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加”模式助“三赢”

时间:2022-06-19 03:52:59

“双加”模式助“三赢”

2002年以来,河南省宛城农村信用联社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积极开展创信工程,探索“农村支部+协会+党群信用联合体”的“双加”模式,使农村信用社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建工程,铸业务品牌

2002年以来,河南省宛城农村信用联社在全辖开展了创建信用乡镇的工作。在创建中,他们坚持“农户自报、小组初审、信用社确定”的工作程序,坚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原则,制订了严格的年检年审制度,建立了守信户准入和退出机制,使守信卡贷款成为宛城区农村信用社的一个品牌业务。截至2005年年底,共发放守信卡贷款20513万元,全区评定信用户5.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0%;评定信用村11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3%;评定信用乡镇6个,占乡镇总数的42.8%。守信卡贷款收回率达到了99%,成为宛城农村信用联社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提升层次 创“双加”模式

随着信用乡镇创建活动的深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守信卡贷款因其额度小、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已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宛城联社从实际出发,着手探索党群信用联合体的创建工作,进一步丰富创建工作的内涵。

党群信用联合体,就是由党员干部或致富能手牵头,由5~10户有一定致富能力、恪守信用的农户在基层党组织的协调和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自愿组合起来,成员之间实行贷款互保、风险共担,借款人采取私有财产协议反保(抵押)形式向担保人再保证,农村信用社将守信农户的分散信用捆绑,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向借款人核定贷款额度。

在探索“双加”模式的过程中,宛城联社始终把握创建的七个关键环节。一是紧紧依靠各级党政,发挥其引导、规划、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二是选好负责人,必须由诚实守信、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员担任负责人;三是农户间可以强强联合,也可强弱联合;四是农户必须在信用社没有陈欠贷款并成为入股社员,才有资格加入党群信用联合体;五是每名联合体成员的贷款额度一般控制在10万元以内,农户实施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自筹,信用社主要支持流动资金贷款;六是坚持“小规模、大群体、投资少、见效快、边积累、边发展”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走稳健致富之路;七是因地制宜选择产业。

一、搞好试点,示范引路。2004年8月,宛城联社首先在新店、高庙、溧河、金华、茶庵、黄台岗6个乡镇,创办奶牛养殖、蔬菜种植、黄牛加工等7个党群信用联合体试点。新店乡的惠庄养猪联合体是试点之一,由汤某等7户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到信用社申请成立。经信用社和惠庄村两委共同把关,认为该联合体的成员都是信用户中的黄金户,不但符合贷款要求,而且由于都是经营生猪养殖,联合体成员能够形成劳动互相支持、技术互相指导、信息互相交流的全方位团结互助格局。信用社对该联合体授信50万元,发放贷款45万元。每个联合体成员凭联合体贷款证,在贷款限额范围内可随时到信用社贷款,免去抵押、质押等繁琐手续,贷款证被形象地称作“绿卡”。

二、制订制度,规范运作。宛城联社制订了《联合体章程》、《联合体组建程序》和《联合体档案规范化管理》等制度,使联合体在内部运作中达到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组织销售、统一项目开发、统一履行还贷责任的“五统一”。对成长阶段的联合体,重点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管理和营销方面的难题;对条件成熟的党群信用联合体,动员其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争取成立专业协会,促其上档升级。

三、知识下乡,科技帮扶。为了解决农民想发展项目没技术、想学技术没门路、盲目生产无效益而导致贷款不能按期收回的问题,宛城联社无偿为他们印制了600余本实用科技手册,并发给客户经理人手一册,还订购了《河南日报》(农村版)等报刊200多份,做到欲支农先知农,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水平。宛城联社机关与基层客户经理还实行一包一、一对一、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畅通信用联合体贷款的“绿色通道”,大力营造“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关心创建”的良好氛围。

四、多方筹资,政策倾斜。宛城联社一方面以自我筹资为主,开展政信协作,积极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尽最大努力争取人行支农再贷款。在支持序列上实行“两个提高、四个面向”,即提高联合体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提高联合体的授信额度;面向农村信用示范大户,面向联合体成员户,面向农业科技大市场,面向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截至2006年3月末,宛城区联社辖内13个农村信用社共组建各种类型的党群信用联合体401个,涉及十多个产业项目。总授信额度超过4500万元,贷款余额3511万元,累计发放联合体贷款9896万元,贷款本息收回率达100%。

三方共赢 促和谐发展

以“农村支部+协会+党群信用联合体”为载体的信用工程创建,使宛城联社的业务经营实现了实质性突破,存贷款规模分别达到20亿元和17.8亿元,逐步成为宛城联社业务快速稳健发展的动力源和加速器,呈现出三方共赢、和谐发展的繁荣局面。

一、信用工程的创建,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如2004年年初以来,在当地农信社的积极支持下,溧河乡形成了种养加等联合体48个,联合体在信用社的授信贷款达600万元,带动33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200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605元。

二、信用工程的创建,加快了信用社业务的发展。面对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信用社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工作量不断增多的现状,宛城联社对信用户实行了分类管理:对一般信用户实行重点关注;对没有项目的良好户,5人以上成立信用联合小组,选举1人为小组长,专门负责贷款、还贷、收息、盘活等日常工作;对于有项目、有市场的黄金户组建联合体,实行规范化管理。这种做法在数量上减少了直接服务对象,在流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信用社的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加速了信用社业务的发展。

信用工程的创建,还使部分农村信用社实现了扭亏为赢。如宛城区黄台岗信用社原是宛城联社的亏损户,一年多来,该社通过创建信用联合体,扩大贷款对象和授信额度,向新增投放要效益。2005年,该社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263万元和5454万元,较上年增加1516万元和1319万元,实现利润128万元。

三、信用工程的创建,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如果说小额信贷解决了大多数农民的贫困问题,那么联合体则是发挥了产业规模优势和拳头效应,专业化趋势更加明晰。如溧河乡十里铺村在信用社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奶牛产业做文章,2004年8月由农民李恒三等5家奶牛养殖户联合组成“恒三奶牛养殖联合体”,目前存栏奶牛50多头,拥有资产7O余万元,年纯收入30多万元,单户年纯利润5万元左右,并由此带动全村建成了13个奶牛养殖联合体,奶牛存栏已发展到1900余头,日产鲜奶15吨以上,并与三色鸽乳业、绿白乳业等龙头企业对接,发展订单奶业。该联合体养殖户王尚青说:“过去家家养奶牛,常为牛奶销售愁。加合体后,生产规模扩大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与大企业有了订单,不出场、不出村就把票子赚到手了。”

上一篇:国际伪造货币小论 下一篇:寻找第三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