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充分就业的渠道盘点与拓展

时间:2022-06-20 05:35:02

促进充分就业的渠道盘点与拓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和谐之基。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成为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本课题组就石家庄市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石家庄市针对不同的就业群体,已形成了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的就业渠道,大大缓解了该市的就业压力,但在开辟就业渠道上尚大有作为。据此,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与建议。

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基本定型,尚需增强开拓性

近年来石家庄市大中专毕业生数量一直持续增长,为实现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的目标,该市通过出台政策、周密安排,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做法有:

一是完善、落实就业政策。去年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方案》《石家庄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等政策,为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该市将“公务员四级联考、选调生选拔和大学生村官选聘”实行“三考合一”,增大了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空间;事业单位或者参加到四级联考中,直接选拔毕业生,或者自己组织招录。目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已成为高校毕业生的首选。

三是企业吸纳。大型国有企业有自己专门的招录考试,其对毕业生的要求较高,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吸纳空间广阔,该市在此领域做了大量推荐工作:1.“一对一”定向推荐。由县(市、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和毕业生专业、学历等情况,具体联系每名毕业生并为其定向推荐就业岗位。2.重点项目专项推荐。当重点项目有用工需求时,由人社部门与项目单位供需对接,直接推荐。3.招聘会推荐。在石家庄人才网、石家庄就业服务网开辟“参加就业培训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专版”,搭建网络供需对接平台,通过网络供需对接,为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四是逐步形成以帮扶高校毕业生为主的创业机制。对高校毕业生,该市建立了创业培训、政策支持和跟踪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帮扶机制。创业培训已进入高校课堂,高校学生没出校门就享受到免费的的创业培训;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行更加优惠的创业政策,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取得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由政府给予每人5000元创业补助。同时,还成立了专门针对高校学生的创业孵化基地,并有创业指导专家进行跟踪服务,进一步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

建议进一步帮助大中专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完善帮扶创业配套政策。

第一,帮助其从兴趣和自身的能力出发,理性选择职业。当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是大多数毕业生梦寐以求的理想。但毕竟这些岗位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多数毕业生的需求。因此,要帮助大中专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破除当公务员、进国企的迷信,理性选择职业,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二,继续坚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的做法。就业需要先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双向交流,尽早了解社会及就业的需求,尽快弥补自己的不足。石家庄市2011年就业见习工作共征集见习单位132家,见习岗位5757个,到2011年底,已有1300余名高校毕业生报名,于11月开始岗位对接。该项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并增加见习单位,扩充见习岗位。

第三,完善帮扶创业的配套政策。2011年石家庄市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若干政策》中规定,参加创业培训及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人员需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此规定将在校的有创业愿望的高校生排除在外,影响了其创业的积极性。建议修改这一规定,使有创业意愿的人员都能享受创业培训及有关的优惠政策。

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援助渠道基本畅通,尚需增加灵活性

近年来,石家庄市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援助服务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制定政策措施和开发就业岗位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在近两年先后下发的《做好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等8个系列配套政策的基础上,去年又研究制定了《就业困难职工开办社区餐饮服务的补贴》政策和《石家庄市社区就业餐饮工程试点实施方案》,一方面拓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渠道;另一方面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餐饮服务。此项工作,已在市内五区全面开展。

二是重点援助零就业家庭,保持了“动态为零”。对零就业家庭采取入户调查、分类指导、岗位援助、政策帮扶、职业培训、跟踪服务等措施,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实施“四个对接”“一对一”帮扶援助活动,对新增“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力争做到“产生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逐步建立了“零就业家庭”帮扶长效工作机制。去年共出现零就业家庭94户,援助94户,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111人。

三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行动,并向农村延伸。到2011年底,全市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347个,其中,城镇社区389个,占城镇社区总数的72%,农村社区958个,占农村社区总数的22%,省级达标社区40个,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1个。

四是开展就业援助进社区活动,变“集中援助”为“动态援助”。去年1~11月份,全市就业援助进社区专场招聘会共举办了59场,进场单位2726家,提供就业岗位37,200个,进场人员46,300多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6,000多人。共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2万多份,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3418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993人。

建议进一步拓宽就业援助的具体方式,完善就业援助相关政策。

第一,拓宽就业援助工作的具体方法。比如政府开办劳务派遣企业,为残疾人集中就业而开办福利企业等,尤其是要重点培育社区服务业岗位。一要发展社区的常规性公共服务。包括环境卫生、绿化管理、保安、消防和车辆道路管理、公众代办等岗位,均可解决周围群众的就业问题。二是开展社区专项服务。比如日常生活方面的代洗衣物、制衣补衣、中小学生中餐委托、居室清扫、搬家服务、装饰装修、家庭保姆、代办水电气、电话费交纳等;文化休闲方面的小区卫生站、健身房、托儿所、图书阅览室、球类娱乐场所等,均可拓展就业岗位。

上一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关注的重大问题 下一篇:牢记嘱托何惧累干事创业乐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