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教学语言,打造有效课堂

时间:2022-06-20 05:19:01

锤炼教学语言,打造有效课堂

同是三尺讲台,有的课情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有的课却呆板乏味,学生昏昏欲睡、度“课”如年。课堂效果反差如此之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语言功底的不同。

语言,是关系到激发学生情感、打造有效课堂的一门艺术。特别是政治课对教师的语言有着比其他学科更高的要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那么,政治教师如何锤炼教学语言,把课上出味道来呢?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清晰、流畅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的课堂力求准确无误。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政治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语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语言要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讲话有韵有味,使学生悦耳倾心。条理清晰是指教师讲课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45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跟着感觉走,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地表达出来尤为重要。

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展示情感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的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学语言的速度、力度、声音以及表情等都是语言艺术生成的“基因”。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或难点,要重锤敲打,对次要部分,则轻描淡写。讲到欢乐处,声音要轻快;讲到愤怒处,声音要激昂;讲到悲伤处,声音要低沉……灵活地掌握语流速度,既能使讲课清楚生动,又符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应运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这是获取教学理想效果的重要手段。

言之有情,最主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教材中、社会上甚至教师本人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忌那些不着边际的“花架子”语言,即讲大话、空话、假话、废话。因为“花架子”语言对学生来说,既不能触动他们的心灵,也不能给他们留下印象。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动情、引情,从而激荡起学生“我要学”的浓烈的学习情趣。如适时引入优美的诗歌、抒情的歌曲、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富有哲理的谚语等,使学生们在美好的气氛中,既对知识潜移默化,又得到了语言美的艺术享受,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高一哲学“人生在曲折中前进”时,可请全班同学共唱《真心英雄》这首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个人怎能随随便便成功……”,可使学生神情振奋,把课推向高潮。一位教师说的好:“没有感情的语言是一杯水,而融入了情感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具有振魂摄魄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感染力

老子曾用“道存于瓦砾之中,道存在于牛屎之中”来形容道之无处不在,可见,最抽象的哲学原理是可以通过最普通、最浅显的事例来理解的。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生动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讲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时,引用元曲《越调凭栏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均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难上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主人翁“寄”与“不寄”自身包含的两面性――寄(君不冷,但君不回);不寄(君冷,君可能回),从而使学生理解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样,通过列举身边常见的浅显事例,使学生感觉“矛盾”并不抽象,它似乎就在身边。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看赵本山等喜剧演员演的小品,往往会被他们诙谐幽默的语言逗得捧腹大笑,在得到享受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如果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巧妙灵活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就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不同于平时的言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它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不能因幽默而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故教学幽默要时机得当,为教学所需。一是为学生心理所需,即在学生心理疲劳、注意力分散时及时插入幽默;二是为教学内容所需,即在教学内容包含有幽默素材或可用以进行幽默创造时,及时使用和创造幽默。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时说:“有些农村的主要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去了,种田的是一支‘三八六一部队’。”“三八”、“六一”其实是妇女、儿童的代称,学生听了自然觉得含蓄有趣。的确,正如德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只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牵引学生的视线与思维,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语言要严谨有序,符合逻辑

教学语言的内在的逻辑性,可使表达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证性。有时候富有逻辑性的评议还会产生征服人的力量,如斯大林在回忆第一次听到列宁演说的印象时曾说:“当时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能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我记得当时有很多代表说:‘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又如,在讲“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时有这样一个例子:中世纪的时候,有个神学家正在某个村子里宣传上帝的万能的思想,有个智者走进来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先生,上帝能否创造一块连自己也拿不起来的石头呢?”“上帝是万能的当然能够创造这样的石头。”神学家说。“那么”,智者问:“既然上帝创造的这块石头,自己也不能拿起来,不正说明上帝不是全能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么上帝是创造不出这块石头的。”神学家马上改口说。“上帝连块石头都创造不出来,你怎么说上帝是全能的呢?”在智者巧妙而机智的发问下,神学家急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列宁用逻辑的力量征服了听众,传说中的这位智者同样也用逻辑的力量揭穿了宗教神学的谎言。由此可见,讲究语言的逻辑性对我们政治教师的条理性与学生的阅读成绩呈正相关;教师具有条理性,学生的学习收获就较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还是不注意语言的逻辑性的修养,东拉西扯,杂乱无章,这样只能使教学内容漏洞百出,捉襟见肘,直到自相矛盾,陷于困境。

五、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

课堂上的音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起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小,学生听起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始终保持一个音量,音量要有高低轻重之分。如:师生在共同讨论关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反对“拜金主义”的问题时,教师鄙夷的说:“有些老师不认真从教,热衷家教――因“财”施教”(“财”字讲的特响):一位同学争着说:“有些演员缺乏艺德,为钱演出――多“财”多艺”。(“财”字声音拉得特别长);另一位同学接着说:“有些干部贪赃枉法坐以待‘币’”(“币”字的声音特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调整了自己的声音,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总之,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任何一门学问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想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加强课堂语言训练,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上一篇: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