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研究对策

时间:2022-06-20 10:44:20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研究对策

摘 要 我国教育事业始终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变为大众教育模式。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生管理现状与研究对策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现状及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84

0 引言

客观来讲,自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职教育便一度低迷,随着近些年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难”的愈演愈烈,学生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被赋予了新的关注。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本,重点做好对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革新,并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其综合能力提升,最终实现自我管理,达到良性循环发展。如此才能切实满足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要求,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时代价值。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研究对策。

1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重要性

学生管理工作实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有效管理以确保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以积极向上的正向意识形态对行为特征起到约束作用,最终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与人格的健全发展。然而时代在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必须结合时代的特征不断进行创新与完善。①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更集中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精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现代化发展。因此,充分迎合时展的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事业整体化发展的核心命题。②

尽管时代在变,但人才培养在高职院校当中所占据的核心地位却始终不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取决于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与此同时,新时期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也不再局限于专业技能水平,更多地是要求学生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与健全人格。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需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更好地满足现代职场的需要。新时代的到来,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仅依靠行政命令,而是需要在全面教育的理念下充分还原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责任感与独立人格,最终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潜移默化下形成良好的社会品格与道德修养,进而实现全面化发展。③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架设更多的实时渠道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从而做好大学生行为管理,能够为学校全方位的科学化管理保驾护航。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传统的大学生行为管理模式完全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导致在当前新媒体时期,高职院校依然难以提高对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意识的重视程度,导致学生行为管理效力大打折扣。④也就是说,受到传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惯性影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淡化,管理方式也受到管理意识的影响而表现得过于简单粗暴,并不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由此一来,高职院校很难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公平的管理环境和顺畅的沟通渠道,学生长期在此环境中势必会倍感压抑,不仅不利于责任感与独立人格的养成,同时更会因被动接受管理而丧失自主意识。尤其是还有部分学生身处新媒体时代却沉迷其中,主体地位在学校得不到认同,便会加大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从而加剧高职院校大学生行为管理难度。这样的现状,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行为管理工作所提出的全新要求就是应当充分以学生为核心,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行为管理,并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各类信息化平台深化同学生的有效沟通,保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可见,倘若高职院校大学生行为管理无法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则管理的实效性也将无法进步。⑤

3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行为管理工作迎来了现实困境,对于大学生管理理念与方式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⑥只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审时度势,真正认清大学生工作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和自我主体意识,最终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实效性。⑦

3.1 以学生为本,转变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已经将教育服务质量定位为一项重要指标。只有高职院校能够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中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为优质的信息与沟通渠道,才能使学生真正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我们应该转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正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新技术资源,与学生多平台深入交流,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为全方位的科学化引导提供参照,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良好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对大学生行为的管理应当以促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结合现代社会职场的实际需求来改善传统的学生管理评价标准。随着信息的高速发展,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利益表达空间和更为多元化的诉求,作为学生管理者,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从实际出发,满足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需求,更好地实现学生主体权益,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 拓展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小事,作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不断拓展工作方法和策略,在切实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的同时,科学化、人性化地做好高职大学生行为管理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工作形式不拘泥单一,善于与学生沟通,通过参观、网络调研、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工作的问题与挑战。同时还应该设置科学的学生管理评估体系,利用学生会等学生团体组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结合班主任、辅导员等管理工作者,做好管理考核制度。只有真正认清大学生工作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和自我主体意识价值取向以有的尊重,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保证大学生行为管理的实效性。

3.3 树立民主化学生管理理念

要将民主化管理理念切实嵌入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该群体具有更强的主体意识,在接受管理过程中往往更希望能够切身参与并保证自身的平等地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对传统的不平等管理观念进行转变,借民主化管理理念的融合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行为管理实践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以民主化拉低传统的集中制管理模式并与之达成平衡关系,突出高职院校的人文管理精神并推动高职院校文化氛围不断趋于良好。将传统的强制性管理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做到民主自治和自我管理。

3.4 研究高职创新学生管理方案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不断深化对管理举措创新的研究力度,认清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与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借民主化理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并还原其主体地位,进而通过提升大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创新管理方案,在班级、学院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让学生既成为管理的主体,也是被管理的对象,将传统的被动式学生行为管理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化管理,让学生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增加学生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3.5 构建平等的教学文化氛围

学校和学生之间本就属于平等的主体关系,在现代的平等社会观念引导下,学生交学费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实质上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因此两者之间的平等性毋庸置疑。在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平等观念和法制意识正在不断加强,由此决定了传统时期的不平等式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行为管理工作的开展难以为继。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构建平等的教学文化氛围,让平等和谐意识深入到大学生行为管理工作当中,以平等原则作为核心,确保赋予学生以应有的基本权利,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行为管理的实效性。

4 结语

社会发展至今,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越发多元化,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宗旨已经难以M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需要以学生为本,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状况,深入分析存在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对策。本文综合研究了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有效发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注释

①② 孙福军.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1.30:239+243.

③ 唐冬芬.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2:254-255.

④ 景凌凌.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146-147.

⑤ 武金娟.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8:37+91.

⑥ 刘晓红.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室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0.6:152+151.

⑦ 叶小华,刘发生.浅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党史文苑,2012.18:76-77.

上一篇:传媒信息时代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