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木桶理论对中学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启示お

时间:2022-06-20 01:56:39

新木桶理论对中学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启示お

1解读“木桶理论”

1.1传统“木桶理论”含义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木桶理论是说: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木桶的盛水量不是由最长的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板决定.在中小学教育中,该原理一直被奉为学校管理及教师教育学生补习弱势科目的圣经.

1.2新“木桶理论”

相较于传统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新木桶理论内涵更加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由最短的木板决定.除此之外,管理学中新木桶理论认为,一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还由最短的板能否更换升级决定.试想老板如何关注短板,并且纠正和训练短板,同时避免其他板想做短板的意图,则装水量很可能会有所改善.

第二,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还由木板和木板之间的紧密度决定.只有木桶的木板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才可以放心的装水.具体到团队中就是团队的凝聚力决定团队的业绩.

第三,新木桶理论认为,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还由桶底的大小决定.假如桶底很小,木板即使长一些、木板的紧密度也很高,也装不了多少水.具体到团队中,表现为领导者格局的大小.大格局的领导者,可以开创不一样的局面;小格局的领导者,能力即使强一点也不会开创很大的局面.

新木桶定律的三个方面,不可单独而言.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2.1教学方式的定义

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基本的教学行为取向(倾向性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2学习方式及其发展

2.2.1学习方式定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学习方式有多种定义,总结比较常见的对于学习方式的定义发现学者们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如学习方式包括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学习方式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概念的上位概念等.因此我们取其中一种学习方式的定义便于读者理解其概念.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2.2.2学习方式基本特征

传统学习方式具有五个最基本特征――“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而现代学习方式则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等五个与传统学习方式相对应的基本特征.

2.2.3学习方式的发展

高考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据研究表明,人脑对大量信息具有选择记忆功能,其中“意义和情感”是影响个体注意及记忆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单纯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与保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等.

随着人们对多元智能的研究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及教育学家们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定义了更多种学习方式.由于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总体能够表现出学生的创新性、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游戏性等特点,学习方式整体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3新“木桶理论”对“教学方式”的启示

根据新木桶理论的三个主要内容,其对于教学方式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

3.1短板及其可更换升级性对教学方式的启示

新木桶理论认为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可更换升级的短板能够替代原有短板而增加盛水量.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音乐智能,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八种.基于不同的智能组合,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一种学习方式上有障碍,可以采用其他的一种或多种学习方式来替代,达到“扬长避短”的学习目的.由此引发我们思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性学习.

3.2板间紧密度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启示

新木桶理论的第二个内容是板间紧密度对盛水量的决定作用.具体到教育教学中,学生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有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游戏之所以能够引起中学生的兴趣是由游戏的娱乐性、挑战性、等级性、选择性、合作性等特点决定的.游戏由不同等级的关卡构成,具有等级性,学生在玩游戏时一般只有过了上一等级的游戏才能开启下一关卡,具有挑战性.学生在玩游戏时可以选择继续玩下一关,也可以选择重玩前一关直至拿到最高分,具有选择性.大多数游戏需多个人共同完成,这就使得玩游戏的人要具有团队意识,具有合作性.

新木桶理论的第二个内容启示我们,教师应该改变传统苦学思想,引导学生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快乐学习,寓教于乐.

3.3桶底大小决定论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启示

新木桶理论第三个内容认为桶底的大小对于盛水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具体到教育教学中,体现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的配备及教师对于教育技术手段的掌握程度上.

信息技术以其信息的迅捷、交互、海量等显著特点与教育教学有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诸如“慕课”、“翻转课堂”、“网易公开课”等凭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新的教学方式为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广泛的信息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因此,现代教育设施的使用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

新木桶理论桶底决定论启示我们,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新的教育信息技术,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4结语

新木桶理论的三个方面对于盛水量而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该理论用于教育教学中,启示我们,教师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深入挖掘教材及生活实例,借鉴游戏性特质,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努力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方式.只有这三个方面同时得到改善,才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变革,变低效课堂为高效课堂,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中小学科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的范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GZ045),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资助(项目批号:SDYY12118)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精心抓好“第一次” 助生跨越“新台阶”お 下一篇: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策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