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抛砖引出了“石头”

时间:2022-06-20 01:34:16

课堂教学,真正是“一切皆有可能”,有可能想抛砖引玉却得到了“石头”。遇到这种比较棘手的情况时,教师的一念之间将决定事态发展的走向。我们需要用欣赏包容的心态对待“意外”,修炼妙招化解“意外”,进而收获课堂上旁逸斜出的美丽。

意外;欣赏包容;化解妙招;收获美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3-0093-03

《坐井观天》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表演对话。看得出来,老师在教具上下了不少功夫――精心制作的小鸟和青蛙的头饰戴在表演的学生头上。表演完后,老师转头问:“同学们,这两位同学表演得好不好?”出乎意料的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不好!”

《纪昌学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用一根长头发,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练习把小东西看大。”答案是正确的,可是有个声音小小地响起来:“不可能啊,头发怎么能绑住虱子?那得怎么绑?”

一节外地优秀教师的口语交际观摩课――《小小推销员》中,老师让学生发挥各自的口语能力推销自己的货物。其中有一个学生拿了一个福娃进行推销,说的不错,在场的师生都给予了掌声。不料旁边的另一位“推销员”提出意见:“老师,她刚才说错了吧,那个福娃可能名叫迎迎。”老师被难住了,很快将“迎迎”还是“妮妮”的问题一带而过。

……

你看,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是“一切皆有可能”。即使教师事先备课再充分,也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意外”,令老师措手不及。我戏称这是:抛砖引来了“石头”。遇到这种比较棘手的情况时,教师的一念之间将决定事态发展的走向。或许被石头砸了头,也或许石头会变玉石。

一、欣赏包容待意外

听特级教师的课,我们常常会醉心于他们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演绎,折服于他们润物无声的精妙的教学艺术,但我更佩服的是他们高超的教学机智。回想我们有些老师的做法,上课叫“讲课”。大多数老师事先已经设定好模式,担心被学生打乱教学步骤,(尤其是有人听课的情况下)学生稍有“出轨”,不是被“一棒子打死”,就是碰到老师“高挂免战牌”,置之不理。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受到损害和影响,也使师生情感产生了隔阂,更给的课堂教学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实,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需要的是欣赏包容的情怀。

新课程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多样性,并把学习方式的培养以及通过学习方式的革新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怀疑精神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种改变意味着教材是教学使用的材料,是引起某种关系理解、智慧活动的辅材料”。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表现和求异思维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常态,而非“意外”或“另类”,并且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拥有欣赏和包容的情怀,才能直面课堂意外,寻找意外之处的惊喜。

二、修炼妙招化“意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在课堂上,如何运用妙招变“废”为宝呢?

1.胸有成竹精备课

老师是一堂课的导演,备课就相当于写剧本,可以说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是精心备课而来。课改后,教师的“教”已不再是单纯传授,讲析,而是引导、组织、参与、讨论等的综合,“书”也不再是单纯的教科书。新课程下的备课也必然发生巨变,备课除了从深度、广度上钻研教材外,还要备学生,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事先的估计。比如对可能引发争执的内容设计好下台的台词,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反应作出预测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

2.细致耐心待花开

曹敏华在《迟延评价惊喜无限》中说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些“怪论”常引来教师迫不及待的否定。这种教学中的尴尬,常常会扑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采用迟延评价,就会避免尴尬。

在《将相和》课堂上,我和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品读睿智勇敢的蔺相如如何在“渑池相会”时威胁仗势欺人的秦王。刘祥举手要求说话,在我的示意下他涨红脸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秦王不可能受蔺相如威胁!资料上说秦王身高将近两米,身材应该很是高大魁梧,蔺相如从力气上就比不过他!”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议论纷纷之余,都把目光投向了我。看看刘祥既不安又坚持的神情,我不禁笑了:“刘祥,能告诉老师你从哪里知道秦王身高的?”他一脸的理直气壮:“我看我姐的历史书了!”“哦!好。老师在备课时没有留意到这一点,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但是我们也不能没有调查就定论。老师交给你个任务吧,请你课后把有关秦王身高的资料查到,拿到学校来,好吗?”他很兴奋地点点头。处理好后教学继续进行。回家后我就刘祥所说的问题在网上查了资料,并没有相关信息。第二天的语文课,我刚刚踏进教室,刘祥就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是我记错了。”我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了他,并在班里肯定了刘祥勇于质疑的的精神。

教育是一种等待,花开是需要时间的。给孩子机会,不随便打断孩子,也不轻易作出评价,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华明《锁定”错误”放大生成》中提到:在”非预设生成”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只要对教学有意义,哪怕是错误的生成也是有价值的,也是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3.将计就计化窘境

有时,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会给教师带来一些窘境,教师要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并以妙语相应。

领导听课,我所讲授的课文《唯一的听众》效果还不错。同学们明显对“我”因为“唯一的听众”而发生的变化惊叹、感慨。意外发生在我打算布置的作业上:“同学们,在你们的人生当中,一定也有人曾经鼓励过你、肯定过你、帮助过你、表扬过你,对吗?”“对……”有气无力地回答。咦?这是什么状况?“难道没有人表扬过你们?”短暂的沉默后,有人小小声说:“没有。”难道是故意捣乱吗?短暂的思索后,我接着引导说:“我觉得不可能!再仔细想想!”“就是没有!”语气似乎反而坚定了些。“不是啊!这节课上老师就表扬、鼓励了许多人!”话音落后有人做恍然大悟状,有人直接说:“嗯,就是啊!”本打算继续引导孩子们回想时,刘晨诺却小声说:“你没有表扬我!”我听到了,犹豫了一下,还是在课堂直面了他的问题:“晨诺,其实老师一直在关注你,但是你一直不给老师表扬你的机会啊!”本来低着头的他一下子坐直了,直视我的眼睛。我笑了:“仔细想想,你一节课举过一次手吗?”他脸红了,迅速将头又低下去了。这个孩子的情况我有所了解,父母离异导致性格孤僻、自卑敏感。兼任班主任的我早就发现他不愿别人关注自己,想打破这种僵局却不得其门而入。我感觉这次就是一个机会,于是拍拍他的肩膀:“老师特别想听到你发言,给我个机会,做你的听众,给我个机会,表扬你,可以吗?”他点点头。这是个说话挺讲信用的孩子,以后的语文课堂,我常常见到他静静举起的右手,很是高兴。

一节公开课算什么?有什么比走进孩子的心灵更有成就感的呢?

4.顺水推舟启思维

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时候,教师若能不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顺着学生的思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则有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讲授五年级语文《梅花魂》中“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一段文字时,我班郑阳博举起了质疑的手:“老师,是不是作者写错了?梅花应该用动植物的‘它’,而不是‘她’吧?”我很高兴地表扬了他:“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又看了看班里其他的孩子,问:“写错了吗?”班里的意见立刻分成了两派,争执不下。我轻轻引导:“梅花在课文中象征了什么?”这下倒是异口同声地回答:“祖国!”我又接着问:“我们一般把祖国称为什么?”“母亲!”“是啊!男同学呀别有意见,因为祖国和母亲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谁来说说看?”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最后我又笑着说:“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写花儿很漂亮,就说花儿美得像――”“漂亮的少女!小姑娘!”“同样的,我们说姑娘美得像――”“花儿一样!”“是啊!我可不可以说咱们的小伙子郑阳博像花儿一样?”教室里顿时一片笑声。笑声中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

这样将问题留给全体学生讨论,既能让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情感沟通,又能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激发和碰撞。如果问题仍然解决不了,则可留在课后解决,从而保证正常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

5.知错改错巧导学

人孰能无错,如果课堂上一旦出现失误,教师必须保持沉着冷静,千万不能手忙脚乱。对于个别失误,教师可以不急于改错,而是恰当地利用自己的错误,引出一点教训,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更深刻的记忆。

生字教学中,我在黑板上书写了“濒”字,强调发音“pn”。学生们一愣,随即有人叫道:“老师,那个字读‘bn’!”因为“濒临”这个词语是考试的“宠儿”,我记得自己还特意留心了一下。真的错了吗?已经有反应快的孩子将字典、语文书送到我的眼前。真是羞愧啊!但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认真“考证”了之后,微笑致歉:“真是不好意思,偏偏记住了错的!多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啊!请大家帮老师再加深一下印象,我们一起来齐读三遍,好吗?”事后,我将“濒临”一词与注音工整地书写了20遍,交给班长阅。看到班长认真打上的对勾,我满心都是高兴,因为我的大多数孩子们从那次起也养成了自觉改错的习惯――数目20遍。

身正为范,知错、认错、改错,才是好老师。

6.风趣幽默调氛围

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调节情绪,而且可以作为教育的武器,于“谈笑间”使“樯橹灰飞烟灭”。

记得听《坐井观天》一课时,年轻的男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似乎完全忘记了教室后面一大群听课的老师。时不时便捧腹大笑。以至于老师组织读课文时课堂秩序稍稍失控,好几个学生粗声粗气的吼道:“……小鸟说‘我从天上来。’……”这时,老师幽默说道:“嗯!我看不光有可爱的小鸟,森林里老虎、狮子也跑来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轻松愉悦的笑声,孩子们也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运用了教学机智,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化解,整堂课充满了精彩和生气,还让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7.承认不足诚感人

不可否认的是,在新的学习方式的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资讯便捷,我们的学生视野宽广、知识丰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将会面临更多难以直接回答的问题。对于来自学生的诸多问题,教师不懂装懂、胡编滥造、白眼对待都不如实事求是;搪塞躲闪,廉价表扬远不及以诚感人。

记得在《游园不值》古诗教学感悟诗意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中“苍苔”一词,我是这样说的:“‘苍苔’就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我们班上一个名叫王辉的学生却马上大声质疑:“老师,你说的不对!苍苔不是青苔,苍苔颜色发黄,而青苔应该是绿色的。”我愣了一下,说实话,在备课时我并没有注意这个小小的细节。面对突况,班上的学生都轻轻地笑了。我知道他们想看老师怎么处理这个平时调皮捣蛋、现在又给老师难堪的家伙。我迅速思考了一下,表扬了王辉:“真好!王辉学习不光带了耳朵,而且带了思考的心。希望大家学习他!这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允许我查查资料再回答,好吗?”后来经查证,知道了苍苔是指一种绿色苔藓植物,也叫青苔。“苍,草色也。《说文》”“苍,青也。《广雅》。”

诚恳真实的回答以及积极行动的补救工作照样使我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

三、旁逸斜出生美丽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要勇敢直面教学中的意外,不拘泥于原来的教学设计,作出临时的修正和调整,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可以意识到教学中意外出现的“石头”,不是坏事,而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就很有可能转化成为本节课最宝贵的“玉石”,从而收获课堂旁逸斜出的美丽。

教学机智从有痕到无痕,从偶然性到常态性需要教师个人不断努力、反思、总结。我认为,“一切皆有可能”,这是课堂的理想,也是理想的课堂。让我们抓住那闪光的瞬间,让课堂意外的顽石变成宝贵的美玉吧。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行者街道办事处行者小学

上一篇: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两种理论比较分析 下一篇:我国企业本土化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