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拉拉队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6-19 04:43:06

广西高校拉拉队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等方法,对广西高校拉拉队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使用的学习评价体系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就关于广西高校拉拉队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拉拉队 课内外一体化 评价体系

拉拉队运动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从2001年开始走进我国大学校园,2009年正式纳入我区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拉拉队运动以特有的青春活力,团结向上,健与美的时尚元素赢得了众多高校学子青睐,为了使拉拉队运动在高校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有效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必须结合,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大学生体育观念、体育习惯和自我锻炼能力形成的最后阶段,拉拉队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得以广泛应用。一个教学模式的好坏,是否实现教学目标,需要通过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检验。本文通过对广西开设拉拉队课程的高校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拉拉队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影响拉拉队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拉拉队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广西高校拉拉队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

体育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结合适当的方式与手段,对体育教学的构成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的综合评价活动。因为拉拉队运动在广西高校体育教学中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缺乏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全面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大部分高校沿用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评价体系对拉拉队运动进行教学评价,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1.评价目标的理论与实践脱离

教学评价有着明确的目的,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广西高校拉拉队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评价目的同样也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和调节,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实现育人目标,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为了上课而教学,为了评价而评价,没能充分发挥评价作用。

2.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单一不全面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然而由于高校体育长期受到以体育课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课外锻炼和学习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导致了评价内容过于强调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而学生的体育意识、自我锻炼能力、体育精神等情感因素被忽略,有悖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要求。调查显示,学生的体育成绩主要由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决定,这两项的权重之和为90%,其中运动技能的权重为70%,这说明目前拉拉队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使学生准确与完美地掌握动作技术,忽略了拉拉队运动的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虽然学习过程与表现也是学生体育成绩的组成部分,但权重最高仅为10%,但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深入学习、全面学习和掌握拉拉队运动方法的深层动力机制,直接影响学生课外参与拉拉队运动的积极性,有碍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到实处。

3.评价方法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有助于发挥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功能。拉拉队运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参与者的表现力、肢体的协调能力以及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这些都取决于参与学生的个性和先天的协调能力,在评价方法上大多数采用统一评分标准的绝对评价,过于注重定量客观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和个体差异,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不符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因此,在评价方法上要全面考虑,在确保学生正确掌握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过程评价,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显示,单一的教师评价,没有学生的自评、互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学习掌握状况缺乏了解,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拉拉队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结合拉拉队运动项目的特点,根据学生课堂内学习掌握的专项技术和体质健康标准,课外参加拉拉队协会、校内外各种比赛以及社会拉拉队表演等各种实践活动的情况,制定全面的评价标准,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采用结果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拉拉队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确定指导思想、构建原则、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1.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构建原则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首先必须坚持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原则,教学目标决定评价目标,教学目标和课程学习评价又要与教学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健康第一”的思想无疑也应该贯彻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中。其次,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评价体系构建还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使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拓展自身技能掌握状况,检验教学质量与效果。第三,遵循区别对待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使评价体系简单易操作的同时又能促进个体自身最大价值的实现。

2.拉拉队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让课外实践活动成为课内教学的延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参与作为评价指标的内容,评价权重比例相同各30%,目的是调动学生课外参与拉拉队运动的热情,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改变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可有可无的现状,凸显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其次,身体素质指标主要根据达标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定,这是反映学生通过拉拉队运动生理机能的提高水平,评价权重为20%。第三,学生的学习态度评价指标,占评价权重20%,一改以往过程评价权重较低导致教师、学生忽视学习过程,主要评价学生对待拉拉队课程的态度,包括课内外的出勤以及课堂学习表现,是否发挥了拉拉队的团结互助精神,优秀的同学是否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学生学习前后进步的幅度,课后自我锻炼时是否用科学有效的手段。

不同的评价权重是用来区分指标重要性和客观反映评价结果的数值,为了便于拉拉队教学评价的综合得分,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拉拉队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标准

源于拉拉队运动的特点,教师对课内学习的评价不能过于追求完美和唯一标准,因为不同的学生个性不同、先天协调能力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对动作的理解和把握也会存在个体差异,例如学习规定动作时,舞蹈拉拉队中不同舞种要求的力量技术、肢体和面部表现力有所不同,但公共体育课上的很多学生对动作和表现力很难准确把握,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可以用小组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教师此时结合学生的评价结果,给予合理评价。在小组自编套路评价时,自编套路主要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考核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从学生动作的编排与音乐的结合、动作的衔接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综合学生创编参与程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学生课外实践的出勤情况,参加协会、比赛、表演、组织活动、参加培训考核等不同因素给予不同的客观评定。参与一个课外实践元素就评定相应的分数,下限为至少参与3个元素,才能达到及格标准。

学习态度主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课内外的出勤状况、学习前后进步幅度、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情况进行评价,在出勤评价中,请假不扣分,迟到扣1分,旷课扣3分,缺6次课以上取消考试资格,以此标准教师根据学生学期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

4.拉拉队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法应用上,首先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即体育人文因素如学习态度、思想品德、锻炼能力等通过定性指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其次,过程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终结性评价;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综合考虑进行最终评价,这将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改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在高校拉拉队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课内学习、课外活动、身体素质、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应用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通过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拉拉队教学质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也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拉拉队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2.建议

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需要角度出发,突破片面单一的“达标”评价束缚,向多元化的综合评价转换。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能力还未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评价成绩不能反映学的真实水平,实践过程中仍需教师的引导,如何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是本课题今后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吴立柱,司鹏巧.普通高校课内外一体化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

[2]赖锦松,余卫平.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武术课学习评价的实验研究.广州体育学院,2005,25,4:105~107

[3]陈坚华,莫飞.我国部分高校实施俱乐部制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体系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1:92~95

[4]傅君芳,王元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体育科学研究,2004(8)

上一篇: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设想和建议 下一篇:探求简单高效的汉语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