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 有效生成

时间:2022-06-19 10:08:45

激活学生 有效生成

摘要:本文旨在阐述课堂教学“生成”的决定因素,明确“生成”的对象,展示“生成”的操作程序,揭示“生成”的处理技巧,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关键词:生成 延伸 激活 发展

“生成”已经成为教改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关于“生成”,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定义:教师在预定教学目标及过程之后,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情势和学生的发展状况,巧妙地调整教案,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让学生积极表现,张扬个性,使课堂教学朝着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利的方向发展。

一、“生成”的决定因素

(一)课堂教学的不稳定性

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估计课堂中会产生的种种现象,也无法给课堂教学铺设一成不变的“轨道”。课堂是一个多元化的操作系统,它不是一台规范操作的机器,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存在许多非预期性的因素。

教师只能做一个“领航员”,尽管熟悉这一段航程,他还是不能完全控制各种因素,只能随机应变,带领学生在课堂发展的波峰浪谷里“浮沉”,巧妙地绕过一个又一个礁石,从而到达终点。

(二)学生个体的发展性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课堂都像是陪跑员,随着学生的发展而活动和运行。随着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在课堂中越来越充分地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复杂起来。他们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合作关系,同时还是“对手”关系。教师设定的环节,往往由于学生真实的表现、智慧的体现,而使“轨道”发生了扭曲或过于狭窄而限制了前进。为了促使学生个性更好地发展,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相应的措施,让课堂“生成”的价值得到实现。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的空间里,大胆地自主探究。在师生的“对话”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投入真情,教师悉心倾听,循循善诱;在师生的信息交流中,智慧在碰撞,心灵在交融,语言和精神在生成。

二、“生成”的对象

(一)生成“面”――阅读专题

“动态生成”的理念强调开放性,这就强调教师不能主观、单向性地设定教学过程。在课堂中,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经历从无疑到有疑的过程。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众多的“疑点”进行排队、筛选,从而“生成”阅读专题。

如在教学《鼎湖山听泉》时,学生充分读书后自由提问,教师根据学情确定阅读专题:作者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他能听到这样丰富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走进文本深处,走进教师、学生心灵的深处,在读书中、在各抒己见中,获得知识的不断生成。

(二)生成“点”――精彩瞬间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兴趣盎然,全身心投入到对文本的研读之中,积极参与到对文本的探索和创造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善于倾听,就会发现,不少语言训练点、学生独特的情感和思想随机生成,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瞬间”不期而至。

在《囚绿记》的教学中,一位学生对“植物是多固执啊!”中“固执”一词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该用“顽强”“坚持”“有个性”等,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导致了“语言”的生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巧妙地启发,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恰当。

(三)生成“线”――课外延伸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情感涌动的课堂,是一个情感有序流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生成”,进一步开放课堂,把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引向课外。

在《都市精灵》的教学中,在学生感悟到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后,我让他们联系周围生活现状时,学生对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忧心忡忡。有的学生说:“我们也要为家乡的保环事业出一份力。”教师说:“是呀!你们能够做些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言。教师趁机鼓励学生建立环保小组,开展“我为家乡环保出份力”的活动,把读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生成”的操作程序

(一)激活学生,充分开放

既然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可变性,教师不妨主动出击,打破以前固定的程式,用探究、自主的学习理念激活学生。教师可改变阅读的立足点,让学生从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角度和文本“对话”。

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执教《孔乙己》时,让学生从崭新的角度去探索:“孔乙己最后究竟死没死?”学生潜心体会之后,从文本中读出了新意,产生了带有个体色彩的感悟和结论。

学生的思维一旦被调动起来,学习主体的发展就运行起来了。教师从一开始就让课堂活起来,这是课堂教学“生成”的第一步。

(二)抓住“火花”,设计“燃点”

学生在用心灵和文本进行交流之后,得到了个体独特的体验。教师则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合作(小组讨论)、大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参与“动态的教学生成”,形成一个个“教学契机”。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的智慧和情感互相碰撞,产生灿烂的“火花”。此时,教师“顺水推舟”,设计“燃点”即“生成点”,给予学生表扬,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取得良性循环。

如教学《三个太阳》,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太阳”的含义时,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许多不同的见解。教师先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然后广开言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课堂气氛在“争鸣”中达到了高潮。

(三)挖掘潜力,促进发展

在一个又一个“生成点”的铺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是能动的个体,他们有自我的思维和认知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质疑和创新,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充分地释放出来。在“生成”的教学环节里,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创新素质也在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四、“生成”的处理技巧

(一)冷静关注,细心倾听

在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全部的精神力量,尽可能地关注整个课堂中的发展趋势。在学生展示自我的时候,教师要做一个细心的倾听者,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聚焦点”及认识等,再经过快速、正确的分析,及时地作出调整。

(二)正确引导,活而不偏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生成的“点、线、面”时,教师要正确地引导,既不能硬往预先设定的程式上拉,又不能“随波逐流”;而要像球队教练一样,学生的观念、思维出现了偏差时,教师要巧妙地指给学生正确的方向。

“生成”,就意味着变化,意味着学生在不断地发展。教师在课堂中,要想达成“有效的生成”,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就要“放开”学生,随机应变,活而不乱,这是基本原则。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品味鉴赏,加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试论新教学模式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