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时间:2022-06-20 09:21:37

活化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摘 要]要提高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活化教材,乐学语文;活化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化朗读训练,领悟情感;活化情境,促进语言交际;活化语文活动,拓展语文知识,让学生更喜欢语文。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活化语文;语文教材;语言交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0-0027-03

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活化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新的课题。它探讨的目的和方向在于如何真正使小学生既在愉快的环境中学到语文知识,又在实际交往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并且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使兴趣学习慢慢过渡到有意义的目的学习中。

一、活化教材,乐学语文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敏感的时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他们的思维形象性强,活泼好动。快乐教学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欲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变学生厌学为乐学,达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课堂上教师必须要体观形象直观性,化抽象的为形象,教学方式要新颖、灵活,增强低年级的趣味性,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如在教学汉语拼音a、o、e三个单韵母时,笔者运用了色彩鲜明的实物、图片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手段,让陌生又孤立的字母“动”起来、“活”起来,成为学生熟悉的朋友。为使学生容易牢固记忆,笔者自编了字母顺口溜,配上童稚化的动作和表情等激奇引趣:

嘴巴大a a a 我要做个发明家;

嘴巴圆o o o 学习拼音好处多;

嘴巴扁e e e 我爱跳舞和唱歌;

又如在教学声母《d t n l 》一课,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刚上课时,笔者表扬他们坐得端正,接着自编故事导入:一位小男孩要去外婆家,走在半路看见了一匹奔跑的马,听到了一阵马蹄声,走着走着,忽然下起了大雨,他连忙打开雨伞挡雨,来到外婆家门口,看见表哥正高兴地拿着小棒赶小猪回猪圈,口中还发出了“嘞、嘞”的声音,从而导出“d t n l ”四个声母。紧接着,让几个学生上讲台把故事扮演一次,采用了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又引导学生自编儿歌,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还给他们增添学习情趣,让他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学起来饶有兴趣,在短时间内更牢固掌握了d t n l的读写。巧妙地运用故事把学生们带进了拼音王国,让他们寓学于乐,趣味盎然。

二、活化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萌动学生求知欲望的“乐园教育”课堂教学形式之一。一方面,它以欢愉轻松的活动气氛取代了学习过程中呆板单调的机械学习,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学习状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活化语文教学中,带有竞赛性游戏活动,可以令学生兴趣盎然地边说边学,其乐无穷。经常采用的游戏有:分角色演播,比一比谁最棒,开火车,找朋友和猜谜语,摘星星,分果果等。另一方面,教学中要善于把游戏和竞赛渗透,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脑、动手,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学会创造。

学龄儿童容易受到新鲜刺激的事物的吸引和感染,重复单调的机械操练会令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必须以新奇百变、趣味十足的活动形式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促使学生全情地投入学习之中。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设计了游戏“摘星星识生字”,让学生在轻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比一比谁最快把认识的字词摘下,并以最快速度放在相应的篮子里。又如在复习生字,进行同音字和形近字归类时,运用接力赛游戏分组让学生按要求一个接一个地填写或说出,比一比哪组速度快,正确率高,哪组获胜,优胜者给予鼓励。这样,学生在欢乐融洽,又稍带紧张刺激的气氛中抢着学,争着学,达到了兴致好、效率高的教学效果。

三、活化朗读训练,领悟情感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学敏锐的感受力,语感是朗读的先导。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识字、学词、析句、感悟诗境,体会感情,是学诗和诗歌的重要途径。

1.引导自读。如朗读《家》一课,课件出示导读目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并配上一些生动而带有童稚的动作,领悟作者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2.授法辅读。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目的性差,因此要采用辅读。如在教学诗歌《小小的船》一课时,科学地指导学生读诗歌、体会诗歌,有机地渗透学法。借助课件插图,采用教、扶、放的教学方式,先导“教”第一句诗歌,让学生先读一读,说一说诗歌里写什么,是怎样的。再看看图,说说图画内容,并结合诗歌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再读读,看看,说说自己为什么对这一句产生深刻的想法、感受。这样以读为线,读、看、思、说一条龙,使学生入境入情,读懂诗意。

3.自由选读。如《一朵云》一课,在指导学习第一节诗歌后,运用迁移学法让学生选择自己体验特别深的诗句自由读,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诗歌的美。

4.互助评读。如在选读《小小的船》一课时,让学生自由结合,试读中要加以评价,在互学互评中逐步弄明白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读出诗味。

5.合作赛读。如《春风吹》一课,为了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笔者认为采用比赛促读是绝佳的教学方法。通过填词、接句、选节等赛读方式,做到读有目标,好中比巧,进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读,在读中发展语言,培养审美情趣。

四、活化情境,促进语言交际

儿童天真活泼,模仿能力强,勇于表现自我,根据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受到形象化的感染,如临其境地进行表演和会话,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表演欲,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如在表演《小母鸡种稻子》的故事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一个漂亮的农舍、绿油油的草地、弯弯的小河等“农庄”。瞧,一只小母鸡(请一位同学头戴头饰)端着一碗”白米饭”神气地走出来了(教师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把小母鸡的外貌、神态练习连贯地说话),她为什么这么神气呢?(因为小母鸡通过辛勤劳动,种出了稻子打成米,做了又香又甜的白米饭。)咦?小鸭、小猫、小猪他们的脸蛋怎么红红的?(原来小母鸡种水稻时,请他们帮忙,而他们却怕苦、怕脏、怕累、厌恶劳动)。接着在欢快的笑声中,让学生模仿小母鸡(高兴的神态)、小鸭、小猫、小猪(羞愧的神态)路的样子,想象小鸭、小猫、小猪会说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自编情节说话,并表演对话)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茅塞顿开,热情高涨,马上进入角色。扮演“小鸭、小猫、小猪”的三个同学挤眉弄眼地说:“我怕弯腰”“我怕手起泡”“我怕弄得满身土”,那一脸怕苦、怕脏、怕累的厌恶劳动的神态,演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扮演小母鸡那自豪、神气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

通过角色体验,激发了兴趣,激活了思维,学生听、说、记忆及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提高,并在小组形成的互动的交际环境中,锻炼了口语交际,培养了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学生受到热情欢乐的环境的感染和鼓舞,连平常性格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地举起小手要求参与到交际的行列,从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五、活化课外活动,拓展语文知识

活化课外活动,拓展语文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课外活动,溶知识与趣味于一体,并受到美的陶冶。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习题中,设计这样的活动:组织学生自己细心搜集资料,要求学生观察课件的雪景,搜集报纸、杂志上的雪景图片,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说一说下雪了,小树像什么,房子和山又像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接着让学生说一段完整的话,把下雪的情境描述出来,最后让学生自己动一动手,剪一剪漂亮的雪花图案,感知事物。又如在《外面的世界》一课,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坐飞船,游太空”,让学生在做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掌握生字。课外还鼓励学生大胆地从旧的报纸、广告或说明书上剪下自己新认识的字,贴在方框里,拓展学生的识字量,多角度地组织学生进行识字自检、互检,表扬识字多的同学。此外,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增智益趣的活动、游戏和竞赛。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获得更多、更新的语文知识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接触语文、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 齐艳艳.凸显学科个性 活化语文教学[J].语文天地,2013(2).

[2] 李广.改变策略,活化语文教学[J].南方论刊,2010(7).

[3]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初探中学体育教育与现代信息化的整合应用 下一篇:羽毛球高远球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