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女主播李瑞英的生活“新闻联播”

时间:2022-06-20 12:23:39

《新闻联播》女主播李瑞英的生活“新闻联播”

2009年1月18日,李瑞英荣获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荣誉称号,

走上播音工作岗位25年,使李瑞英成为《新闻联播》的标志之一,她的出镜率高到让她世人皆知。我们熟悉的李瑞英一直是《新闻联播》里那个“刚性”形象,日光锐利,思维敏捷,口齿清晰。但近距离接触她后,这个“刚性”形象在不断漾开的笑容里变得柔和而丰富。

无处不在的李瑞英

说李瑞英“无处不在”毫不夸张。她参加了20年来中国与世界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多次随中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担任出镜记者和主播,出色完成了历次的随播、现场报道任务。

李瑞英获得的奖项和成果俯拾即是。她的播音作品获全国一等奖、政府奖。她勤于撰写、翻译播音论文,《中国电视概论》――《中国播音学》第36章获教育部优秀论文奖:《从大众传播学看播音与主持位置》等论文受到好评。她多次参与组织播音学术研讨会。由她主编的《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与主持人》,汇集了我国著名播音员、主持人撰写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学术著作。

除了新闻口播与新闻片配音外,李瑞英还积极参与了CCTV各项重大活动:

1984年,她在天安门城楼上现场直播国庆35周年阅兵式和焰火晚会。

她主持了《弹指一挥间》(10集)、《看今朝》(50余集)和《祖国大家庭》(50余集)。

1990年,她担任了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表演中文解说。

1991年,她担任了CCTV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首次实现直播时,各级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由李瑞英和罗京首先直播两周,作为试验和后继者的样板。

她创意并主持了《烟台经济改革纪实》和《北京开发不忘农业》新闻系列报道,均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出。

1997年,李瑞英和罗京等曾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对小平同志的逝世及隆重的悼念活动作直播,表情、语音把握得当,无一差错,受到中央领导的点名表扬。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她担任前方报道记者:在设备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她的现场应变能力令人敬佩。

2003年,她为CCTV新闻频道的开播做了很多前后期工作。

2006年,她作为评委参加《挑战主持人》CCTV新主持人选拔。

2007年,她给全国电视体育播音员主持人大会作指导。

2008年,她在“春晚”上领衔朗诵《温暖2008》,深情问候遭受严重冰雪灾害的群众,荣获“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特等奖。此后又参与了汶川赈灾等多场重大事件的晚会。在奥运火炬传递中,担任安阳站第一棒火炬手。在金融峰会期间她还积极参与前期报道,采访了欧盟财长以及一些国家元首,为《新闻联播》主播走出演播室进行了有益尝试。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部播音组,共有30多人,都是当今中国知名的新闻主播。在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国庆五十周年、澳门回归、连宋大陆行、新疆大庆、神舟六号的报道、抗击冰雪灾害、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神七问天、亚欧峰会、20国集团金融峰会等这些记录波澜壮阔、彪显史册的大事的时候,李瑞英带领大家总是冲在宣传报道的最前方,见证了一段段改变中同、改变世界的历史事件。

没有是非的李瑞英

李瑞英不仅是《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她的“头衔”还有很多,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组组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员主持人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于是总有人问她,走到今天是不是因为她人生目标特明确?李瑞英诧异,没有啊,我一直都是到哪步做哪步的事。

那为什么能走到今天?她想了想,得益于我的性格吧。从小她就是个乖女孩,“懂事”的评价一直伴随着她。答应人家的事一定要办好。邻居把钥匙交给她说一会儿有人要来取个东西,多少个“一会儿”都过去了,她仍然在等:“人家不来,我绝对不会走。”

李瑞英是在江苏电视台工作3年以后才回到北京的,她没有去原本该去的广播学院报到,脑子里一个突然的念头让她拿着自己的节目带子去了中央电视台。“我想。等我七八十岁坐在电视前面,我的晚辈问我,你也是学这专业的怎么没在中央台?这多遗憾!我决定去试试。”直到今天,她依然对邢质斌、刘佳心存感激。“没有她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她们看了她的带子,又向她的同班同学罗京了解了她的为人,听到的评价是:性格好,没是非,懂事。他们合力帮她争取到了这个机会。

李瑞英自己没有是非,也不喜欢别人说是非。她对新来的年轻人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你可以有喜欢的人也可以有不喜欢的人,但不许互相说坏话,不许有冲突。

能在40岁以后依然像20岁那样以观众所期望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屏幕上,李瑞英靠的是三个法宝。

第一法宝是积极的心态。“一个把坏事变好事的人才是一个自主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消极的人,光觉得是自己吃亏了,天天抱怨。就不可能学到东西。一件看似不好的事,如果积极面对,就能驾驭它。”

运动和睡眠是她的第二大法宝,一星期三回,她坚持打了7年羽毛球。后来工作忙了,她就改打网球。天气好时,她会走路上班,40分钟走下来,神清气爽,播音员经常值夜班,很多人得靠服安定才能睡眠。李瑞英不用,“再大的事也不能影响我睡觉,我睡眠质量特好,从来没有失眠过。”对于播音员来说,睡觉就是工作的本钱。

第三个法宝是善于安排时间。“凡是非干不可的事赶早不赶晚,已经安排的事我不会推掉再答应新的事。我是个办事让人放心的人,用人原则也一定是办事能让我放心的。”

单纯幸福的李瑞英

李瑞英有个幸福的家。丈夫张宇燕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瑞英提到自己的丈夫喜欢说“我们家那人”。“她家那人”和她是一个院儿长大的,从小因为两家住得近,就分到一个学习小组,平时一起学习,放假一块玩,考试不是她第一就是他第一。后来,他去了北大经济系,她上了北京广播学院。

大学期间,他们互相通信。大学毕业,他到社科院读研究生,她则分到了南京。正失落的时候,他妈妈带着他去她家里安抚她,你先去,将来他从社科院毕业了也去南京,挺好的,假期让他去南京看你,我家四个儿子,你在南京落户了,我就跟着你们去南京。两人的事就这样被老太太挑明了,果然他每个假期都去看她,两人一起去附近游玩,他甚至和她江苏台的同事都成了朋友,用她的话说就是“特拿自己不当外人”。她从南京回来的第二年,他们结婚了。

“我挺受我们家那人影响的,我家书特多,几面墙都是书架。他老说,你能把这墙的三分之一看完就是有学问的人了。”她忙起来顾不上看书的时候,他就说,我对你没别的意见,就觉得你应该坐下来看看书,读书跟不读书是不一样的。督促就是压力,让她觉得每天不看点什么心里就挺空的。“我能在这个环境不那么浮躁,跟他是有关系的。”

刚结婚那会儿,他们都住婆婆家,公公婆婆身体不好,家里的事基本都是李瑞英在张罗。找保姆,给保姆联系上夜校……风风火火跑进跑出,以至周围邻居都以为李瑞英是女儿,“她家那人”是女婿。

后来婆婆去世了,两口子没时间管孩子,又一起搬到了李瑞英的父母家,人家又说“她家那人”比儿子还像儿子经常有同学问她,老看见你们家那人带着你爸你妈你儿子出来吃饭,怎么看不见你啊?她说,我周末得上班啊。婚姻把彼此变成了亲人。

说起儿子,李瑞英的眼里满足喜悦和温情。

儿子特立独行,填表填家庭社会关系的时候,不填妈妈只填爸爸,李瑞英担心地说,人家会以为你是单亲家庭的,儿子摇头,不会,不要紧。开家长会他也基本不让妈妈去。后来才从老师那里知道,他是怕同学以特殊的眼光看他。

儿子小时候带他去麦当劳,有人要找李瑞英签名,儿子很诧异,你又不是明星,找你签什么名啊?妈妈反问,那你觉得谁是明星啊?儿子回答,姚明和周杰伦差不多。后来一家人坐飞机出去玩,只要有人过来要求签名,李瑞英都赶紧摆手,孩子在这里,我不想让他看到。实在有人执意要签,她就背地里跟人解释,下飞机拿行李的时候再说。

从小到大,李瑞英都不把儿子当小孩看,两口子的教育都是,你是男子汉爸爸在美国工作的时候,妈妈带孩子去玩。妈妈就说,我可不认路啊。结果儿子走到哪里都死死记路,无论绕多远,他都能把妈妈带回来。有意思的是,儿子认为妈妈挺傻的,智商不如他和爸爸。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李瑞英都过得非常单纯,这种单纯让她幸福。有时她会想退休以后的事,“我最大的愿望是老了后有朋友开个咖啡馆,我们能喝茶,聊天、看书、晒太阳,我还有个愿望是老了后到希望小学当个老师,教孩子们念念课义读读书。我一直觉得当老师是积德的事,哪怕你一句话对一个孩子有所触动都是好的。”

上一篇:越南的四月 下一篇:十一世班禅:翩翩少年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