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土板一上创奇迹

时间:2022-06-19 12:30:57

从赤峰市区出发,沿平双公路北走2公里,就来到了全市规模最大、效益最高的设施农业园区―全家梁万亩设施无公害蔬菜园区。驻足园间,一幅浓墨重彩的丰收图铺展开来:一栋栋温室大棚如银浪排天,一条条作业路纵横交错,一辆辆运菜车往来穿梭,辛勤劳作的农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园区位于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于2004年开始启动,经过5年发展,如今已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3086栋,总种植面积达9000亩,可实现年收入6000万元以上,每亩棚室年均收入2-3万元,全村有60%的农户参与其中,全年收入的80%来源于棚菜生产,仅此一项人均增收5400元。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以“黄土板不高产”著称的旱坡地,年景好时每亩纯收入也不过200余元,如遇天灾颗粒无收,是典型的“薄产田”、“望天收”。是什么力量让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化出神奇?

思想引导 启动园区建设引擎

北洼子村距市区仅2公里,如何将区位优势变成百姓增收致富的优势,这是几届镇村干部苦苦思索的问题。当一些地方发展大棚致富的信息不断传来,镇村干部感到这是一条希望之路:“这里紧靠城区,全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又近在咫尺,如果我们也发展设施农业,给城里建一个‘菜篮子’,那可是给咱百姓致富开辟了一条快车道。”于是,镇村把发展设施无公害蔬菜作为主攻方向,把收成不高的全家梁旱坡地作为园区建设的基地。“园区启动时,群众并不认可,认为设施农业投入大、风险高,都持观望态度……”北洼子村主任李俊杰诉说着园区建设的艰辛。为让群众尽快转变观念,他们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70余人,先后三次到喀左、凌源、山东等先进地区“取经”学习,回来后多次召开村民大会,介绍外地经验和学习体会,挨家挨户做动员。“要让群众跟着干,先得做给群众看,我们村干部每人都建了棚。”通过典型示范、效益“说话”,村民建棚的热情终于被发动起来。村民张亚辉从建园初就开始建棚,如今他一家就经营着50个棚,年收入都在70万元以上。在典型示范的带动下,不仅使本村的农户纷纷参与到发展设施农业中,还吸引了众多外来户,目前园区中有30%的棚户来自外地。“现在本地和外地的农户都纷纷抢着承包温室大棚,园区棚室建设供不应求。”李主任脸上绽放出成功的喜悦。

政策推动 打破园区发展瓶颈

一家一户条块分割的土地不利于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曾一度成为园区建设的瓶颈。镇村两级大胆探索尝试,在全区率先推出了“反租倒包”的办法,打破了这个瓶颈,即: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前提下,由村里以每年每亩400元把全家梁规划区土地统一反租过来,再以相同价格承包给建棚户,调整出来的土地,镇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为了抓好园区建设,镇里成立了专项推进组织,切实保证园区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同时还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协调银行贷款、发放建棚补贴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户建棚初期投入过大、资金不足的问题:先后投入10余万元在园区修建了环形作业路,无偿提供水、电等配套设施,协调银行为建棚户提供降息、贴息贷款,每年每个棚给建棚户补助1000元。村民张文海多年前靠养鸡维持生活,由于市场行情不稳定,不但没赚着钱,还欠下了很多外债,园区的建设使他看到了希望,但苦于没钱投入。镇村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使他不但水、电、路不用愁,还办到了贷款、拿到了补贴,终于圆了他的致富梦,如今他经营的3个棚年收入达10多万元。为了让园区的蔬菜顺利卖出去,镇村组建了20余人的经纪人队伍。成立了园区蔬菜合作社,引进了龙头企业赤峰绿野无公害蔬菜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了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冷藏保鲜库等,精心编织起全方位、立体式的市场销售网络,使园区的蔬菜不但畅销本地,还远销北京、山东、福建以及韩国、俄罗斯等国家。

科技助力 鼓起园区发展风帆

效益好不好,科技是关键。建园之初,园区种植的品种比较单一,致使产品价格上不去,收益低。镇村成立了园区党支部和蔬菜合作社,建成了集宣传政策、培训技术、行情、预报天气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广播站,随时各种政策、种植技术和信息,还建设了综合教育培训中心,定期对棚户面授种植知识、手把手教技术,组建了技术员队伍,长期提前、产中技术服务。同时还多次聘请市、区甚至外地的技术专家来园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使农户由传统的“种田”把式逐渐转变成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种植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在园区蔚然成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园区引进了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以色列海泽拉公司,建设了10个高科技试验棚,对番茄、黄瓜等几十个新品种进行试验推广。建设了各种科技示范棚20栋,使园区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增加了园区农产品的附加值,有些蔬菜价格由过去每斤几毛钱一下上升到几元钱,还被远销到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实现了由“提篮小卖”到“盛装远嫁”的飞越。

穆家营子镇党委书记王顺信心满怀地说:“下一步,我们打算重点在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高标准、优化结构、打造样板工程上下功夫,争取将项目区打造成松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自治区级设施农业的样板工程,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形成设施先进、功能齐备的重要围城产业基地。”

上一篇:沙漠里的人家 下一篇:盐碱滩上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