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无用的批评

时间:2022-06-20 05:48:43

不知道为什么,批评这种教育方法,家长是“无师自通”,而且不断“花样翻新”,运用自如。中国家长批评孩子的方法有四种:

第一种:发泄式“批评”

这种批评根本不是批评,其实就是发泄情绪。有些家长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见不得孩子有错,孩子犯错,家长自己先气得不得了,就好像一个气球,从得知孩子犯错时“扁扁”的状态瞬间变成“鼓鼓”的状态。当着孩子的面,一下子把“气”都撒在孩子身上。

如果当时有个摄像机把家长这种“狰狞”的面目拍下来回放给家长时,家长一定不认识自己!我常常问家长:“你见过你发火的样子吗?你知道你发火的狰狞面目吗?有机会让人录下来看看,可能吓自己一跳,你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狰狞的面目下生活的!”

遇到这类家长,孩子怎么办?忍着呗!很多孩子和我说,被批评的时候,他们会站着默默地和自己说:“现在骂到一半了!”“再忍忍,就要结束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非常习惯而且完全掌握了这类家长批评孩子的“生物钟”。

你是不是这类家长?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有以下三种对答的,基本就能确定你是此类家长:第一句:“听明白没有?”孩子立即说“嗯,听明白了”,其实根本没在听。第二句:“记住了没有?”“记住了”,其实根本没记住。第三句:“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肯定会再犯。

久而久之,孩子犯错后愧疚不安和耻辱的心理会消失。因为孩子习惯了,知道骂完就结束了,出了错他根本不想着改。他一犯错就回家等着,等什么呢?他等着“骂”呢,他知道今天晚上骂完明天就晴天了。

这种批评多了,结果就是孩子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总是这样暴风骤雨地发顿脾气,时间长了家长就没威信了。这种情绪化的批评根本不是批评,是家长发泄自己的情绪。

第二种:翻旧账式“批评”

这种家长基本上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说白了就是“翻旧账”。例如,本来是因为丢了钥匙,家长批评孩子:“你怎么又把钥匙丢了,总是丢三落四的。”由此开始滔滔不绝,“作业做得也不好”,“上课也不认真听讲”,“妈妈这么辛苦地为了你,你还这样”……这种家长的孩子告诉我们:“他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也不嫌口渴。”

你是不是这类家长?如果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下面这种情景,基本就能确定你是此类家长!家长骂着骂着忘词了,“看看你把我气糊涂了”,甚者有些家长骂着骂着在心里和自己说:“我为什么骂孩子?”

家长当然气糊涂了,但有用吗?换来的是孩子讨厌、憎恨家长。要是你的领导因为一点小事噼里啪啦骂你一个多小时,还都是跟这事没有关系的,你受得了吗?主要矛盾没有了,批评没有针对性,总是说、天天骂,孩子能不烦吗?

这哪里是批评,简直是虐待。

第三种:唠叨式“批评”

这种家长的表现形式是边批评边帮孩子做事。最为普遍的是两种情况:一种从早上起床到出门,是家长展示自己唠叨水平最集中的一段时间;一种从孩子放学到睡觉,因为写作业和看电视问题家长最为唠叨的一段时间。家长看看孩子容易吗?也只有这两段时间是享受家庭幸福的时间了,但很多家庭被唠叨充斥!

场景一:“怎么还不起床呀,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你怎么每天都是这样,看老师怎么批评你”,“你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要是再摸索就要迟到了”,“看看你,再这样下去我可不管你了”……家长在这样唠叨式的批评过程中准备书包,帮孩子拿红领巾,煎鸡蛋,准备早餐……直到孩子出门上学,唠叨还不绝于耳。

场景二:“还不快点写作业”,“还看电视,每天就知道看电视”,“你什么时候能让我省心点,自己写作业呢”,“小心哪一天我把电视砸了”,“写作业认真点”,“快点快点,就要到睡觉时间了”,“你说妈妈爸爸容易吗?累了一天,还要伺候你,你不能心疼心疼我们吗”……

这种批评的特点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孩子跟我讲:“习惯了,背景噪音嘛,她不这样说我都睡不着觉。哪一天她要是不唠叨了我反而会觉得不适应。”“我看电视的时候,其实早就听不到他们在唠叨什么了,习惯了。”

尤其以起床为例,像这种批评根本没用,孩子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起床。因为他知道即使晚了你也会想办法不让他迟到,比如打车或开车送他,实在不行你还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帮他请假。

家长们,这不是批评是唠叨!孩子根本不听,时间长了家长就没有威信了。

第四种:急躁式“批评”

这种批评最为可怕,其实就是孩子还不知道自己错的时候,家长就开始批评了。孩子的表现常常是我怎么又错了?吓得孩子不知如何是好。时间一长,孩子恐惧家长、厌恶家长,家长如果总是采取这种批评方式的话,孩子不出大问题就不正常了!

这样的事情,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太多了。在街上、在学校里、在家中,孩子正玩得高兴,家长就把他喊过来,“你怎么回事,怎么又……”孩子该觉得多么可怕。你想想,要是你都不知道错在哪里,老板天天这样骂你,你是什么感受?

你是不是这样的家长?如果你具备“眼到,嘴到,手就到了”这样的基本功,就能确定你是这一类的家长。这种家长屡见不鲜,尤其是孩子学习的时候。孩子正在写18+19=27,他还没发现这道题错了,家长的眼睛就看到了,随即嘴就动了,劈头盖脸就是一句:“你怎么又错了!”忍不住手就开始动了,一巴掌打在孩子头上:“你再这样看我怎么收拾你!”

家长总是这样的话,最后孩子会怎么样呢?有两种表现:一种孩子会觉得“我怎么这么笨呀”,一旦孩子认定自己笨那就很难办了,任何事做不好的结论都是“因为我笨,所以这样”;还有一种孩子就憋着气瞪着家长,家长会发现他的眼神真的很可怕,孩子心里想,“我就是笨,怎么着吧?”

这样的家长给孩子的全是恐惧!

你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批评”下长大的孩子,能成才吗?能优秀吗?

(摘自“搜狐读书” 图/亦晨)

上一篇:基于对高中化学“技能性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所有的分手都值得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