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6-19 06:30:40

小学生语文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 要: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不竭动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不断推进的驱动力。目前。创新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思想中,但目前创新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

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大量创新性人才,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同时,瓶颈和困难也开始出现。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具体实践进行探讨。

1 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创新能力(含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倡导全新的人才观,它从创造力的普通性和可开发性原理出发,认为受教育者人人皆有创造力,且能经过教育与训练提高,直至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谈及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时也强调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确立了明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怎样的理想境界呢?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创新、教材应用的创新、教学策略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2 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程度不同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教学理念保守。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要阻碍。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逐渐得到普及,也规定了其发展的新方向。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结果。不重方法;重工具性,不重人文性;重机械化记忆,忽视创造性品质的培养”的传统观念依然牢固。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模糊,致使小学语文教学深受传统理念的影响。追根溯源,是单纯追求高升学率、高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和个性,导致学生一味的接收来自外界的死知识,而不能结合自身特点发挥所长,提高综合素质。这样的教育,不仅给学生带来普遍压力、造成心理问题,而且也使教师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只是一味的固守传统。

2.1 教学模式陈旧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师的附属。课堂氛围沉闷无趣。根本原因是没有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内容的编排没有结合学生的基础进行,学生缺乏主体地位就会丧失对小学语文的兴趣,导致其创新思想和个性思维不断被扼杀。比如,某教师教学古诗江雪时,运用给诗配画的方法启发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但教师不是让学生主动自我的去读书去画画,而是自己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学生只需要在下面看和听课。这样不仅使学生失去读书品味的机会,动手实践的能力也不能得到提升。创造力和思维被固定,想象力受到严重制约。这样教学效果就大大降低。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不相信学生自身的潜力。语文教学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从而选择相应的适当的教学模式。

2.2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不当

如果教学目标模糊不清,并杂用多种无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创新的进行就会举步维艰。教学创新需要在正确的理论和教学指导思想上进行。若是没有从正确教学指导方针上进行讲课,而是只进行形式上的改善,那么创新就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学生的身心、心理和个性的发展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应该与之相适应。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样便可以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和水平。

3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3.1 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小W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弄清楚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采用“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把重点多放在“人文因素”的培养上。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课堂氛围的感染,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通过语文的学习来陶冶他们的情操,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平衡健康发展。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循循善诱,使学生充分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此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3.2 创新教学理念,勇于创造

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创新意识,秉承创新理念,这样不仅会使课堂耳目一新,也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兴趣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只要提高了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一定的创新会大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好课本知识的同时,保持学习热情,对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打破常规规律,突破传统束缚

首先,语文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虽然以文字为主,但是作者所体现的情感通过学生的实践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课外材料,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刻感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散发思维,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式。其次,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品德素质,努力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能开阔视野,这样语文教学的创新才能够体现出人文理念,语文教学往往才会更能打动人心。

3.4 善于发现教学问题

教师应善于发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课堂教学更完善,通过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空间,增强学生的实践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培养新型创新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自我。创新性教育的推进需要国家、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打破传统模式的长期的阻碍,发挥新型教学策略和方式的作用,这样才能用新型教育培养出的新型人才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上一篇: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