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

时间:2022-06-19 06:05:08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37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 社会支持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219-02

一、问题提出

核心自我评价(core self-evaluations)是由Judge等人提出的,他们借鉴了Packer的核心评价的概念。Packer将核心评价定义为“人们潜意识所持有的最基准的评价”,这些评价是对个人生活的自我、他人和现实三个基本领域的评价。Judge等人认为核心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对世界和对他人的基础和基本评价。[1]他们重点研究了对自己的核心评价,即核心自我评价,将其定义为:“个体对自身所持有的基准的评价”[1],并依据基本性、广泛性和以评价为中心的原则,从众多人格特质中筛选出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来描述核心自我评价。

对于核心自我评价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上。Judge通过对三种不同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当个体自我报告时,核心自我评价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为0.48;当重要他人报告时,两者的相关为0.36。[2]Judge和Bono对169项相关研究的元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核心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平均相关为0.23。[3]后来,Judge等人考察了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快乐感、压力、紧张之间的相关,其相关分别为0.25,0.56,0.23和0.24。[4]Judge还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和工资、组织投入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和事业高原现象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5]所以,核心自我评价在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工作绩效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对社会支持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精神病学的研究,此时社会支持是作为个体从他人或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的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工作中的问题和危机。[6,7]作为一种支持性资源,社会支持可能会影响个体对自身的评价。由上文可知,核心自我评价在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探讨社会支持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对于明确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了解核心自我评价水平高低差异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贵州省某高等本科院校400名大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375份,有效回收率93.75%。其中男生140人,占37.3%,女生235人,占62.7%。平均年龄为20.61±1.37岁。大一学生共168人,大二学生共103人,大三学生共104人。

(二)研究工具

1.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采用由Judge编制,经研究者翻译、修订,形成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8]此量表是一个单维度自评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信度测定:核心自我评价量表α系数为0.83,分半信度为0.84,间隔3周的重测信度为0.82。效度测定: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为0.48,与大五人格问卷的神经质、宜人性、外向性、责任心和开放性维度得分的相关分别为:0.64、0.115、0.259、0.666和0.080。采用5级记分法,从1到5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

2.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由叶悦妹等编制的《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9],该量表以肖水源的社会支持理论模型为基础,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共17个项目。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814~0.874之间(大学生样本),全量表为0.920。采用5级计分法,即“符合”记5分,“有点符合”记4分,“不确定”记3分,“有点不符合”记2分,“不符合”记1分。

(三)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二、结果

(一)核心自我评价在年级上的差异

以年级为自变量,以核心自我评价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注:*表示P

表1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

(二)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在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之间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3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

(三)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以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为自变量,以核心自我评价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表3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显著(P

三、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大二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三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一学生在结束繁重的高中学习后,刚刚进入大学阶段,对学校生活还不适应,对未来、人生的走向比较迷茫,对自身的理解也不够深刻,所以自我的评价较低。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和探索之后,逐步适应了大学自由的学习气氛,渐渐学会合理规划个人的时间,学业上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人际上与同学、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增强了。

在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之间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及其分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10]这说明,个体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水平越高,其核心自我评价的水平就越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显著。这说明,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预测核心自我评价的水平。

核心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其自身所持有的基本的评价。个体主观感到或者实际从家人、朋友等处得到的支持性资源,可以看做是个人潜在拥有或实际拥有的财产,这种财产在进行评价时可以被人看做是一种个人评价的依据从而增强个人评价水平。支持利用度反映了被测者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的情况,它可以被视为一种个人能力,个人的能力越强,对自我的评价自然就越高。所以,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越高,核心自我评价就越高。

特别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于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更大,具体来说,主观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显著,解释率为10.4%;客观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显著,解释率为1.3%。客观支持反映个体认为自己实际得到的社会支持状况,主观支持反映个体感觉到自己拥有的的社会支持方面的资源。这说明,相比于个体从家人、朋友等人际关系网中实际获得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个体知觉到家人等能够给予的潜在支持对于维持个体高水平的核心自我评价更加重要。主观支持提供给个体的心理保健性的影响作用比客观支持带来的实际支持作用更大,这说明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这一分维度的心理保健作用对于维持高水平的核心自我评价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udge T A.Locke E A,Durham C C.The dispositional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A core evaluations approach[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7,19:151-188.

[2]Costa P T,McCrae R R.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NEO 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M].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1992:101.

[3]Judge T A,Bono J E.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traits—self-esteem,generalized self-efficacy,locus of control, and emotional stability-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1):80-92

[4]Judge T A,Erez A,Bono J E,Thoresen V J.Do the traits self-esteem,neuroticism,locus of control,and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indicate a common core construc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3:693-710.

[5]Judge T A,Thoresen C J,Pucik V,Welbourne T M.Managerial coping with organizational change:A disposi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9,84:107-122.

[6]时勘,范红霞等.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J].心理学报,2003,35(04):546-554

[7]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05):1175-1177.

[8]戴晓阳,张进辅,程灶火.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49-251.

[9]叶悦妹,戴晓阳.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5):456-458.

[10]杨晓峰,徐思安,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12:83-89.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ES and Social Suppor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uiZhou Province

JIANG Sh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self-evaluations and social support. Method A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CSES and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375 undergraduates. Result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grades in CSES(P

Key words:core self-evaluations;social support;college students

上一篇: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 下一篇:心理契约作用于高职不同学生群体的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