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石正镇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6-19 08:36:47

平远县石正镇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阐述了平远县石正镇概况,总结了其生态公益林的组织管理与成效,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镇省级生态公益林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省级生态公益林;现状;成效;广东平远;石正镇

中图分类号:F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217-03

1 引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平远县作为山区县提出了“生态经济县”的发展战略和把平远打造成“生态梅州、创业福地”的发展思路。因此,加快石正镇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对于建设美丽石正,进一步促进我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2 石正镇概况

石正镇是广东省270个中心镇之一,下辖17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国土总面积98 km2,总人口32000多人。全镇林业用地面积10.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1.2%。距县城12 km,东和北与大柘镇相邻,西与江西寻邬县接壤,南与兴宁市、梅县交界,济广高速公路、省道S225线环镇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有丰富的煤碳、石灰石、瓷土、铜、水晶石、水力等自然资源和中东温泉、富石水库、南台山部级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中心镇优势,把石正打造成为工业承载区、南台山部级森林公园旅游服务区、县城后花园、宜居宜业城镇。

3 省级生态公益林的组织管理与成效

石正镇自1999年开始实施省级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按照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区划规定,有山林的16个村委会的生B公益林都安排在圩镇村庄周围、高速公路省道沿线、主要河流两旁、水库周围等区域。全镇省级生态公益林68929.5亩,集体生态公益林16376.11亩(其中1个国营企业富石水库管养所,面积5923.5亩;1个镇林场,面积3208亩;2个村委会集体山,面积2610亩;55个村民小组,面积4634.61亩)。个人自留山生态公益林面积52553.39亩。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是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至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林分结构逐步优化。据2015年8月平远县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结果显示在生态公益林体系中,一二类林面积比例达81.6%。

3.1 组织管理

为切实加强对省级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保障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的正常使用和足额发放,保护林木权属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及其实施意见,与林木权属所有者签好生态公益林界定合同,同时进行公示和登记建档。落实好补偿资金,确保补偿金足额准确到户。

3.1.1 护林员的配置

按每300 hm2左右配备一名护林员,全镇护林员共27名。全镇以村为单位根据林地状况就近村场聘用护林员,划定管护面积,分片包干负责,协调管护,做好防盗砍滥伐、防非法使用林地、防火及病虫害测报。与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实行年度实绩考核,每年聘1次。1年合同期满后,经石正镇农业服务中心考核,合格的下一年继续聘用,不合格者一律解聘。平时对护林员加强培训、教育、检查、监督,以确保管护职责的落实。

3.1.2 护林防火考核

为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好石正镇的林业成果,结合石正镇实际,制定了《石正镇村委会、村干部护林防火工作考核办法》、《石正镇护林员护林防火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一奖一罚一悬赏”的奖惩考核制度。每个村都成立护林联防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划定镇挂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包干管护范围和面积,落实好镇村干部护林防火宣传责任,督促检查镇村干部包干管护范围管理情况以及护林员到岗到位巡查情况。同时广泛发动林农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实行群防群治,形成合力。通过镇村两级干部、管护员之间、林农之间共同作用,形成一个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落实到位,上下齐抓共管的护林网络体系,确保管护工作的落实。

3.1.3 资金管理

根据《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及平远县财政局、林业局、平远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联合发文《关于做好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发放工作的通知》的规定,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为损失性补偿和管护经费两部分,管护经费包括管护人员经费、管理经费和省统筹经费。林木权属所有者损失性补偿资金占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75%;管护经费占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25%。

3.1.4 档案管理

专门安排一间档案室,配置电脑、打印机、复印机,设置一名兼职人员对逐年的省级生态公益林界定书、地形图、资金发放表、护林员合同等资料安排进行整理归档保存,方便林木权属所有者查阅。

3.2 主要成效

3.2.1 界定明确

石正镇对划入省级生态公益林的林地召集林农进行现场勘查界定,并在林地勘查登记卡和地形图上签名确认,同时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为30 d,接受社会监督。对公示后无异议的省级生态公益林林地,根据《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及其实施意见,与林木权属所有者签订生态公益林界定合同,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同时在明显的地方,如交通路口、山口等树立永久性生态公益林标志。

3.2.2 资金管理规范

每年的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放时间、发放方法、补偿标准都在各村村务公开栏中张贴公告。村委会、村民小组集体山的省级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资金,先行拨入所在镇财政所账户,采取均股、均利的经营方式,将损失性补偿的70%以上发放到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损失性补偿的30%以内实行报账制,由村民小组提出使用方案,经村民小组80%以上的村民代表签名同意后,凭有效凭证明到镇财政所报账拨付;个体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资金的发放,不论金额大小,均采用固定账户发放;联户的损失性补偿资金的发放,由补偿户之间签订补偿金分发协议,信用社根据协议存入补偿户账户内;单位的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资金,通过信用社划入单位账户;县级管理经费、管护人员经费统一由县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凭生态公益林管护员管护工资发放表及生态公益林管护工具的购置发票向县财政局农业股报账;镇级管理经费由镇政府向县财政局农业股报账;村级管理经费由财政局农业股直接划入镇财政所账户,村委会向所在镇财政所报账。

3.2.3 社会效益

由于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实施,一方面加强管护,实行封山育林以自然演变的方法对生态公益林加以改造,提升其生态动能等级。另一方面是通过人工对无林地或火烧迹地全面更新造林、对低产林实施补植套种,也即是施行林分改造技术。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镇为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步伐,积极应用和推广生态公益林改造技术,累计投入资金24.9万元,对重要区域的712 hm 2生态公益林施行了林分改造技术。提高了林分质量,增加了森林资源,美化了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使位于石正镇境内南台山森林公园2009年升格为部级森林公园。

4 存在主要问题

4.1 自身存在的问题

石正镇省级生态公益林本身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林分质量差,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等级不高。据统计全镇现有省级生态公益林中,纯松林面积68128亩,占62.6%;纯杉林9359亩,占8.6%。据2007年平远创建林业生态县自查结果显示,生态林中一类林(功能等级1级)所占比例不足30%,二、三、四类林所占比例超过了70%。

4.2 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4.2.1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问题

第一是补偿标准偏低,远不能弥补农民的经济损失。建设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实行封山(护)育林产生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当地和森林所有者来说,既是生态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经济利益受损者。林地是山区林农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划入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范围后,其经营权和收益权受到极大限制,从而导致林农和当地经济利益损失。2016年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基础性补偿资金20元/亩,其中损失性补偿资金占75%为15元/亩,发给补偿对象;另有激励性补助资金为重点保护8.8元/亩、一般性5.4元/亩。过低的补偿标准,经营生态公益林不划算,大多林农并非自觉自愿将林地界定为生态公益林。使生态改善与农民增收的矛盾日益突出,久之势必出现“建得起、保不住、管不好”的状况。第二是补偿标准单一,对不同地域、区位、地类,不同林分质量,不同性质(人工或天然、集体或个人)的生态公益林实行统一补偿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策的严肃性和公平性,造成了经营者之间事实上的分配不公。第三是补偿措施无法很好落实,按规定补偿金发放前要组织检查,原山主对生态公益林管护不力或监守自盗的按合同或协议,不予补偿。这一措施因为补偿标准偏低和补偿标准单一两方面的原因而在现实中根本未曾施行,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效益补偿办法的初衷。

4.2.2 地方经济与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的矛盾问题

地方经济、社区经济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矛盾以及受补偿标准带来的影响,给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带了巨大的难度,从而直接影响了管护效果,导致盗砍滥伐、森林火灾等破坏生态公益林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的效果。

4.3.3 生态公益林资金缺口大,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生态公益林是一项长期、巨大的系统工程。县内迹地更新、植被改造、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护林防火等项目所需投入资金巨大,仅依靠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根本无法满足资金需求,因此影响了建设质量和进度。当前林业所要承担的任务同投入比例差距很大,2007年县财政安排给林业的人头经费仅209.7万元,缺口资金500万元,再加上精简下放人员负担,林业部门依靠林业基金艰难维持,不堪重负。因此,林业部门难以筹集大量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

5 对策

5.1 加组织领导,落实建设责任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赋予了林业新的使命和任务,这是林业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石正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应充分认识和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加快我镇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逐级落实责任,把它作为改善本地生态环境和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落到实处,使石正镇林业生态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5.2 生态公益林建设必须走群众路线

公众参与是生态公益林建设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是世界上所有生态公益林建设成功国家的一条共同经验。石正镇生态公益林建设一定要充分信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意愿,积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佳的效果。

5.2.1 培植公众的环境意识

利用电视、录像、广播、报刊、墙报、宣传栏等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大力普及环境科普知识,使公众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有深刻的理解,在行为取向上能够自觉地参与生态公益林管理与监督。

5.2.2 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制订生态公益林建设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措施时,要充分听取实施区域内农民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要把国家改善生态环境的长远和全局目标,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确定公众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5.2.3 生态公益林建设过程要公开、透明

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使用上要公开,要接受群众监督,政府要恪守合同条款,及时、足额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取信于民。

5.3 完善护林网络体系建设,狠抓管护工作的落实

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是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要着重发挥好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员的作用,将管护工作重心下移,对管护员要落实责任,严明奖惩,平时注意抓好培训教育和督查考核工作。通过镇村两级干部、管护员之间、林农之间共同作用,形成一个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落实到位,上下齐抓共管的护林网络体系,确保管护工作的落实。

5.4 实施好省级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项目

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已列入2007~2020年广东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全省计划投入资金1162300万元,完成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面积1496773 hm2,其中平远县计划投资14480万元,实施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建设任务18607 hm2。经过实践证明,至2015年7月止,石正镇已完成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面积14650亩,采用林业专业工程队施工,抓好工程质量监督,抓好资金的管理,选用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对单一针叶林进行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能提高林分质量、生态功能等级和增加优质森林资源。

5.5 理顺林农利益与管护目标的矛盾

5.5.1 争取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提高

生态公益林建设产生的是生态和社会效益,对生态公益林所有者(林农)来说,其林地经营活动和林木采伐收益受到极大限制,经济利益受到损失。补偿与损失本应该对等或者基本接近,补偿标准低就意味着对林农利益的剥夺,让欠发达山区的农民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质量买单,这是极不合情理的,也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相背离。要求提高生态林补偿标准,就目前的经济水平,每年至少30~50元/亩左右,可按照林分质量和区位重要性制定不同的补偿标准。从而引导对生态林建设投入,让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也有经济回报,使广大林农自觉、主动地参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确保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全面持续实施。

5.5.2 争取放宽人工林的采伐限制

对一些生态区位不是十分敏感的公益林,特别是人工林和毛竹林,可以考虑在不会对生态带来影响的前提下,开展抚育更新性质的采伐。

总之,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t文明兴。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生态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而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孙高球,杨蓓蕾.浙江省平阳县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

[2]李 信.浅析遵义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4).

[3]冯晓洪,张时阶,吴先基.平远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与经营管理对策[J].农技服务,2011(10).

[4]陈小波.祁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技,2011,38(5).

[5]朱金胡,程素兰,洪万望.对瑞安市梅屿乡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

上一篇:森林防火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旅游城镇化的居民感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