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唤回“离群之马”

时间:2022-06-19 04:30:51

【摘要】人的性格各异,小学生也是如此,当老师们的目光被那些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的学生吸引时,总会有一些比较“另类”的学生,或因为不善言谈,或因为性格孤僻,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如果不给予他们一些特殊的关怀,这样的孩子就会成为“离群之马”,越行越远。如何唤回“离群之马”便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关爱; 离群之马;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下课铃声响后,我收拾完书本正要走出教室,突然间,我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对我说:“老师,这次学生讲坛我没选上,您能在哪节课上给我安排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给我提提建议吗?”

我抬起头来,看着他平静的脸,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看到这个孩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欣慰地笑了。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那得先说说我带的这个班级。作为班主任,我几乎每天都在充当着“保姆”和“警察”的角色,即便这样,我总是觉得班里还有出不完的状况。这帮孩子很聪明,但又不得不说,他们很闹,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每时每刻都想表现,几乎到了哗众取宠的地步。所以,我的目光被这些活跃的孩子们所吸引。

然而,有一件意外的事情,开始让我注意到,原来班级里还有一位“离群之马”。

一次语文课上,一位名叫肖晓(化名)的同学对一个问题的理解产生了质疑,向我发问。当他听完我的解答之后,似乎有点不服气的样子,刚一坐下,班里的“淘气大王”就突然张口说道:“肖晓,你明白老师的意思就好了,干嘛那么抠字眼呢?”肖晓马上暴跳如雷,大吼道:“你给我出去,这个班有我没你,有你没我!”“淘气大王”哪里会怕他,马上回他一句:“大家都希望你走,还是你出去吧!”肖晓听了,顿时流下了眼泪,打开教室门冲了出去。

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状况,在意外之余,见识到了这帮孩子居然这么大胆,敢不顾忌场合地争吵。更让我不可理解的是,在这群小小的孩子中间居然还隐藏着这么大的矛盾。来不及多想,我急忙走出教室,唤回肖晓,待下课后和他好好聊聊。

可是,在我的办公室里,肖晓的眼泪却一个劲儿地往外涌。除了安慰,我也没有了办法,因为从他的口中我几乎得不到任何信息。然后我就从班里其他孩子的口中间接地了解他。但是,我几乎得到了相同的答案:他太较真了!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们的评价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他确实很难接受别人和他不一样的意见,而且情绪很容易失控。后来我几次试着和他谈心,随便聊聊,都是无果而终。因为他总是没等开口,眼泪就开始流出来,就没法正常表达了。

从此之后,我开始慢慢观察肖晓的行为。我发现,当下课了大家都去玩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手里捧着很深奥的课外书。于是,我开始思考,肖晓的心理问题是不是与他的家庭有关系呢?原来,肖晓的家境很好,父母都是企业高管。在父母的培养下,肖晓从幼儿园起就是个“小明星”。肖晓很爱读书,并且小小年纪读的书涉及各个领域,虽然还不可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却能理解学者们的观点。在同龄人中,可以说,算得上是“小百科”了。这样的优越感,让肖晓的性格确实与众不同:他总是以敌视的目光对待别人,比如,军训时他也只能看到教官训学员时的“凶神恶煞”,丝毫看不到教官的辛劳……他的言论总是很偏激,总是爱与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于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一他偏说二,他觉得同学的想法幼稚,同学们觉得他的行为怪异,他和其他同学总是隔着什么,长此以往,逐渐使自己成了“离群之马”。孩子忍受着“离群之马”的孤独,更遗憾的是,当孩子情绪失控时,父母虽然尽可能地与孩子交流,却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对于父母的开导孩子也几乎听不进去。

可是,作为老师,我怎能眼看着这样的状况继续下去?于是,我采取了多种方式帮他解决问题。一方面,与他的家长配合,将肖晓喜欢看的书进行重新筛选,为他挑选了一些更适合这个年龄段看的书。肖晓了解到很多负面的、人性弱点方面的内容,肯定和他看的书有关,知识渊博固然重要,但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对于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和帮助,我总是经常和他提起,让他从现实中看到美好,看到一些不图回报的付出,使他的心灵不断产生触动。并且多和他聊,多听他倒苦水,而且对于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上学期末,班里要组织新年联欢会,我还特地分配了肖晓一项工作,要他负责费用预算,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肖晓的机会,也是一次给他增强自信的机会。事实证明,我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他的妈妈后来告诉我,当时他连续几天都在商店对比商品质量和价格,为的就是能让班里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如果放在几个月前,他肯定会躲得远远的。

这个学期,我发现肖晓更加快乐了。下课后,他更多地是和同学一起玩耍,而不是闷在一边看书。看待问题时,观点也不那么偏激了,更可喜的是,他能够承认并接受这些闪光点。看到肖晓的改变,我很开心。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离群之马”虽不一定是“害群之马”,但我们不能忽视了他们的存在,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都渴望得到大家的关怀和鼓励。

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带学生到一片杂草地去上课,他问学生:“如何才能除掉这些杂草?”学生有的说用镰刀割掉,有的说用火烧。然而,苏格拉底却告诉大家:“除掉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让庄稼逐渐占据杂草的生存之地。”

其实,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是自卑心理,抑或是逆反心理和敌视心理,都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大敌。如果没有正确地引导,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被这些“杂草”所占领,所以,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除去“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关爱和鼓励在孩子心灵里种上“自信、友爱”这样的“庄稼”。

上一篇:游戏外包产业在中国 下一篇:英伦风社交系唇品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