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

时间:2022-06-20 11:21:34

7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

摘要:目的 观案分析盐酸氨溴索与沙丁胺醇联合用药对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78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盐酸氨溴索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盐酸氨溴索与沙丁胺醇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氨溴索与沙丁胺醇联合用药对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实施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沙丁胺醇;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支气管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和肺组织发生感染,以及支气管出现阻塞是导致该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对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盐酸氨溴索与沙丁胺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抽取78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依据不同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8.4±1.7)岁;患病时间1~18年,平均患病时间(4.6±1.8)年;治疗组患者中男23例,女l6例;患者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38.6±1.8)岁;患病时间1~16年,平均患病时间(4.8±1.7)年。本次研究抽样对象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案 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30mg/次,3次/d,计划治疗1w。

1.2.2 治疗组治疗方案 雾化吸人盐酸氨溴索,30mg/次,3次/d,雾化吸入沙丁胺醇,5mg/次,3次/d,计划治疗1w。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支气管扩张病情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率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肺部罗音和咳嗽等症状彻底消失或明显减轻,每天痰量的减少程度超过70%;有效:肺部罗音和咳嗽等症状有所减轻,每天痰量的减少程度超过30%,但没有达到70%;无效:肺部罗音和咳嗽等症状没有任何好转,每天痰量的减少程度没有达到30%,或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发展。

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将临床观察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形势表达,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上述检验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盐酸氨溴索治疗后,11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有效率69.2% ;治疗组患者经盐酸氨溴索与沙丁胺醇联合治疗后,15例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有效率9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P

2.2 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5.92±1.14)d后支气管扩张症状消失,共计住院接受治疗(8.42±1.07)d;治疗组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与沙丁胺醇联合治疗(3.69±0.48)d后支气管扩张症状消失,共计住院接受治疗(6.21±1.35)d。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率 对照组患者在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期间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0.3% ;治疗组患者在采用盐酸氨溴索与沙丁胺醇联合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5.1% 。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盐酸氨溴索是盐酸溴已新在体内的一种代谢产物,该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使黏液迅速溶解,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速度加快,将呼吸道黏膜纤毛功能激活,使痰液与纤毛的黏着力降低,纤毛运动频率显著增加,对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沙丁胺醇能将可逆性气道阻塞现象消除,对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刺激,使离子和水向气道内发生移动,增强纤毛的清除功能。还可以使部分气道阻塞现象得到显著改善。进而使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症状和活动能力得到有效控制,使运动耐受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克,杨炯,陈雪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对沙丁胺醇与溴化异丙托品的反应性[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05):304-307.

[2]高国良.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0,45(04):48-49.

[3]李小琳,陈志民.盐酸氨溴索和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扩张症38例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o4):159-160.

[4] Horn J.The proton pump inhibitor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J].Apy,2011,22:266-280.

[5] Pantoflickova D,Dorta G,Jornod P,et al.Ident ific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the degree of antisecretory activity of PPIs[J].Gastroenterology,2000,118: 58-59.

上一篇:浅谈心电图教学心得 下一篇: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对乳腺肿块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