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电影工业形成?你们高兴得似乎有点早了!

时间:2022-06-19 09:33:40

内地电影工业形成?你们高兴得似乎有点早了!

市场 成绩下有隐忧

从某些标准来判断,内地电影工业的确

>> 内地电影工业形成?你们高兴得似乎有点早了! 政策助推内地电影业 产业规模有望再次提速升级 碰到进口片华语片就全线溃败,我们和好莱坞只是电影工业的差距吗? 电影工业“小”时代 美国电影工业的摇篮 亚洲电影访谈:华人.独立电影.电影工业 内地电影:票房回暖,尴尬依旧 内地电影缺席主竞赛单元 内地电影市场的X元素 内地电影中的香港想象 美国的电影艺术和电影工业 电影工业:3D热潮悄然而退 李菲:电影工业一大步 从“超级英雄”问道美国电影工业 电影工业革命召唤下的新“痞子” 小议电影工业中的专业教育 大数据视域下内地电影现象的思考 电影工业的又一部3D力作 中国电影工业做大做强的四张药方 《老男孩猛龙过江》:互联网改变电影工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 > 内地电影工业形成?你们高兴得似乎有点早了! 内地电影工业形成?你们高兴得似乎有点早了!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市场 成绩下有隐忧

从某些标准来判断,内地电影工业的确进入了一个黄金期,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新闻通气会和《中国电影报》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年度观影人次4.71亿,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各类电影产量893部,2012年票房排名首位的不再是分账大片,而是华语电影《泰囧》。而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的说法,内地银幕数截至目前接近1.5万块,而去年底这一数字为1.38万块,速度可谓惊人,IMAX银幕数截至去年底也正式突破100块。

但即便是单论市场这块蛋糕,细品之下也不见得十分美味,对比美国电影协会的数据,2012年,美国的银幕数量超过39900块,全年总体新增了超过6500块非3D数字银幕,较2011年增多了51%。非3D数字银幕现在占总银幕数量的49%。2012年北美票房为108亿美元,较2011年的102亿美元上升了6%。可见,尽管我国电影市场从排名上已十分令人艳羡,但总量依然有待提升。即便是银幕数的中国速度底下,也存在隐患,去年新增近4000块银幕中,就有差不多四成集中在银幕数较饱和的一线城市,可能出现过度投资和恶性竞争的情况。事实上,在去年院线与片方掀起的分账大战里,不少院线代表们就在抱怨影院建设成本越来越高,回收缓慢。而到现在都仍存在的“偷票房”现象,也和影院生存现状难脱关系。再举一个简单观影感受,尽管中国3D电影越来越多,但观众对3D厅灯光偏暗的怨言从未消除,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影院减少放映成本。 制片 “完片担保”的缺失

在许多研究美国电影产业的文章里,都提到过“预售”与“完片担保”两个制度,熟稔美国电影产业的制片人戟二卫告诉周刊,“完片担保”对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有自成体系的全球融资、发行、推广、多媒体销售的电影体系。这个制度主要针对六大之外的电影,且对这些电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常来说,电影剧本在给经纪公司搭建主创班底形成意向后,然后还可以到戛纳、柏林等电影节上去做海外市场预售,拿到一些预售合约后,就可以去银行去申请贷款,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完成贷款担保的角色,即“完片担保”,这也是中国缺失的。“完片担保”简单来说,就是指提供的公司会保证电影项目按时完成,如果影片超支,会提供资金,如果制片方无法继续该项目,完片担保的公司还得接受,如果最终项目流产,担保公司也要向投资方赔偿

内地电影公司尝试银行贷款是从华谊开始的,但过程显然并不算顺遂,从2004年《夜宴》到2007年《集结号》再到2009年的《唐山大地震》,三部电影申请贷款的担保和质押里都有一个中国特色的“个人无限连带责任”,在已知的所有成功申请到银行贷款的电影项目里,只有《金陵十三钗》采取了“版权质押”的单一形式。尽管华谊兄弟的王中军曾一度抱怨过“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不太公平,但银行确实也找不到很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风险。有不具名的制片人向周刊透露,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其实都有向电影提供贷款的兴趣,也做过一些尝试,但正因为缺乏一个明晰的监督制度和保障,电影方向银行筹措资金还是非常困难的,“内地又有几个华谊和光线这样的公司呢?”而事实上,近两年,银行贷款的审核标准更为严格,传统的“版权质押+打包贷款”模式已经无法打动银行。另一位圈内资深的制片人则告诉周刊,西方电影产业票房收入基本只占影片整体收入的20%到25%,其余来自不同种类的版权和数字媒体市场,“米高梅虽然破产,但它拥有的最大片库到现在仍然可以收取可观的版权收入。但中国市场显然不是这样,这两年版权价格经历大起大落,在视频网站市场争夺激烈的时候,有的电影收入来源90%都是靠版权买卖,但该市场回落后,这一部分的收入低到10%。”这显然增加了银行贷款“版权质押”的风险。

至于好莱坞电影筹措资金的全球完善预售体系,内地电影也仍需开拓,有制片人坦言许多华语片面向的海外市场可能还是集中在东南亚一带,“但这是很小的一部分”。 创作 大导演中心制动摇

陈可辛日前谈到内地电影产业现状时,指出大导演中心制正在动摇,至于这个变化的利弊,从陈可辛的言论来看,也是相当矛盾,他在访问里提到,在美国,什么事都要公司去决定。怎么试映,试映以后剪还是不剪,都是公司决定的,那是对付导演的武器。现在大陆的公司,一下子就开始跟美国接轨。站在监制的角度、工业的角度,他觉得公司中心制是对的,但作为导演,他受不了。不过目前来看,在导演面前装孙子的电影公司不在少数,即便他们面对的是新导演。一位与知名女性导演合作过的制片人对周刊说,现在像赵薇、徐峥、杨采妮这样的新导演,他们依然是很强势的,而这种跨界导演以后还会变多,但他也认为在现阶段的市场下,这种“强势”是有探讨空间的,“比方说好莱坞公司强调的试片,是完全的观众至上,但内地电影市场还做不到,观众品位还有待培育,据我所知,现在大大小小的电影基本都会试片,但无论试多少次观众都是非常小的样本,他们的意见更多是给发行营销做参考,你还是得弄清楚这个电影立项之初诉求是什么,这一点会更重要。”在他看来,在大导演中心制的问题上,现阶段的内地电影产业或许可以寻找到不同于好莱坞的解决模式。

上一篇:亿元俱乐部?到10亿再谈俱乐部的事吧! 下一篇:看电影是高档消费?不,这只是非常便宜的社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