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粒红花生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研究

时间:2022-06-19 06:15:57

四粒红花生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花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强劲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随着我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步伐的加快、农业向质量型及效益型的转变,种植结构也向高效益型作物调整,而花生作为一种高效、多用途、适用性强的作物,正好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花生产业也呈现了蓬勃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花生属耐瘠薄、耐干旱的大宗作物,有农作物中的“骆驼”的美称,又是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的豆科作物,这对于一些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如白城、松原来讲,很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四粒红花生;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08-37-2

四粒红花生是东北多年来主推的品种,它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E,钙,铁,锌,锶等微量元素,还含有人体必要的各种氨基酸,有促进人体发育、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之功效。果仁鲜红色,粒度均匀,米质优良,有光泽,味道香纯可口,含油量高,深受食用者与榨油厂家喜爱。但四粒红花生的生产,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量低、质量差等。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就花生生产提些粗浅看法。

1 存在问题

品种退化严重。目前白城市主栽的“四粒红”品种是70年代引进的,由于农民忽视提纯复壮工作,年年用商品荚果作种子,“四粒红”原有的特性所剩无几,果仁颜色由深红已变为粉红,平均四粒率仅占结荚总数15%左右,其余多为三粒或两粒。

重迎茬现象严重。由于土壤条件有限,很多地方都只能在一块土地上多年种植花生,致使病虫害发生严重。笔者调查,连续种植两年同种作物,可减少20%~30%。

密度不够。我市栽培花生都采用单行垄种方式,农民多采用人工点播或刨埯种方法。通过对全市5个乡10个村50个农户花生田实地调查,平均公顷埯数仅达8.5万埯左右,保苗数不足17万株(每埯双株),比理论要求每公顷减少埯数15%。

肥料投入不合理。70年代至80年代,农民种植花生只习惯施农家肥,自90年代后,农家肥数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目前85%面积的花生依靠化肥,农民所用化肥通常只限于磷酸二铵、尿素或氮、磷、钾各为10%的三元素复合肥。中等肥力的地块,农户一般每公顷施用美国产磷酸二铵75~100kg,加尿素200kg,或三元素复合肥300kg,这样的施肥比例和用量不但不符合花生需肥规律,而且造成投入上的浪费。

徒长现象较为普遍。由于肥水管理不当,一般年份株高达50cm,雨水大的年份株高可达60~70cm,往往造成地上部分长势过旺,影响生殖生长。

花生品质还有待提高。在出口过程中,虽没有发生过黄曲霉毒素和农药残留超标事件,但产品质量仍是出口中受“绿色壁垒”限制的关键。然而农民在生产上还没有把标准化生产摆上日程,滥用农药现象还较为常见。

2 改进措施

2.1 选择优质的四粒红品种

由于缺乏科学种田意识,农民不注意品种的混杂退化,我们应不断引进新的经过提纯复壮的优质四粒红品种,精心筛选并进行发芽试验后再使用。

2.2 改善土壤环境

首先要深耕细作改良土壤。事实证明,深耕比浅耕增产百分之10到20以上。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增产原因是:深耕能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改善土壤的水,气热状况;熟化土壤,改善土壤营养条件,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建立良好土壤构造,提高作物产量;消除杂草,防除病虫害。同时在深耕的基础上,通过多犁多耙,翻转耕作层,使下层土壤暴晒风化,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疏松土壤,增强通透性,平整土地,防止渍水。其次要起畦。起畦便于排灌,避免积水,进一步加厚土层,有利于根系生长,便于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有利于提高土温和田间通风透光,提高群体光合作用。

2.3 尽量避免重茬

花生不宜重茬,重茬不仅减产而且病虫害明显增多,我们要尽量轮作换茬。但是由于土地资源有限,重茬便成为制约花生的一大障碍,对于不可避免的重茬就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救。一是同一品种进行不同地域轮换栽培:由于多年连作品种抗性降低,产量开始有下降趋势。为此我们尝试把四粒红从不同地区进行换地种植,比如白城到松原买种,松原到白城买种,由于各地菌落不同,异地换种后花生抗性有明显提高,一般增产10%~20%左右。这一方法得到迅速推广。二是使用重茬剂。经过多年的试验证明,目前较有效的重茬剂有秦皇岛领先科技公司生产的花生根瘤菌剂和蛟河沃土研究所的产品“土地乐”效果不错,均提高产量在10%以上,且能有效抵制苗期病害。

3 改革种植方式

由小垄单行改大垄双行。由目前的60cm小垄单行垄种改为90cm大垄双行种植或改为45cm小垄单行种植。这样每公顷可以比原来增加1/3埯数,使公顷埯数达到10万埯以上,以保证合理密度,其增产效果已在洮北区金祥乡得到验证,增产幅度在15%左右。

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覆膜花生可提早播种提早收获,也可避免花生收获时碰上雨造成烂果、芽果和黄曲霉的侵染,从而促进花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试验证明,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不仅可增产20%~30%,而且可提早成熟15~20天。单产水平至少

可提高25%,投入产出比可由不覆膜的1:2.8提高到1:3.5。

坐水种植技术:许多干旱地区如松原、白城十年有九年春旱,针对这一气候特点,为保证出全苗,大力提倡坐水种植,经过几年的试验证明,坐水种植的地块出苗率达95%以上。

4 合理施用肥料

花生营养元素的大部份是从土壤中获取,对当季肥料的利用率很低,为氮素41.8~50.8%,磷素15~25%,钾素45~60%。花生氮磷钾养分需求量基础数值为:每生产100kg荚果需氮5kg、五氧化二磷1kg、氧化钾2kg。磷素施入土壤后易被固定,当季利用率比氮、钾低,而花生生长所需氮素60%来源根瘤菌固氮。因此,应减少氮肥,增施磷肥、钾肥,氮、磷、钾肥施入纯量比例应为1:1.5:1。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补充钙、硼、钼、锌等微量元素,按目标产量3000kg/hm2计算,建议施肥量为:优质腐熟农家肥25000kg/hm2,硅钙肥210kg/hm2,磷酸二铵160 kg/hm2,尿素75 kg/hm2,磷酸钾100 kg/hm2或施适量的花生专用肥。

增施钙肥,多年来人们在花生施肥中只注重氮、磷、钾大量元素的施用,而忽略了花生对钙元素的需求。钙能加强植株体内氮素的代谢,促进根系和根瘤的发育,增加根系活力,防止花生早衰,还能促进花生果仁饱满,提高百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增强花生抗病性能。钙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应根据土壤含钙量和花生的需钙特点确定。一般每ha含钙量在75~210kg时,就应施钙。确定是否缺钙的方法多采用叶片诊断法,即在花生播种后40~45天,取主茎顶端第4~6片叶,分析叶片含钙量,当叶片含钙量低于1.2%时,表明花生缺钙,作为钙肥施用的主要有石灰、石膏、贝壳粉。一、酸性土壤施用石灰。用量一般为每ha375~750kg,主要用作基肥撒施,也可于花生初花期在结果区开沟追施。如土壤pH超过6.8时,则不能施用。如要大量施用必须在花生播种前几个月撒施,以防pH增高。二、碱性土壤施用石膏。用量一般为每公顷300~450kg,严重缺钙地块可适当增加。主要用作追肥。三、贝壳粉最好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施用钙肥的花生一般增产5%~20%,高者可达30%以上。钙肥施用量不可过少,否则,增产不明显。也不可过多,否则,不仅造成浪费,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经济效益。同时,如遇土壤干旱,要及时灌水,保持良好墒情,促进钙肥的有效性,提高根系对钙的吸收,保证花生优质高产。

推广花生根外施肥技术:由于多年的种植习惯,农民在种植花生时只重施底肥,而在花生整个生育期间不再追肥,为改变这一落后习惯,我们积极推广根外追肥技术。经多年的试验证明,花生在生长期内进行根外追肥可提高产量10%以上,即在花生的苗期、开花期、荚果膨大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微肥等,进行根外追肥将有利于根瘤的形成和繁殖,也有利于增大叶面积,促进分枝,花芽分化和花器形成,增加开花量和下针结荚数,从而提高产量。

5合理控制花生徒长

花生前期徒长,影响开花、下针;中期徒长,结荚减少,特别中后期徒长严重,会引起倒伏,病害加重,造成早衰,从而导致花生严重减产。预防花生徒长应采用如下措施:注意氮肥的施用时间,应在5片真叶以前,最好在3~4片真叶期施用; 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亩施尿素以8~10斤为宜,最多不超过15斤; 排渍水,雨天要及时排除田间渍水,降低田间和土壤湿度 药剂控苗,如出现徒长,在初花期可用矮多收50g/亩,盛花期100g/亩控苗;在盛花期喷施多效唑,当植株高度35cm时,亩用15%多效唑20~30g,加水25~40kg喷雾即浓度为50~100ppm。

6改善花生品质

要合理轮作,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切记不可过量,以免造成农药残留,影响花生的品质。

作者简介:于百复 (1980—),女,就职白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上一篇:浅谈吉林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议大豆两种主要害虫的特点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