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爷爷奶奶家,Yes or No?

时间:2022-06-21 01:17:26

去爷爷奶奶家,Yes or No?

去爷爷奶奶家,Yes or No?

江苏南通一读者来信咨询:女儿5岁,暑假想跟爷爷奶奶去山西老家待半个月。老公认为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离开父母的独立性。可我认为,爷爷奶奶平时就很迁就孩子,会被女儿牵着鼻子走,所以不赞成女儿去。我们现在因为这个问题而闹矛盾,该如何解决?

答: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旦为孩子教育产生分歧,会弱化教育孩子的效果。你家孩子想跟爷爷爷奶奶回老家,爸爸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你的想法倒是值得讨论。

家庭和谐是最省心省力的教育。祖孙相处,祖父母扮演的角色往往是关怀者,为子女者要对老人有足够的尊敬,相信祖父母也能成为孩子最好的“玩伴”。如果因为教育问题,不让老人跟孙女接触,既不符合家庭伦理,也会让祖父母怀疑自身价值,容易产生不理智的做法,很难与儿子儿媳同心协力教育孩子。

让孩子跟祖父母生活一段时间,一定能给孩子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祖父母的慈爱、勤劳、善良,都可以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研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而他们的孙辈往往更活泼,更健康,思维更敏捷。尽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祖父母“养”,“教”的责任由我们父母来承担。事实证明,下一代的成长并没有我们担忧得那么糟糕,最该担心和反思的恰恰是我们父母自己。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高度,夫妻是伦理关系,不是“论理”关系!爸爸在其中要起到调节作用。可以与祖父母约法三章,坦白地把孩子的教养原则说出来,不因溺爱而弱化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自律;与妻子取得共识,让祖孙愉快地生活一段时间,等孩子回来,你们会发现孩子又长大了。

想做的与该做的,孰先孰后?

湖南长沙一读者来信咨询:孩子上六年级,可能快进入青春逆反期。从学校回来后,总是要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再做该做的作业。我跟他说,应该先把作业写完,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休息时间,但他就是不愿意。该怎么办?

答:首先,孩子先玩再写作业,这是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的问题,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问题,不必担心。父母只要用心去“教”,无需用心去“急”。孩子出现问题时,恰恰是最好的教育契机。

第二,玩和学不应该是矛盾的,适当的放松能让孩子的学习效率更高。事实表明,父母强硬地要求孩子写完作业再去玩的做法,也会导致孩子形成“作业病”呢。从学校回来,吃点儿零食,听会儿音乐,再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如果学习效率高了,岂不更好。

第三,父母想让马儿跑得快、跑得好,有时不一定需要马鞭,但一定需要缰绳。孩子因为玩忘了该做的作业,甚至总是因晚做作业而影响休息,父母理应“介入”。介入的第一条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规矩,懂得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次要,慢慢学会自律,只有自律,才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远。当然,遵守规则在于“温柔地坚持”,切莫急躁,逐步用孩子的自律替代建立的规矩。

第四,孩子不静心,对父母的要求听而不闻、不懂得取舍,表面上只是逆反、缺乏专注力,深层因素是父母对孩子生活细节的要求有欠缺,有可能是父母的一次次迁就导致的。孩子生活能力不足,逻辑顺序就不清,经常分心,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影响的不仅是学习成绩,还会导致孩子对日常生活态度的冷漠。因此,父母不妨多陪伴孩子。陪伴孩子有没有期限?有,直到孩子养成主动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为止。

(作者系江苏省家庭教育专家库成员,南京市妇联“母亲学堂”特聘讲师。)

上一篇:说“对不起”没那么难 下一篇:我的“三字经”不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