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与不发汗续断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6-20 05:48:14

发汗与不发汗续断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续断 发汗 水溶性浸出物 川续断皂苷VI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Chenget T.M.Ai的干燥根,具有补肝肾、行血脉、续折伤的功用,临床上多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打损伤等症[1]。近年来,市场上存在大部分没有发汗或未发汗完全的续断药材,其颜色和性状与发汗完全的续断药材有很大区别。药物理化性质是药物发挥临床作用的基础,因此研究中药炮制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对探讨中药炮制作用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验,比较发汗与不发汗药材水溶性浸出物和药效成分含量相差是否悬殊,研究发汗工艺对续断药材水溶性浸出物和川续断皂苷VI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

1 仪器与药材

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1100),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Mettler XS105),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Memmerr)。

1.2 药材:续断发汗与不发汗药材均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厂提供,经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厂张云副主任中药师鉴定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 Chenget T. M. Ai的干燥根。发汗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版和《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川续断皂苷VI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外观性状的比较:分述如下。

2.1.1 发汗续断药材的性状:表面粗糙,有沟纹,皮部外缘呈褐色,内呈墨绿色,中心有黄褐色花纹,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微甜而后涩。

2.1.2 不发汗续断药材的性状:表面粗糙,有沟纹,皮部外缘呈褐色,内呈棕色,中心有黄褐色花纹,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微甜而后涩。

2.2 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1]:取供试品4g,精密称定,置10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50ml,密塞,称定重量,静置1h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h。放冷后,

取下锥形瓶,密塞,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干燥滤器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h,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060215、060314、060413、060718批次的续断,不发汗药材与发汗药材相比,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升高(P

2.3 川续断皂苷VI含量测定[1]:分述如下。

2.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川续断皂苷VI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5mg的溶液,精密量取1ml,置5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制得对照品溶液。

2.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细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制得供试品溶液。

2.3.3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2nm。理论板数按川续断皂苷VI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结果符合要求。川续断皂苷VI峰及样品色谱图见下图:

2.3.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测定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060208,060215、060314、060413、060718批次的续断,不发汗与发汗药材相比,药材中川续断皂苷VI含量均升高(P

2.4 结果:由表1和表2结果比较得知,续断水溶性浸出物和川续断皂苷VI含量,发汗药材都比不发汗药材的含量低。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续断水煎液具有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持续时间,促进小鼠巨嗜细胞吞噬功能[2]和促进骨损伤愈合的作用[3]。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批次的续断不发汗药材和发汗药材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发汗药材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较发汗药材中的高。续断中含有皂苷类化合物,且有药理研究证明,续断中皂苷类化合物具有抗骨折的药理作用[3],其中川续断皂苷VI为主要的有效成分,具有抗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的作用,药效学实验表明川续断皂苷VI具有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与中医临床应用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断”的主治和功能相吻合。本文采用药典法测定川续断皂苷VI的含量来评定发汗与不发汗药材的质量具有合理性。从测定结果可知,不发汗续断的川续断皂苷VI含量较发汗续断高。

续断一直沿用已发汗药材,但本实验结果发现不发汗续断的水溶性浸出物和川续断皂苷VI含量较发汗续断高。本次实验就其“发汗”和“不发汗”两个不同的加工条件生产的续断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分析,发现两者间有明显的含量差别,“不发汗”者比“发汗”者含量高。推测可能是“堆置发汗”的过程,造成了苷类酶解的适宜温、湿度环境,由于酶的作用,使苷类酶解,故川续断皂苷VI的含量降低。笔者将通过药效及毒理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发汗工艺对续断质量的影响,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中国药典(I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31.

[2]石扣兰,李丽芬,李崇芳.中药续断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3(3):122-123.

[3]纪顺心,吴雪琴,李崇芳.中药续断对大鼠实验性骨折损伤愈合作用的观察[J].中草药,1997,28(2):98-99.

收稿日期 2010-10-07

上一篇:针灸结合火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30例 下一篇:蜂胶配伍西洋参调节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