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图书馆如何为老年读者服务的思考

时间:2022-06-20 08:08:57

关于公共图书馆如何为老年读者服务的思考

摘要:我国社会人口老年化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公共图书馆应重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本文分析了老年读者的类型及特点,提出了如何做好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老年读者 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TU2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是当今图书馆老年读者数量不断增加的首要原因,另外,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也促使老年人开始注重精神层次的需求,而图书馆无疑是他们补充精神文化食粮、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做好老年读者工作,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老年人拥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是社会巨大的“银色资源”,银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利于改善当今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2 老年读者的类型及特点

2.1 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的类型

(1)求知型

这类读者多为退休干部, 也有少数退休科技人员和教师。他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新知识, 充实自己,更好地发挥余热。他们有勤奋敬业的精神,丰富的知识经验, 好学不懈的干劲。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代表人物。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老年读者退休后仍然从事科研活动, 他们到图书馆阅读的内容和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带着研究课题或未完成的

著作来图书馆查找资料。

(2)应用型

这类读者到图书馆来, 大多是为了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具体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看书学习。例如我馆有一位老读者, 他每次到图书馆来首先看益寿文摘,他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从益寿文摘里了解到早搏不等于心脏病,这让他的身心放松了.身体也明显好起来, 现在感觉很好。他还从书报刊中学到很多有关生活保健的常识, 现在来图书馆读书看报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还有一位退休老干部饧福田,几乎每星期都到图书馆来查资料,摘抄一些专题信息和保健类知识,并印发给有关单位和读者阅读。为此他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县图书馆和广大读者公认的最能持之以恒学习、最具无私奉献精神的模范读者。

(3) 消遣型

图书馆环境比较安静,适合多数老年人好静不好动的持点。加上图书馆书报刊内容丰富多彩,国内外大小事情均可不出馆门而知晓,因此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到图书馆来。我馆的报纸阅览室每天早上都坐满了退休老读者。他们把来图书馆当作每天必做的功课。认为既可以了解国家大事, 还可以浏览天下趣闻,是一种很好的消遣休闲方式。他们不少人早早先去买完菜,吃完早饭,然后就来到图书馆开始一天的新功课。

(4)问题” 型

也有少数老年读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己的标准和习惯来衡量别人,所以他们很容易在图书馆与他人发生矛盾。如有的人将自己喜欢的报纸都放在身边,留着自己独享;有的喜欢就社会热点问题大声争论。影响阅览室安宁;有的不讲究个人卫生,浑身是味,难免招来旁人侧目回避;个别老年人头脑有问题,大冬天也要开风扇等。这类“问题”读者约占总数的10%, 虽然为数不多。但对阅览室环境影响不小, 必须予以重视。

2.2 老年读者的特点

(1)生理特点

老年读者有的行动不方便, 有的眼睛不好使, 有的甚至不能行走(坐轮椅), 但他们又很想到图书馆来看书.了解国家大事、新闻以及各种知识。

(2) 心理特点

年纪大的人都希望得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理解和尊重,还有的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常会感到孤独寂寞,希望参与社会生活,结识新的朋友。公共图书馆是开放的公益性文化机构, 能够满足老年人的这种心理需求。图书馆可以成为老年读者相互交流联系的中心, 成为他们同社会联系的一个窗口。

(3)阅读时间较长

由于这些老年读者大多已退休,有的是时间, 再加上其中不少人喜欢看书做笔记,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实用生活知识等,这样他们在图书馆的阅读时间就比其他类型读者长得多。有的老年读者每天都要来图书馆看上好几个小时的报纸。

(4)大多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大多珍爱书报,乐于配合图书馆员的工作。一些老年读者到馆时问很有规律,如我馆就有五六位老年读者, 每天上下午各两个小时准时到图书馆读书看报。

(5)人数呈上升势头

当今社会很多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 他们一旦退休之后就会觉得孤独寂寞,公共图书馆自然成了他们的好去处。根据我馆报纸阅览室统计,近年来老年读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已达59%左右。所以, 重视为老年读者群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3 公共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服务的对策

发展老年公益事业,做好老年读者服务工作,既是社会对各级公共图书馆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老年读者对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期盼,更是历史赋予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要做好图书馆的老年读者服务工作,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建设适合老年读者特点的藏书体系

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结构的变化,合理支配文献采购经费,遵循“读者有其书”的原则,科学规划文献资源建设方案,适当增加适合老年读者阅读的馆藏文献。通过开展读者问卷、与读者沟通交流及设立“预约购书登记簿”等途径,及时掌握他们的阅读倾向和需要,并有针对性地为老年读者补充相关文献资料,最大限度满足其阅读需求。

3.2 采用人性化的服务方式

老年读者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生理上,有的行动不便,有的体弱多病,需要他人关爱;在心理上,有的对现实忿忿不平,有的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图书馆应该在服务实践中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尽力为老年读者提供周到的人性化服务。①在阅览室内专为老年读者配备暖水瓶、茶杯、老花镜、放大镜以及记录用的纸和笔等用品。②为缓解老年读者阅读相对集中的矛盾,应增加流通率较高的书、刊、报的复本,以防止和避免读者之间因争抢书刊而引发冲突。③为方便老年读者集中阅读,应设立相关主题专架,如:养生保健专架、运动与健康专架、老年人生活专架等。④开展送书上门服务。为那些喜爱阅读但由于身体状况以及其他客观原因而无法亲自到馆的老年读者增设送书上门服务;利用流动书车,定期为偏远、经济落后地区及福利院、敬老院的老人送书上门,让那里的老人足不出户也能阅读到喜爱的书籍,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

3.3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为让老年读者广泛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图书馆可与老龄委、老干部局、老年人协会等社会机构和团体合作,为老年读者就有关健康知识、戏曲艺术、法律常识等老年人普遍关注的话题举办专题讲座。利用讲座、座谈或研讨会等形式,吸引更多老年人关注图书馆,让更多的老年人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

3.4 搭建电子资源服务平台

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老年读者阅读电子资源搭建平台。图书馆既可以利用多媒体阅览室,也可通过流动车的方式把设备资源带到社区或偏远的地区,将共享工程丰富的资源,如戏曲、文艺、电影、讲座、风景名胜等,定期向老年读者播放,从而满足老年读者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需求。

3.5 吸收老年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管理

在老年读者阅读较为集中的阅览室内,吸收几名身体健康、有爱心、热心肠的老年志愿者,让他们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积极征求他们对图书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为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献计献策,并协助馆员从事一些简单的服务工作。这些志愿者们在发挥余热、体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可为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逐步完善出谋划策。

4结束语

总之,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机构。要与老年读者建立良好的友谊. 沟通感情,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把图书馆的老年读者服务工作融入到社会的老年事业中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无轨胶轮车在矿井辅助运输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下一篇:房屋建筑施工中质量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