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中有人”,打造生本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时间:2022-06-20 02:12:07

“目中有人”,打造生本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内容摘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要实现以生为本,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步就在于教师是否做到“目中有人”。在如下的教学探索中,我从这一角度出发,从体察学情、关爱学生、提倡探究,发展个性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教学主张。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生本课堂 “目中有人”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之间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并非流水线中如出一辙的半成品,只需严格遵照“复制”的工艺流程,就可万无一失的。我们面对的是“人”,是具有独立人格而又独特的学生,他们个性鲜明,独一无二,在认知与学习能力上,自然也是参差不齐。明朝教育家王守仁就曾指出,“老师教育人就好像医生用药,要根据不同的体制和病情去开处方,药味须适时加减,如果不管什么病,都‘拘执一方’,其结果就‘鲜不杀人矣’”。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的教学理念。师者,目中有人,心中有生。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基于学生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满怀柔情,“含情脉脉”地将学生们映入眼球,开展充满“人情味”的个性化教学。为此,我展开了如下探索。

一、体察学情,学应置于教之前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预设,可以调控,却无法决定它的动态生成,可以说,每一堂课都是独一无二的。追根溯源,还是因为“人”的独特性,毕竟参与课堂的学生各不相同,每个学生有长有短,他们组成的课堂自然也不尽相同。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人文风味浓厚的学科,它的课堂,自然更具生活味、人情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备好教案、做好预设,还要在教的过程中,用心体察学情,观察并有效记录学生们在课堂活动中的反应、表现及学习成效,根据学生的“学”有效地调整我们的“教”,达到以学促教,先学后教的教学目的。

教学七年级上册《学习新天地》这一课时,学生刚踏入初中这扇大门不久,大部分学生才刚刚适应初中生活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让他们感到新鲜又快乐,其中也不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疑惑与困扰。为了让学生敞开心扉,激发他们对这个教学话题的真实体验,为此,我在话题开启之前,开设了“烦恼大本营”的小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各个小组通过大本营、大吐槽的形式,将小组成员们在初中生活里遇到的新烦恼、新疑惑、新困难记录下来,并加以分类。在学生分享烦恼的时候,我趁热打铁,创设了“学习加油站”的新平台,以导师及“小先生”助力的形式,帮助学生们答疑解惑,携手面对初中生活里的烦恼,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我们学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向班主任反应学生在班级里遇到的小问题,如卫生打扫的安排等等,以解决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关爱学生,循循善诱注入爱

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爱不仅是儿童成长的必需品,对于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教师温婉如水的关爱与鼓励同样重要。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中,要做到“目中有人”,就应该把爱贯穿课堂的始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关爱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同时,在循循善诱中,化细雨为春风,让这些处于敏感青春期的学生在品德课堂中自信、快乐又健康地成长。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走进青春》一课时,我发现在“诉说青春小秘密”这个环节中,不少女生窃窃私语,支支吾吾,一幅“难以启齿”的模样。为此,我贴心地将小组进行了小调整,根据学生们的性别及性格特点,对他们进行了分组,在“女生圈”的讨论中,我悄悄地加入到他们之中,与他们分享了自己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在@个关爱式的谈话讨论中,学生们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青春期苦恼,如“大姨妈”撞上体育课时,不好意思向体育老师请假等等。在以爱冠名的课堂中,学生们如沐春风,既感受到思品课的人性化,又体会到了青春的无限美好。

三、提倡探究,创设平台扬个性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生活性的综合性学科。在关于品德、道德、修养、政治、法律的学习中,仅凭教师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显然是不够的。在思想品德课中,我尝试以“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将课堂讲学的时间加以压缩,把更多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动手、展示的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人不能选择父母》这课时,我考虑到这单元围绕“与父母交往、孝敬父母”这个主题展开,而这一课作为导入内容,内容简单明了,知识较为简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心放在学生们的合作探究中。教学中,我利用学案导学,鼓励学生们根据手中的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完成导学案的相应教学任务。在探究中,我要求学生们绘制“家庭树”,把“屋檐下的家”以更加丰富、形象的形式介绍给大家。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及小采访的形式,要求学生们了解小伙伴们的“家”,以间接的形式,强化学生们对“家”的理解与感悟。最后,要求他们以Present的汇报形式,展现小组活动成果,把家、家庭树、家风等介绍给我们。

总之,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发展中的人。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中,我们要凸显学生们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差异性,挖潜他们的个性潜能,真正做到“目中有人”,把学生当做我们教学的主体,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重视他们的学习参与。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爱心及创新意识,需要我们去不懈的努力与探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策略的运用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师自我否定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