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6-19 07:24:1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信仰是个人与社会思想的原点,决定着世界观、人生观与社会观的诸多方面,是构建一个社会思想特质的基石。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文章关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法确定各因素的综合权重,以期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影响因素;权重

【作者简介】杨德祥,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生,成都理工大学学生处讲师;高登营,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硕士生;杨帆,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硕士生,四川成都610000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033-04

高等学校作为多元文化的集散地,接受着各种文化的交锋与碰撞,积极的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但一些消极的文化却会影响大学生信仰及价值观取向选择。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国高校大学生面临不同程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探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影响因素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回顾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较丰富的成果。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以不同视角为切入点探讨大学生信仰教育方法和途径。如熊英等人在价值多元背景下探讨构建“以人为本”大学生信仰教育体系的方法;梅萍以“90后”大学生信仰发展态势和特点为切入点,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研究。

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综合社会环境、学校资源、个人提升等多维度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培育途径和教育对策进行研究。如杨丽艳通过实证研究,提出高校在新形势下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把握的主要问题。陈中奎,徐星从“知”、“利”、“行”三个角度探讨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有效途径。柏林认为当代大学生已经赢得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回归。并提出相关措施巩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

以解决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为目的的对策研究。赵路分析了转型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李广艳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困境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措施推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

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影响因素进行理论研究。如李瑞民提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靳玉军,陈亮认为应通过促进大学生知、信、情、意、行相互转化的方法路径,逐步引导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李俊卿认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测评维度应该包括:认知、情感认同、信仰、践行、课程、途径方法、环境、资源维度等方面。

综上,目前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学术界主要采用理论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影响因素、途径与对策,但缺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笔者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辅之于访谈,确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影响因素,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影响因素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过程中的权重,为应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导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中的方法和途径的选择。

二、模型设计

(一)建立指标体系

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结果,笔者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影响因素分为4个维度共11指标因素,具体见图1。

(二)综合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

笔者运用综合权重法确定各个因素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权重。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主观权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客观权重。期望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影响因素权重,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提供指导。

1.主观权重WAHP的确定

采用按1-9比例标度法对层次模型构造判断矩阵A。根据对各指标两两比较,按相对重要性程度判断打分,得出目标层A相对于准则层B及准则层B相对于指标层Xi的判断矩阵。由此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用上一层次的权重向量加权综合,可算出同一指标最高层次相对重要性的排列权值,得到AHP法确定的权重向量WAHP。

同时按照GAHP=2/n(1PI+2P2+…+nPh)-(n+1)/n,(其中n为指标个数,Pn为WAHP,中各分量从小到大的重新排序)计算指标分量差异系数GAHP。再通过t=n/(n-1)GAHP,计算t值。

2.客观权重WPC的确定

对学生指标层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并在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基础上,通过因子载荷矩阵将各指标载荷与对应主成分特征值平方根相除获得各主成分中每个指标对应系数:

Fn=an1X1+an2X2+…+an11X11

对各主成分中每个指标系数ani(i=1,2…11)与对应主成分贡献率占累积方差贡献率比例相乘系数求和得到综合得分模型系数bi(i=1,2…11)

Y=b1X1+b2x2+…+b11X11

对bi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取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每个指标对应权重。

3.综合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

构建综合权重模型:W=tWAHP+(1-t)WPc,得到各综合权重向量,确定各影响因素最终权重。

三、数据分析

(一)样本选取

笔者对西南地区16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专家和141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研,其中专家问卷16份,有效问卷16份,有效问卷比例100%;学生问卷141份,有效问卷102份,有效问卷比例72.34%。有效问卷中男生57人,占55.9%,女生45人,占44,1%;年龄在18岁-31岁之间,其中18-20岁占63.7%;汉族96人,占94.1%,少数民族6人,占5.9%;大学一年级~四年级人数分别为21人、57人、1人、2人,硕士研究生21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0.6%,55.9%,1%,2%,20.6%;文科40人,占39.2%,理科62人,占60.8%;东部省份23人,中部省份13人,西部省份66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2%,13%,65%。

(二)权重确定

1,AHP法求WAHP

根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影响因素综合评价层次模型,以16位专家对准则层4个维度,指标层11个影响因素的均值得分为标准,进行两两比较,建立两级判定矩阵,对两级矩阵权重值加权综合,求出权重向量WAHP(见表1),同时计算出指标分量差异系数GAHP=0.16,t值为0.18。

2.主成分分析法求Wrc

笔者采取李克特五级量表测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影响因素。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客观权重之前需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以衡量采集数据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Cronbach’s Alpha为0.765,KMO值为0.708,Bartlett球形检验sig值也显著,各项检验指标均达到统计要求,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对来自102份大学生样本的11个指标原始值进行测度转换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3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9.8%(大于85%),根据各主成分对应方差贡献率与累积方差贡献率比例。计算主成分1~3的方差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1.8%、25.9%、22.2%,根据3个主因子在11个指标上的分量,对各变量来源于每个主成分的权系数计算,累加可得各变量的总权系数,归一后可得各变量的权重,求出权重向量WPc。见表2。

3.综合权重法确定权重

根据综合权重法可知:

W=tWAHP+(1-t)WPc=0.18*WAHP+0.82Wpc

=

(0.05,0.11,0.06,0.08,0.08,0.06,0.17,0.10,0.17,0.07,0.06)

综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影响因素综合权重分别为:大学生心理特征(性格、态度)5%,日常实践活动11%,原先信仰6%,家庭信仰8%,家庭经济8%,家庭教育6%,思政课程开设17%,教学水平10%,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17%,社会舆论7%,社会经济水平6%。

四、结果讨论

在综合权重法计算出的各影响因素权重结果中,思政课程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大学生日常实践活动及教学水平四项影响因素所占权重达到55%,充分表明学校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在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时。应该着重从学校层面人手,如提升思政教师教学水平,改变刻板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采用互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开发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思政课程;创造良好的实践学习平台。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受与领悟马克思主义对于自身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利用教师及学校相关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及长久持续的保障。

另外个人及家庭相关因素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影响相对较小。特别是大学生个人心理特征与原先信仰。这也说明大学生正是价值观与人生观确立初期,对各种价值取向认识模糊,可塑性较强。对环境的感知及受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可通过对其所处环境的塑造进而引导价值取向的转变与形成。即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培育实践过程中因将重点放在以学校为中心的相关影响因素上,通过环境氛围的塑造、加强理论基础的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动态几何图形的生成算法 下一篇:关于出租车载客地点序列推荐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