注意掌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现象恰到好处,才能既达到实验目的,又不至于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或拖堂。要达到上述目的,其一教师要掌握物质反应时间。物质反应的时间需延长的应延长,象初三化学教材中木炭直接伸进集气瓶底部和把燃烧的木炭从瓶口慢慢伸入瓶底,两者效果截然不同,前者的实验现象很快消失,后者延长了燃烧时间,学生看清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显然后者的效果比前者好。相反,物质反应时既要达到反应完全又需缩短时间的则应加快反应速度。如可采取选定适合此实验纯度的反应物、反应物的剂量、洁净容器和充分利用反应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方法来实现。其二教师应掌握让学生观察现象的时间,既让学生看清实验现象,又不打乱教学中各步骤所需时间的程序。如有必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或触摸的,应挑选学习成绩有代表性的学生看或触摸,防止个别学生不严肃认真,故意拖延时间。其三是边引导学生观察边讲解,特别是有的实验,物质反应完全需要几十分钟,这时教师就应向学生交待清楚,暂时撇下实验,继续讲授知识,待物质反应完全时,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能力培养是一门综合艺术,他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启发思考,锻炼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深刻地领会化学基础理论,为探索物质世界的奥妙,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以是学校严格健全科学规章制度,有的放矢地强化和导引。总之,化学演示实验需要不断探索、多方考虑和不断改进,才能让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上一篇:浅析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