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联系课本,提升写作能力

时间:2022-06-19 08:58:02

紧密联系课本,提升写作能力

摘 要: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作文教学。一提作文,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注意到了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才能够打动人、语言精美吸引人,这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很相似,却有时会忽视了作文技巧上的处理。

关键词:紧密联系;写作能力;得心应手

大多数学生写作经验少、能力有限,喜欢记叙文,认为这是自己能够驾驭的文体,加上考试时间有限、心理紧张等原因很难使用技巧去精心处理好作文。而作文里只要有写作方法在其中,自会锦上添花,让人目光为之一亮。对此,在平时作文训练中,该如何提升学生写作处理技巧的能力呢?

一、把作文教学与课文文本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

每一篇课文,其自身就是一部优美的作品,经过众人的理性挑剔、时间的考验,几乎无懈可击。它们可以说是写作教学中最好的范文,尤其一些文章中,作者在技巧的巧妙处理上,让人不得不叹服。

说到写作技巧,许多课文都能够堪称是某一种或多种方法的典型代表,是令人难忘的,如:一语双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就使用了,题目饱含深意,既指自然界的花凋零了,又指爸爸的生命结束了;同时又使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叙述成分,文章更充实、周密、紧凑,这和课文《羚羊木雕》相同;也采用两条线索交织,这一点和《藤野先生》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技巧和对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抑扬手法(《蝉》)等,学生是很容易运用的。而象征、托物言志等若根据自己文章需要也不是太难。

我们在教学中不论重点或难点,或多或少都会提到甚至强调这些方法,这些经典课文也是学生记忆犹新、耳熟能详的文章,为什么不与作文联系在一起呢,使学生误认为只有大作家才能使用写作方法呢?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选取许多所谓优秀文章作为讲读材料而结果却事倍功半呢?若把作文教学与课文文本紧密联系,让学生产生意识,学生把这些方法技巧运用在作文中,使之增添美点、看点。而忽视了这些写作方法,没有技巧处理,作文情感再真挚动人、语言再贴切优美,如同内力深厚而没有招式的习武者一样,很难令人长时间欣赏你的作文。

二、多积累,有意识,加强化,自会得心应手

每篇文章学习的侧重点不同,任务也不同,学生既要掌握课本内容,也要对不同文体、不同写作方法加以积累、分类,为作文创造有利条件。清晰有条理地认识,或许很难,但某一手法对应某一篇文章应该不难!如顺叙有《散步》,倒叙有《风筝》,插叙有《紫藤萝瀑布》,伏笔有《走一步,再走一步》,照应有《背影》,等等。无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议论文、小说,这些并不会困扰你的作文技巧的处理,因为初中生考试几乎不会限定文体,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

学生对写作方法认识后,就需要进行有效的专项训练。这首先要从模仿开始。模仿是成功学习的捷径,好的模仿也能够出新意。作文可以模仿课文典范语段,甚至整篇课文,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学生如何使用技巧,让他自己到课本中寻找相应的范文,把所学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开始会有些生硬、不自然,时间久了,自会形成习惯。这样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学生也不再害怕运用不好写作技巧了,这是自己创造、开拓的前提。正如朱光潜在《资禀与修养》里所说:“模仿可以由有意的渐变为无意的,习惯成自然。”当运用娴熟时,考试时间是阻碍不了的,也没有心理压力,学生自会根据作文,得心应手地去处理。

三、在训练中注重有效性和注意方式多样化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我们老师只是主导。在作文练习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要求老师去促进学生个性化感悟,只有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被调动起来,老师的解读辅助他自主思考、感悟,才能达到有效性。

在语文教学中,既可以把作文教学渗透在平时的文本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哦,作文原来就这样写的”,也可以几节课单独进行作文教学;就某方面技巧的练习训练既可以要求当堂完成写作也可以进行课上语言表达,课后自行整理好;还可以就某一作文,能够运用什么写作方法进行探讨,集思广益,拓展思路,让学生不局限在自己的思路里。

作为起主导作用的老师,我们只引导和肯定!不同作文,写作方法可以相同;同一作文,因不同学生而方法未必相同。在写作练习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写作技巧,尽可能地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多种方法,不单一、不固化。要信任学生、欣赏学生、肯定学生,面对他们的稚嫩,不能一味地否定,甚至指责!

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只有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紧密联系课本,注重剖析范文,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让作文教学更高效、更和谐!

参考文献:

章熊.关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6(10).

上一篇:谁能叫醒小青蛙? 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路径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