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

时间:2022-06-20 05:33:51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

摘要: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路基工程施工质量,应对工程建设对象的施工进行全过程、全面的质量监督、检查与控制。本文从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路基工程中间质量控制等方面具体探讨公路工程的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U21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使其能承受行车的反复荷载作用和抗御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完美的设计固然必不可少,更重要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精心施工,确保工程中间施工质量,做出真正的优质精品。

一、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1、结构稳定性

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措施来保障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强度

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至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

3、水温稳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会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二、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1、施工方法合理选择

目前,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或综合机械化施工法,采用配套机械,主机配以辅机相互协调,共同形成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的方法,能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安全。因此,所采用的机械必须满足路基施工的要求,特别是压实设备合理配备,是保证路基强度的关键。

2、严格施工程序

必须认真按规定要求做好组织、物质、技术及现场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小桥涵、挡土墙、盲沟等小型构造物通常是与路基施工同步进行,避免路基填筑后又来开挖修建这些构造物,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控制。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精心地开展工作,路基土石方施工程序:路堤基底处理选择填料确定路堤填(挖)方式路基压实。

三、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路基开工前应全面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做好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测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施工测量工作,同时应对路基工程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试验方法,对挖方、借土场和料场的路堤填料进行取样试验。这些工作若不到位便盲目开工,一旦发现导线点、水准点无法闭合或已施工的材料不可用,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所以一个好的开端将为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作优质铺垫,是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具体的施工准备的要点总结如下(1)确定质量标准,明确质量要求0(2)建立本项目的质量监理控制体系。(3)施工场地质检验收。(4)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5)检查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6)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7)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四、施工质量控制

1、路基土的控制

路基一般是用自然土修筑的,在路基填筑之前应对自然土进行试验分析,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测定其最佳含水量及最大于容重,以便指导路基施工及对路基填筑成品的检测。从有关试验结果分析:土质颗粒越细,其相应的回弹模量越低,而砂性土回弹模量比较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砂性土是良好的筑路材料.施工选择取土场时,我们通过选择塑性指标较小的土来填筑路基。①石灰稳定路基土:此方法适用于土质较差或含水量比较高的土质,在换土不经济、工期要求比较紧的情况下,宜采用石灰改良土质,达到填筑路基的要求;②掺加粒料:对高液限粘土或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可采用掺加砂砾、碎石、炉渣等粒料的办法。

2、压实度控制

①保证土的最佳含水量:土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实才能达到最大密实度,因此,在路基填土压实过程中,必须随时控制土的含水量,当含水量过大时,应晾晒风干至最佳含水量抖锻压。施工过程应连续作业,减少雨轿暴晒,防止土壤中的含水量发生大的变化;②合理选用压实机具土层填土厚度以不超过30公分为官,分层铺筑压实。施t中尽可能采用重型压实机具进行施工,对同一类土来说,采用轻型压实所得出的最大密度较采用重型压实得到的最大干密度小。而最佳含水量又较采用重蛩压字的大,现行普遍采用的重型压实所相匹配的压实杌械如50T震动压路机,每层压买厚度不超过30cm,而采用吨位趸大的羊角碾时,它的压实功可以增加,而其所能达到的压实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压实功的增加,施工时土的含水量又可以降低。利用羊角碾进行压实应注意采用复合碾压的方式。羊蹄足压人土层内,使得压实功传人较深的土层,又由于蹄足的挤压,使得蹄问也受到一定的压力,这样土层上下压实得比较均匀,但羊角碾在拖动碾压后,表面呈松散状态,如果不采用光轮压路机碾压,会出现表面不密实、不均匀,再填土时压实层增厚,在交界面形成一薄弱层,光轮压路机一般表面压实较好,可以弥补羊角碾压实的不足,起到互补的作用。

3、强度控制

路基工程,压实度反映路基每一层的密实状态,弯沉值反映路基上部的整体强度,当两者都达到合格要求时,路基的整体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才能符合要求。

五、裂缝的防治

1、路面基层裂缝的控制

选择收缩性小的水泥稳定类结构做基层,施工时要考虑到水泥类稳定材料产生裂缝的机理。它产生收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即温缩和干缩,而这两者又与材料的含水量和塑性指标有关,选择材料时要对材料的塑性指标进行试验,材料的塑性指标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方可采购;在施工中可通过采用缓凝减水剂等方法,尽量使水泥类稳定材料达到最佳含水量.保证少出或不出裂缝。

2、路面面层裂缝的防治

沥青路面非荷载裂缝是低温和疲劳裂缝总和,它与沥青的品质有关,主要是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和针入度,国内外多项试验表明,针入度指标越高,温度敏感性越低,高粘度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较低,在选择路面材料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因为裂缝出现后,雨水就会沿裂缝下渗,浸蚀下面的结构层,降低它的强度,从而出现严重的路面损坏。

六、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路基填土不经选择,把表层土、带草皮的土及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导致路堤出现强度不均匀,达不到压实标准,甚至出现路基沉陷等质量问题。

2、保证达到压实标准。由于施工方法不对,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路面产生病害。防治办法就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分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标准实验要准确,应通过铺筑试验路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确保压实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验纵横坡度,保证每层土的厚度均匀,压实度均匀,坚持桥头涵洞处规范填土,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3、软土区域注意路基的稳定性。原水塘、水田地区路基,季节性处于过湿状态,致使路基沉陷,产生路面病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水稳性好的土、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使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结束语:

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一定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黄嘉卫。公路路基施工的压实控制探讨[J].山西建筑,2008.1.

[2]欧秀英。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 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12.

[3]黄嘉卫。公路路基施工的压实控制探讨[J].山西建筑,2008.1.

[4]欧秀英。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 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12.

上一篇:107省道西安境南段改扩建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