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唐时明月照新颜

时间:2022-06-20 08:53:14

在上千年的城市历史当中,太原都是作为一个政治、文化与经济的中心而闻名于世的。尤其是在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唐朝,太原是文人墨客与±林子弟的天堂,也是演绎金戈铁马与壮士情怀的历史舞台。而今唐时明月依旧辉映着这座古老而充满时代生机的城市。尽管轰鸣着的工业巨兽曾经一度用它的噪音与灰尘蒙蔽了古城的人文光芒,但聪明的太原人终于冲破了黑金的诱惑与迷失,找到了一条充满希望、令人振奋且神往的未来之路。整个太原的城市心态通过正在建设的十大建筑与刚刚获得的世界人居城市称号做出了最好的注解。太原天空的唐时明月又将绽放出它的诗情画意。

每个太原人都对他们的十大建筑如数家珍。它们是: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山西体育中心、山西大剧院、山西科技馆、山西图书馆、山西大医院、太原博物馆、太原美术馆、太原机场、太原南站。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太原市的城市功能被国家定位为“内陆地区的新兴重工业城市”;80年代以后,伴随全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太原市定位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能源、机械、煤炭、化工为主导的工业城市”,90年代以后,太原市的发展理念有所改变,逐步建立了“以能源重化工工业为基础的高科技大流通、多功能、开放型的现代化城市”定位,形成了太原市目前以重型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格局,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炼焦、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等高能耗行业成为太原市的支柱产业。

从重工业城市到现代化城市,是经营城市的思路逐渐成熟的过程。所谓现代化,有着超出工业本身的更丰富内涵。既要有经济成果的追求,又要有人文素质的建设,也涉及生产与消费模式的转变。

十大建筑:城市转型的宣言

对于任何一个处在火热造城运动中的中国城市而言,同时建设数个或数十个大型建筑并非什么太新鲜的事情。这种造城热情背后是盲目的跟风?是政绩推动?还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从所建设的建筑本身即可看出端倪。

每个太原人都对他们的十大建筑如数家珍。它们是: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山西体育中心、山西大剧院、山西科技馆、山西图书馆、山西大医院、太原博物馆、太原美术馆、太原机场、太原南站。分析这些建筑的名称,我们可以看到太原进行城市转型的思路。夯实城市的文化基础、打造开放渠道和优势产业升级是时下太原的主要目标。

让我们先来聚焦于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它是太原十大建筑之首,位于长风西大街南侧,是长风文化商务区内占地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总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包括煤炭交易,国际展览和国际会议三大重要建筑,总投资10亿元。

建成后,该中心不仅能进一步完善太原服务功能,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将为我国创新煤炭流通体制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它还将为山西省2011年承办的“第六届中部六省博览会”提供活动场所。展览中心要建成一个直径254米、面积5万平方米、高度达26米的大型展馆,采用圆形平面式分区布局,“飞碟型”煤炭国际展览中心是本项目的主体工程,位于场区中心,会议中心和交易中心分设在其两侧犹如中国古代的玉璧、玉环、玉琮从天而降洒落在汾河之滨,诠释着“和谐天地”东方思想的丰富内涵,显现着丰厚的三晋文化底蕴。工程于2009年6月3日开工,2010年年底竣工。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冠以“中国”字号的全国性煤炭交易中心,它的诞生将在改革煤炭订货方式,创新煤炭流通体制,改变传统的煤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营模式。这是一个具有现代化产业特征的“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大宗煤炭商品交易市场,它将提升山西煤炭品牌,促进山西现代物流服务业和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

文化强市:撑起文化的自信

传统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是所有资源性城市转型的立足之本,也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人文建设则是上层建筑。在太原的十大建筑之中,与文化相关达到了6个它们才是城市转型的关键所在。它们将为太原带来现代城市的景观,也将夯实太原古城的文化底蕴。

坊间流行着一句话:十年文化看广州、百年文化看上海,千年文化看西安五千年文化看太原。可以说除了深藏地下数百米的煤炭财富之外,太原更庞大的财富是它的悠久历史。而这些历史即将在太原博物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得以集中展现。

太原博物馆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多元。整个建筑以中国红和青铜色为外墙主色调,有5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的圆锥形体块组成。建筑外墙的中国红表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元素,青铜色蕴含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建成后将给人过目不忘的冲击力,成为长风商务区内最显著的建筑群。博物馆具有收藏、保护、研究、陈列等功能,今后的陈列主题以晋阳文化为主线,以晋阳肇创、春秋争霸、走向盛唐为结点,全面展示太原的城市发展史。

太原博物馆的建成将为寄居仓库的上百万件文物提供一个理想居所,也为漂泊无着的太原历史安一个家,更为古都后代们撑起文化上的自信心。鉴往而后知来,这种自信的建立也将帮助太原人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吸纳现代文明的成就,构建属于太原自己的新生活与现代性。

在距太原博物馆的咫尺之遥将建成山西大剧院与山西科技馆三者之间鼎足而立,构成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更展现出一种鲜明的对话关系。山西大剧院位于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中轴,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包括1628座的主剧场,1170座的音乐厅和458座的小剧场及排练厅、琴房、演播室、展台休息厅、化妆问、道具服装问等主要功能用房。主剧场采用“品”字形舞台。音乐厅为典型的“shoebox”(鞋盒式),可演奏大型室内交响乐,配套设施有乐队休息室、录音室、乐器储藏室等,并配有音乐教学场所。小剧场具有多功能性,可根据演出需要组合成平面大厅、会议大厅、小型剧场、凸型舞台剧场和中心舞台等基本舞台造型,可满足各种地方戏剧、话剧和特殊需要的演出。

山西科技馆位于长风商务区的滨河西路与长风大街交叉口西南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天象厅、动感影院、培训室,实验室、科普报告厅、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其他辅助设施组成。整个建筑将是一幢三层或四层高的敞开式建筑,在造型上新颖优美,采用大空间、大跨度的设计,使其有可能进行现代高新技术等多种展品的展示。展览形式上将引进声、光。电等先进技术,以展示和参与相结合,让观众在参与中体会和加深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太原的答案……

在太原人期待的眼光中,这些代表太原未来的建筑即将在今年年底陆续落成。届时太原将以全新的开放与进步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在能源型城市转型这个世界范围内的重大课题上得出太原经验,与德国的鲁尔区、美国的匹兹堡以及法国的洛林共同写进历史教科书。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将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诸多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榜样。

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努力,太原已经确立了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大方向。无论是鲁尔区、匹兹堡还是洛林都没有太原所拥有的丰厚文化遗产。从文化古都到文化名城,是一个让祖先的文化馈赠焕发时代光芒的过程,更是以现代智慧对古老文明的致敬,传承和发扬。正如千年以前,大唐盛世的成就与它的开放和高度自信,今天太原的成功也必将依赖来自四面八方多元文化的注入。

太原的十大建筑打开了城市的胸怀以积极的方式表明了其拥抱世界、拥抱现代文明的姿态。开放而进步的太原已经形成了对外界的包容性与吸引力,大量的企业看中了太原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纷至沓来。

以城市建设为例,携广州、上海和北京的成功经验而来的星河湾,为太原带来了一线城市的地产开发标准,无论是建筑产品本身的品质还是其公共区域的建设,都将成为太原的新标杆,与十大建筑一起,赋予了太原这座古老城市以现代化都市的气质。同时,星河湾也在这座文化古都找到了新的灵感,提升了企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在产品开发上实现了新的超越。

即将问世的太原星河湾并非是对星河湾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相比穗、京、沪三地的产品都有所超越。古人云:功夫在诗外。星河湾在其全国第四个城市的项目开发中,尤其注重对太原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挖掘,以及在产品上对太原城市风格的有机融入。为此,星河湾发起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6月初进行的“盛唐古建”三晋探秘之旅中,山西日报集团与星河湾带领29家中国的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遍访山西境内的唐朝古建,让大家穿过时光之墙,梦回大唐盛世,深刻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壮丽与辉煌,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敬畏感与文化信心,带着这样的敬畏和尊重进入太原的星河湾,建起的不仅仅是一幢幢如诗如画的现代建筑作品,更是容纳太原人的现代心灵居所,就像唐朝古建曾经容纳了盛世唐朝的心灵一样。

我们常说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无论是太原人还是外来者,无论是官方机构还是民间企业,都已经成为太原城市转型和城市重建的参与者。太原作为中国能源型城市转型的探索者,将为这个困扰全世界的难题提供太原的答案。

上一篇:人生多“磨”才精彩 下一篇:六弦魔音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