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分析

时间:2022-06-20 02:29:34

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分析

摘要:钢筋混凝土技术在目前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内部断面结构配有钢筋,因此具有较强的硬度,单独水泥使用量比较多,钢筋混凝土减少了水泥用量。加强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板式基础以及钢筋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属于当代建筑施工技术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这种施工技术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国内的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施工技术

1.1 施工前的准备。要对图纸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读,要了解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掌握好施工的配合比,依基础的尺寸来选取不同型号和类别的钢模。如果使用的是木模板的话,则需要将不同尺寸的模板都准备好,然后由放线员在浇筑完成的基础垫层上,将基础台阶线及外边线都弹出来。

1.2 模板的安装。逆差基础的模板向来都是侧模板,并且是可以把垫层当作底模的。当开始给模板支架时,就需要开始考虑因混凝土的流性而产生的侧压力问题,要尽量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胀模的情况。

1.3 钢筋的绑扎工作。在开始绑扎前需要先依图纸的要求来计算下料所需的长度,然后在根据该长度进行钢筋配料,在下料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钢筋因弯折或弯曲而出现的变化,并且还应考虑到混凝土在钢筋弯曲、弯折、保护层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最后再进行下料长度的计算。

1.4 浇筑混凝土。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前,需要先对钢筋工程与模板工程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的各种验收记录工作,只有保证全部都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开始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浇筑前应该先将模内清理干净,同时还要对基础底部进行浇水,并确保其一直处于润湿状态,但是不能出现积水,在正式施工时配合比的准确性一定要有保障,同时还要将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好。

1.5 模板的拆除工作。侧模混凝土在强度方面,需要能够确保其自身的棱角以及表面都要不会出现损坏。

1.6 混凝土的养护操作。当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后,2个小时内在正常的条件下且气温不小于15℃的情况下,应该对其实施覆盖性的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能在一段时间内实现水泥水化作用所需,其进行浇水养护的时间,无论是碎玉硅酸盐水泥还是普通的硅酸盐水泥都不能少于7天;对添加矿物料或其他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对其他品种的水泥,其养护时间应按照水泥自身状态来确定。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不透水、不透气的薄膜进行养护。将混凝土的表层用薄膜严实的包裹起来,在其不失水分的状态下获得更好的养护。

2 条形基础施工技术

2.1 混凝土的浇筑。在两侧模板上按照混凝土基础的顶面标高将标高线依次弹出来;若用的是原槽土模,则需在基槽的土壁上交叉钉入10cm长的标杆,同时应该在表面留出一部分,要保证标杆面同基础顶面的标高处在持平状态,标杆的间距约为3m。

2.2 连续分层浇筑。按照基础的深度应该对混凝土进行分段分层的连续性浇筑,基本不留施工缝。各层各段之间应该是互相衔接的,每段之间的浇筑长度要在2-3m的范围内,即逐层逐段阶梯式向前。

3 关于板式基础的施工技术

3.1 板式基础。这种基础具有板厚的特点,其中最厚的部分甚至可达1m。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其具体的施工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放线过程中:放线工作在平整玩大面积垫层浇筑后,要确定房主柱子的具置。这项施工完成之后要进行反复的检验,当可以确定没有任何错误后才能开始绑扎。要保证柱子的框线是明显的,若需要设置后浇带,则后浇带的线也需要放出并明确标注。

3.2 绑扎钢筋。多数都是上下两层钢筋,每一层都在纵横两个方向绑扎上下皮钢筋。要按照图纸上规定的要求进行绑扎,同时要认真的核查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上下两层间要有一定数量的撑铁,撑铁的规格不能少于20mm。柱子插筋的位置要准,绑扎完成后要进行核查。

3.3 安装模板。这部分要考虑的是混凝土产生的侧压力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大,要将侧模部分的支护做好,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整体的加固,以免其发生胀模。

3.4 混凝土的浇筑。首先应该清理干净模板中的杂物,之后浇水润湿。由于其基础厚而且面积大,这就决定了其可以依大体积混凝土的相关标准来施工。这主要是因为它的特点是体积大而且水化热量大,这就致使其内部温度过高,极有可能会出现有温差大而导致的混凝土裂缝。而在进行浇筑时则要使用分层浇筑法,这主要是为了能及时的将水泥的水化热都散出去。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对基础整体性有很高的要求,一般都会要求混凝土浇筑时具有连续性。至于施工工艺方面,则应该进行分层浇筑和夯实,同时还要确保双层混凝土能在初露前结合,不会出现施工缝。如果是某些特别的条件下,则允许在基础上设置后浇带,操作方法是在大体积的混凝土部分预留出后浇施工缝,使整块的混凝土可以分成若干块来进行浇筑,待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养护干缩后,再对后浇带进行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浇筑,让其连成整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硬化之前的1-2小时内,应该及时的进行抹压,避免出现沉降裂缝。浇筑的方案要按照实际施工要求来进行选则。

4钢筋项目的施工技术

在进行钢筋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钢筋的放样,之后开始的是对钢筋的制作,然后把钢筋的半成品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基础垫层,接下来进行的是弹钢筋定位线以及完成钢筋的绑扎,最后要做的是钢筋项目施工的验收及隐藏。当完成基础垫层之后,需要把基础垫层全部清理干净,钢筋的位置线用墨斗与石笔弹出来;依钢筋的位置线来安放基础钢筋;钢筋的绑扎;监理工程师要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一起对钢筋项目施工的质量进行验收。最后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对钢筋网进行绑扎。假如钢筋网是双向主筋的,我们就要把钢筋交叉点都扎牢。在进行绑扎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应该将绑扎点相邻的钢丝扣设置成八字形的,这主要是为了避免网片出现变形。

第二,若基础的底板为双层钢筋网,那么就需要我们在上层钢筋网的下方安装钢筋撑脚,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钢筋的位置出现偏差。

第三,需要让钢筋的弯钩向上,而不是让其偏向某一边,需要朝下的只有双层钢筋网中上层钢筋的弯钩。

第四,如果独立柱的钢筋基础是双向的,那么久应将长边的钢筋置于短边钢筋的下部。如今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就是进一步的在施工中对新型建材的运用、对能源的再利用。这既是能源利用方面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要求,至于高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就基本可以将材料性能、资源节约与环保结合在一起。

第五、钢筋在施工中的链接方式主要有机械连接方式、焊接方式以及捆扎连接方式,连接的原则为钢筋连接点尽量在受力较小的部位,同时要尽量减少接头数量。在钢筋连接中其中采用较多的为焊接连接方式与机械连接方式。

结语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钢筋质量的好坏对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检测钢筋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首先对采购的钢筋的出厂合格证进行核实,其次,检查钢筋样本是否符合国家工程施工质量规范的标准要求,是否具备检测报告以及质量证书等等。

参考文献

[1]陈北春.浅谈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

[2]杨迪,高文君.浅谈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3]陈慧琳.浅谈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150-150.

[4]周森.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2(3):73-73.

上一篇:探讨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 下一篇: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