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导向下的高等职业学院课程教学中“双证书”应用与实践

时间:2022-06-20 06:49:26

关于就业导向下的高等职业学院课程教学中“双证书”应用与实践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等职业学院职业资格证书应用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从学科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职业证书认证进行初步探讨。

论文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 就业导向

为适应北京软件行业对职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拓宽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学院在2004年就提出了“双证书”教育,“双证书”是指专业毕业证书和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即学生毕业时要有一个“大学专科”学历证书,一个或多个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尝试用行业权威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认证考核和专业课程考试有机结合。为此,由学院实验实训认证中心专门负责组织在校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认证考试,积极引进了多种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认证项目,包括美国MCSE认证、美国Discreet公司3D MAX认证、CIW公司网页设计师认证等,这些证书的引入,为学院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行业保证和技术支撑,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此,培养企业所需的具有职业技术专长的高职人才就更加重要。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提出

高等职业学院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人才应具备较宽的理论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与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学院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能否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而职业资格证书的实施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高等职业学院教育课程由于目标明确,必然使其课程内容将学生导向就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获得。因此,高等职业学院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技术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与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必要的相关技能构成高等职业学院教育课程内容三要素,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主要就是针对技能的要求而体现的。

同时,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是根据高等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确定的,而不是根据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确定的。在同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上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高等职业学院教育给予学生的职业技术培训和理论基础都超出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从这个方面看,不能完全用职业资格证书取代高等职业学院实践教学,就是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应是专业课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目前担负着北京联合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任,根据高等职业技术学生的特点,设置了一些国内急需的专业,符合高等职业学生特点的技术课程和以“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为此,学院尝试引入技术课程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认证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

1.在教学体制设置方面,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即:面向当今社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设置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软件技术、信息化管理、运动场馆、动漫与多媒体等技术体系和主攻方向。学生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学历证书和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并存,以求在社会上立足。

2.在教学方式上,从学生入学就开始接触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教育,突出以能力为本的岗位技能教育。通过以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岗位实践经验教学、职业资格认证,形成“一贯式”面向岗位培训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及实训教学,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在一定程度减少甚至代替企业对新聘用人员的岗前培训,使学生在毕业前获取半年的岗前培训经历,以下是我们职业证书认证实践过程中的部分应用情况。

在学院主管教学领导的大力领导和支持下,从2004年9月开始,实验实训认证中心、院教务处和任课教师一起首次将“CIW(Certified InternetWebmaSter)的网页认证”工作和“WEB技术”课程有机结合,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后来就业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主要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与北京著名的各个专业认证公司积极洽谈,研究分析职业证书认证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区别与联系,选择两者比较接近的认证项目,作为我们首次课程教学与职业认证证书获取有机结合突破点;

(2)与任课教师一起研究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在保证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入职业证书认证必须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不必额外缴纳比较昂贵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费,就能参加职业证书的认证;

(3)组织学生参加认证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了解职业认证证书在就业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对职业认证有明确的认识;

(4)为报考的学生进行网上报名,确定考试名单,打印考试准考证;

(5)组织学生参加考前的认证学习,和模拟考试;

(6)组织学生考试,发放职业资格证书。

统计学院04级$Ho5级吲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情况,有86%的同学参加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毕业时平均每个学生持有1.8个C1w公司的“网页制作专家”、“Flas制作专家”、“图像处理专家证书,通过考取这些国际通用的认证证书,使学生一是:更加掌握了课程教学中“WEB技术”的实践应用;二是免修的专业课的考试,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复习其它课程;三是:在就业时比没有职业证书的同学领先了一步。

2006年学院在上述考试的基础上,安排了3dmax认证考试,Adobe公司的认证考试,趋势科技TCSP网路安全专家认证考试。

目前,学院电子信息系、经济管理系、媒体艺术系正在积极开展并引进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并结合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职业资格认证方式。

二、制约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发展的一些因素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偏重学历,职业培训则偏重技能,两个体系互相独立,都不可能单独承担起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责任。而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最初是为了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几年来对职业资格证书认证项目的具体操作,及对企业的座谈和对已经毕业学生的回访,现对高等职业学院职业资格证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培养质量与目标差距较大,增加了社会的不信任感

高等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高级熟练工要求,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但是,高等职业学院院校培养的学生一般都无法达到高级工的要求,目标与效果的差距,导致高等职业学院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的质疑和不信任。

2.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无法实现课程有效互换,导致重复学习、重复考试

目前,各高等职业学院院校普遍存在课程归课程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归职业资格考核的问题,两者不能融通,无法互换,大大增加了高等职业学院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本,虽然我们曾试图将认证和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但遇到的困难比较大,主要是课程体现、课程教学、认证教学的改革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需要学院教务部门、专业教研室、任课教师、职业认证公司通力配合才能逐步走向正轨和成熟。

3.学生盲目考证,导致证书“量多质差”,背离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初衷

为了应付学校和家长的要求,学生盲目考证,可能拥有的证书数量不少,但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资源的却不多,这必然会使学校和学生为达到证书的量而忽视证书的质,背离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初衷。

4.高等职业学院职业资格证书无法与就业准入相衔接,降低了社会吸引力。

虽然就业准入制度早已实施,但由于社会的认同度和信任度较低,使职业资格证书还无法在就业市场上占据优势,企业普遍不大认可职业资格证书。在面向就业市场时,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无法互换与认可,直接导致“双证书”的隔离与资源的浪费。

5.高等职业院校职业资格考核方式缺乏实践环节,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学校是在专业教学之余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短期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培训,学生主要通过背书方式来掌握考试内容,违背了通过职业技能考核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初衷。

三、对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议

1.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到专业教研室“课程体现”教学改革中

高等职业院校应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通过专业和课程改革,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编写相应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改革在学院的各项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且是常改常新的过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深化并规范了我院的高等职业学院教学改革,促进了我院高等职业学院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只有将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职业标准”相协调,高等职业院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才能落到实处。

2.进一步加大对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实习设备经费的投入,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拥有双重身份或职称的教师。他们既要求有从教的资格,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又要有职业经历,能够及时掌握行业信息,了解专业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熟悉和精通相应专业的技术和能力。高职院校要培养“双证”人才,必然要求有“双师型”的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高等职业院校应增加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实习设备的建设和改善,发挥实验实训基地在培养培训高等职业院校实习指导教师中的作用,以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把好新增劳动力就业准入这一质量关。

3.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在职业资格认证中的作用

应实行校企合作,让企业的专家、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参与专业课程体现建设的全过程,因为他们了解相关行业的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的培训内容和考核办法,对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起指导性作用。还可通过学生直接到企业实习,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技能,从而提高等职业学院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4.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作用

以学院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改革为契机,创新培养模式在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校内实践实训的课程资源,创建了全新的、系统的、连贯的以适应未来就业创业为目标指向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校内实践实训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充分挖掘实验实训基地的作用。

5.强化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功能

要协调好学院各职能部门(教务、就业、学生处、学生会、相关院系)的工作,使之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利用学生创收,这样,学生毕业后就多了一份就业的机会,而且一上岗就能很快地胜任工作,从而大大强化了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因此,职业资格证书的最后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和学院(教育质量、信誉、知名度提高)。

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国家政策和社会的推动,促使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紧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确保真正培养出面向需求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目前,我国重要的就业制度改革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就业资格证制度,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在抓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技能培养与学生就业前的考证结合起来,减轻学生考证压力。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学院教育自身特性的具体体现。

上一篇:专业特色与大学英语教学矛盾初探 下一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