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碎桃花红满地 玉山倾倒再难扶

时间:2022-06-19 01:56:08

揉碎桃花红满地 玉山倾倒再难扶

一直很喜欢霸王别姬这个故事,也看了很多个版本的霸王别姬,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爱玲写的《霸王别姬》。看了这篇以虞姬的角度写的小说,感觉就是不一样,再去看一下《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霸王别姬这一事情的记载,于是心中感慨万千。下面我就来谈一下这两个版本中虞姬形象的不同。

一、陪衬与主角。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项羽时用了那么多的篇幅,而对于虞姬其人却没有任何铺垫。只有在倒霉的垓下那一刻,才让她横空出世突然现身于军中。想必这位史家先贤并不是偷懒没有去深入研究资料,也不是成心轻忽这位美人。而是他心里清楚,虞姬生前如何,在项羽这么一个伟岸丈夫的生命中太无足轻重了。在项羽创造的那段历史中更是一片流云飞絮。之所以司马迁要给予虞姬一笔“揉碎桃花,玉山倾倒”,仅仅是由于她死去的那个不同凡响。这个不同凡响再加上特殊的时间和地点,虞姬就不再是虞姬了,她凝固进了某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成为了某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最后一个动作的历史佐证、气氛烘托和强调说明。虞姬在项羽历史的终结点,成为了讲述他的历史时必须提到的一个部分。从本质上来说,虞姬并非是女人——甚至不是“人”,而只是一个符号。

在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中,虞姬不再是个衬托,而是个血肉丰满的主要人物,张爱玲以女人特有的视角,让虞姬作了一段惊人的思想独白,这是我认为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让我们不得不对虞姬产生重新的认识。虞姬用她的一腔热血,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让读者也沉浸在悲凉的氛围之中,为虞姬的红颜薄命悲哀,为他们的爱情哀叹。

二、附庸与思想的独立。

《史记·项羽本纪》中,虞姬从来没有“活过”,有的只是“一死”。在所有人的眼中,她从来没有自己独立的存在、名字、行为和动机。离开了虞姬,霸王还是霸王;但离开了霸王,虞姬便不可能再是虞姬。从本质上来说,虞姬并非是女人——甚至不是“人”,而只是一个符号。她那惊心动魄的横空出世,全部的必要和价值,只不过是给西楚霸王那过于金属质感的英雄衣襟别上一枚带有性别暗示的徽章,给那黑铁色的“十面埋伏”点缀上一抹亮眼的粉红,在粗重的男人气息之中散发出一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生况味——在那个男性纵横的世界中,这淡淡的一抹已经足够了。虞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不是问题。她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仅仅为了这短短的一瞬。宝剑挥舞,就在挥向她那洁白如蝤蛴的颈项时,这才是她真正的生命。多么美丽的一剑啊!浓缩了她的一生,洗去了霸王的暴戾,凝固进了历史……一日长于百年,那她这一瞬呢?

在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中,虞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自己把握了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命运不再是掌握在别人的手上。

张爱玲以女人特有的视角,让虞姬作了一段惊人的思想独白,这是我认为写得最为精彩的段落。“这样生存在世界上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他活着,为了他的壮志而活着。他知道怎样运用他的佩刀,他的长矛,和他的江东子弟去获得他的皇冕。然而她呢?她仅仅是他的高吭的英雄的呼啸的一个微弱的回声,渐渐轻下去,轻下去,终于死寂了。如果他的壮志成功的话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妆,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黯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当她结束了她为了他而活着的生命的时候,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和三四个殉葬的奴隶。这就是她的生命的冠冕。”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虞姬她有着自己清醒的、独立的思考。自古以来,女人就是为男人而活着。她们默默地成为成功的男人的背后的伟大的女性。为了他们的事业她们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她们甚至没有想过自己。如虞姬这般觉醒的女人只在少数。

虞姬的内心是充满了矛盾的,她面临着两种愿望或两种理想的选择和斗争。一方面,她深挚地爱着项羽,对他忠诚且痴情;另一方面是虞姬对自己命运的沉思:“十余年来,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她以他的痛苦为他的痛苦。然而每逢他睡着了,她独自掌了蜡烛来巡营的时候,她开始想起她个人的事来了。她怀疑她这样的生存是为了什么。他活着,为他的壮志而活着,他知道怎样运用他的配刀、他的长矛、他的江东弟子去获得他的冠冕。然而她呢?她仅仅是他的高亢的英雄的呼啸的一个微弱的回音,轻下去,轻下去,终于死寂了。”她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倘若项羽赢得天下,他就有三宫六院,或许她能够裹上一件宫廷的外衣,她爱的是项羽,项羽爱的是他的大业,她只不过是万紫千红中的一枝残红,被冷落、被遗弃。当得知四面楚歌的境地之后,为了自己不至于成为累赘,用一把小刀深深地刺进了自己的胸膛,自杀而亡,她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红颜却如此多情和命薄,大义与苟全面前,虞姬选择了前者杀身成仁,让我们不得不为之感叹。她是在对命运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把握的时候,选择了自杀的方式了断自己。

三、结局的遐想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说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单单从字面上来看,西楚霸王似乎说得很清楚,我的宝马都不肯弃我逃生,美人啊美人,我该拿你怎么办?“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就是虞姬的回答。不知道这是否出自她的本意,但却是霸王想要的回答。于是,虞姬不得不死。惟有一死,才能使霸王的悲剧完满,才能使忠贞的爱情完全。所以,虞姬死了。死的惊心动魄,死的理所应当。所以,才有了那潇洒漂亮触目惊心的一刎。至今还有人在讨论虞姬究竟姓“虞”还是名“虞”,也有人在争论虞姬究竟出生在吴县还是诞生在沭阳。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虞姬只是一个符号。没有了虞姬,霸王还是霸王;但没有了霸王,虞姬便不可能再是虞姬。

而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中,项王无法明白虞姬的心,一心为自己的占有欲而忖度不已。“那你就留在后方,让汉军的士兵发现你,去把你献给刘邦吧。”虞姬什么也不说,只将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她用自己的生命告诉项王,她爱他,她一辈子都只属于他。“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让自己的生命结束在最美丽的时刻,让自己的生命结束在最爱的人的怀里,让自己的生命结束在爱中。毕竟,她还是美的,她还是年轻的,他还是只爱着她的。这样的收梢,是最好的收梢了。虞姬的这一生就在一生只爱一个人的信条里结束了。她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倘若项羽赢得天下,他就有三宫六院,她只不过是万紫千红中的一枝残红,被冷落、被遗弃。所以当项羽要带兵突围的那一刻,虞姬没有丝毫的犹豫,迅速拔出刀刺向自己的胸膛。留给项羽一句永远都听不懂的话:“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收梢。”是的,与其面对那样的命运,还不如有个漂亮的收场。张爱玲借这样的历史故事来揭示那时女性的处境:她们意识到自己对男人的依附,洞悉这依附后面的空虚,却无力摆脱这种依附,她们在苦苦挣扎,找寻不到出路,就算是死亡,也不过是:“将这挣扎定格了——定格成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

这就是两个作者——男性的司马迁与女性的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虞姬。这也是两个作者眼中不同版本的霸王别姬,这一别,赚尽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永留人们心中的,还是那首霸王悲歌和那曲美人舞剑。

上一篇:语文教学要注重启悟 下一篇:披沙拣金 细心比对