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赤鳞鱼“游”出泰山

时间:2022-06-20 10:04:29

孙鹏出生于泰山脚下。从1995年起,他干过体育器材销售、广告喷绘、化妆品、音响工程、梅花鹿养殖等很多行业,尝尽失败的滋味。

2007年,孙鹏向朋友借5()万元,搞起房地产销售。没想到2年时间就积累了500多万元,人生从此实现惊人逆转。但到了2009年底,喜欢折腾的他出人意料地干起了当时被大家都不看好的赤鳞鱼行业。

赤鳞鱼是一种珍稀鱼种,仅生活在海拔270~800米的山涧溪流中,成年鱼长不超过20厘米,重不过百克。因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古代皇帝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时,赤鳞鱼为御膳中的必备之菜。令人惊奇的是,除泰山外,这种鱼在其他地方都无法存活,自古有“赤鳞鱼不下泰山”的说法。

因缺乏宣传,赤鳞鱼仅销往当地少数宾馆、酒店,价格上不去,养殖户纷纷亏损。同时,泰山山涧泉溪和池塘经常断流干涸,赤鳞鱼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更可怕的是,各家各户都从各自养殖的赤鳞鱼里繁殖,越繁越近亲,造成了鱼的体形退化,肚子大,体型短。

孙鹏决心改变这种现状,把小小的赤鳞鱼做成一个产业。有趣的是,他做的第一件事却不是建池子养鱼,而是找到泰安的水利渔业部门的领导和赤鳞鱼方面的专家,成立了赤鳞鱼协会。

为打消养殖户的疑虑,协会成立后,孙鹏给十几家养殖户先期投入40多万元,帮助他们改善赤鳞鱼的养殖条件,规范养殖技术,并按赤鳞鱼的大小,制定出收购价格。赤鳞鱼养殖2年,长到10厘米左右即可上市。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2011年夏,孙鹏将花费上百万元收购回来的赤鳞鱼全部留下自己养。他在泰山上用石头建起一个20多亩的野生驯化池,将收上来的赤鳞鱼全部转移到这里。

离开泰山的溪水,赤鳞鱼就不能活。所以要搞人工养殖。就必须模拟一种自然的环境,把泰山上的水引下来。“再有一个,咱们这石头是真正的泰山石,在原产地,凡是用这种石头做池子,鱼不得病。”孙鹏说。有一种产于泰山南麓的麦饭石,用水浸泡后可溶出钾、钠、钙、镁、硅、锰、钛、磷等人体所必需的近20种矿物质。在这种水质中生长的赤鳞鱼,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强。还有,因赤鳞鱼长年生活在山涧溪流中,不耐高温,28℃以上便死亡。为防止池水过热,孙鹏在鱼池边栽植树木为赤鳞鱼遮荫,效果颇佳。

就这样。孙鹏把从泰山下平原地区养殖的赤鳞鱼,放到了山上的野生驯化基地。驯化3个月后,这些鱼就接近了野生的品质。

2011年,孙鹏在媒体上加大了对赤鳞鱼的宣传。同时,他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和五星级酒店推销,让赤鳞鱼“游”出泰山,走向大市场。

但在运输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致命问题。由于赤鳞鱼对水质、温度以及水的含氧量等要求很高,运输时经常死亡。后来,孙鹏研制出一种充氧保鲜礼盒,装在这种盒子里,赤鳞鱼能保持7天鲜活。

因提高了品质,又统一了货源,两年生的赤鳞鱼价格每公斤高达1万元。一条10厘米长的赤鳞鱼,在酒店里做成菜肴后,同一条4.5公斤重的洞庭湖大鲤鱼价格差不多。旺季的时候,一条20厘米左右长的赤鳞鱼可卖到1200多元。

如今,孙鹏已和国内30多家星级酒店、大型超市签订了常年供货合同。到2012年1月上旬,他野生驯化的第一批赤鳞鱼已基本售完,大赚200多万元。

如今,泰山赤鳞鱼已被列入《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成为山东省惟一受重点保护的淡水鱼类。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泰山赤鳞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上一篇:小产权墓乱相丛生亟待治理 下一篇:南养北极狐 智赢百万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