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9 05:45:16

《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苗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苗族音乐特色。

2、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和场景,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通过奏音乐、演音乐、唱音乐、画音乐、听音乐等欣赏的形式,探究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及特色。

[学情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已经初步培养起来,如果让他们从音乐要素方面来感知、体会、分析音乐仍有很大困难。但是学生音乐模仿能力已经很强了,所以从游戏入手,从身边的劳动人手,加入适当的律动去感知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从而掌握乐曲主题旋律困难不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并且愿意尝试把生活与音乐联系起来。

[教学重、难点]

听赏《苗岭的早晨》,综合表现。聆听速度和节拍的变化产生不同音乐情绪。

[教学设计亮点]

1、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设计整堂课,融入多种表现形式来丰富课堂。

2、通过引导学生律动,做声势动作,让学生来体会音乐节奏和节拍的不同,获得实践经验。

[教学过程]

一、熟悉和表现乐曲第二音乐主题

1、第一遍:随音乐节奏点头或轻拍手――感受节拍。

2、第二遍:听音乐拍半掌感受节奏速度、情绪。

3、第三遍:画图谱,提出问题:有几个乐句?每句有几拍?

4、学生画图谱,并哼唱音乐。

5、老师根据音乐做几个简单的律动动作(如摆手、摇手等),学生模唱。

6、师生共舞,根据音乐跳出节奏感和韵律感。

7、安静聆听,教师提问: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8、模仿拉小提琴的手势,最后来一遍主题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充分表现第二乐段的主题音乐这个切入点导入课堂,学生通过声势动作、律动等多种参与方式来充分聆听音乐主题、记住音乐主题等。

二、整体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1、揭示课题。

师导言:大家知道我们刚才听到的那段音乐是哪个民族的吗?对了,就是苗族的,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听赏一首《苗岭的早晨》,刚才我们听到的欢快、热闹的就是乐曲的第二乐段的片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聆听歌曲的第二乐段,看看第二乐段老师是怎么表现出来?

2、欣赏第二乐段,教师随乐画第二乐段图谱(略)。

3、师生共同表现第二乐段,每个片段配上合适的情境设计,显得颇具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对第二乐段第三片断尝试进行图谱创作,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直接进入《苗岭的早晨》的主题二,通过这段轻松、活泼、欢快的音乐,营造轻松氛围,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和学生一起感受音乐节奏与速度,在此环节中,音乐主题出现第二次的时候(也就是片断3),老师留出来不划,留给学生来完成,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呈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突出学生主体性。

三、聆听乐曲第一乐段

1、初次聆听乐曲第一乐段。设问:大家边听边想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情绪有什么不同?

2、第二次聆听乐曲第一乐段。设问:这段缓慢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的早晨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播放第一乐段音乐,师念旁白引导学生想象,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3、第二次聆听乐曲第一乐段。参与活动:用身体动作随乐表现。

四、欣赏乐曲第三乐段

1、聆听第三段主题音乐。设问:刚才我们已欣赏了乐曲的两个第一和第二乐段,接下来我们一起听一听第三乐段,第三乐段的音乐和哪个乐段相似呢?

2、师生探讨并小结:感受到苗家儿女的勤劳、热情、苗家山寨的秀丽;还发现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形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学唱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1、师导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聆听的这首乐曲改编自一首非常好听的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聆听老师的演唱,感受歌曲与所欣赏的乐曲的异曲同工之处。

3、学唱,出示歌词,老师通过带唱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魅力。

六、完整听全曲

1、完整聆听欣赏全曲,

2、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引子+第一乐段+尾声)

3、完整欣赏全曲,随乐用演唱、动作和打击乐器等多种形式参与表现乐曲。

七、小结

师:美丽的民族之花鲜艳芬芳,今天我们只采撷了其中的一朵,可爱的苗族之花,《苗岭的早晨》这首广为流传的艺术奇葩,带我们走进了古老的苗家山寨,让我们领略了这一民族的动人魅力。今后,我们将继续领略其他民族的风采。

上一篇:能把厕所打扫得比厨房还干净的人 下一篇:如何在“耻辱圈”下活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