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干预后患者血糖、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研究*

时间:2022-06-20 06:59:57

外科手术干预后患者血糖、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外科十二指肠旷置手术后患者血糖、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观察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胃癌的患者接受根治性胃切除十二指肠旷置手术后1年血糖、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26例患者十二指肠旷置手术后1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在正常范围上限,4例患者在十二指肠旷置手术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高于正常范围,平时仍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结论:十二指肠旷置手术能改善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不能根治2型糖尿病。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血糖; C肽; 糖化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是近10年危及健康的常见病,全世界的患者已达2.43亿,到2010年,接近3亿。患者明确糖尿病后由于严格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已明显减少,但现在国内、国外的治疗措施 ,包括饮食、运动、行为方式的改善、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应用甚少能使患者的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外科治疗2型糖尿病信息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Walter Pories教授,他们对100多例病态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胃旁路术,发现患者术后血糖平稳,新近研究发现,在体重出现明显减轻前的术后6 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已明显改善。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等开展腹腔镜胃肠转流手术也证实这一临床现象。目前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手术方式是胃转流手术(GBP)和胆胰转流手术(BPD)。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胃肠转流术(LRYGB)的广泛开展,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GBP手术,成为最主要的手术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1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胃癌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2~7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及分类标准[1],除外以下情况:近3个月内反复低血糖发作、感染、急性代谢紊乱、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原发性高尿酸血症、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肝功不全、心力衰竭及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

1.2 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由Bio-Rad Dia STAT糖化血红蛋白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C肽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2 结果

26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波动于正常值范围上限高值,4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较术前降低不明显,患者仍应用胰岛素。见表1(血糖正常范围3.9~6.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范围4%~6%,C肽正常范围1.1~4.4 ng/ml)。

3 讨论

近几年,国外和我国国内多家医院开展外科手术减肥治疗,很多肥胖伴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经过外科十二指肠旷置手术后,不仅能有效地治疗肥胖症,而且可以明显改善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糖耐量,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患者术后无需使用或很少使用降糖药物并能保持相对正常的血糖水平[1]。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葡萄糖口服后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量的反应比静脉输入葡萄糖要强,口服食物特别是淀粉类存在着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现象,它在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指肠旷置手术可能使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因素得到重新整合,使胰岛素分泌和拮抗现象发生变化。

肠道是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的主要通路,对营养物质包括血糖的调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糜进入小肠后,通过细胞内转运完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包括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十二指肠旷置手术可能使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GLP-1和GIP的释放增加,抑制胰岛B细胞凋亡,促进胰岛B细胞增殖和功能的恢复,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并改善胰岛素拮抗[2]。

为了观察十二指肠旷置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对30例接受十二指肠旷置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发现,1年后26例接受十二指肠旷置手术的患者血糖、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上限值,4例患者血糖、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超过正常范围上限值,仍需要应用胰岛素和(或)口服药物降糖治疗,因此,外科手术,例如十二指肠旷置手术能改善或治疗大部分2型糖尿病,不能达到根治2型糖尿病的目的,在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上需要谨慎选择。

参考文献

[1] 孙庆磊,王宇,张新国,等.一种新型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GK大鼠模型的建立[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2(6):562-564.

[2] 孙庆磊,赵靓,李玉明,等.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10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4):1197-1198.

(收稿日期:2012-09-07) (本文编辑:李静)

上一篇:全副时代 全面到来WIDESCREEN AGE 下一篇:脂蛋白a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